1945年之际,中央政治局启动了换届选举程序,经过党员代表们的广泛推选与审议,共有十二位同志脱颖而出,荣幸地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肩负起引领革命队伍前进的新使命,成为新一届领导核心。在这群杰出的领导者中,高岗以其三十九岁的年纪,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与蓬勃的朝气。
高岗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的一个乡绅家庭,家境颇为殷实。自幼便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八岁开始识字读书。十五岁那年,他毅然离开故土,踏上外出闯荡的征途。十七岁时,受红色革命思想的深刻影响,高岗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并于1926年顺利通过党组织的严格考验,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1929年,他与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携手并肩,共同创建了陕北红军,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播撒下革命的种子,开辟了陕甘地区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1935年,红一方面军在历经重重艰难险阻后,从四川成功挺进陕甘地区。高岗闻此捷报,立即调遣麾下的红二十七军前往陇西地区,热情迎接并有力支援了红一方面军。次年,他又亲自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东征”战役,给予阎锡山部以沉重打击,为巩固陕北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高岗出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党委书记及参议会议长,其党内地位也随之显著提升。就连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等党内高级领导人,在见到高岗时也会尊称他为“高书记”。
然而,高岗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现为霸道、自视甚高,他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内部常常独断专行,难以听取他人的意见。此外,他还曾试图插手八路军延安守备兵团的调度工作,却遭到了守备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将军的坚决反对,两人因此产生了矛盾。后来在党中央的及时介入与调解下,双方才重归于好。
在解放战争时期,高岗被派遣至东北军区工作,并于1947年兼任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其职级仅次于林彪元帅,略高于罗荣桓元帅。客观地讲,高岗在军事才能方面并不十分突出,甚至难以与许世友将军相提并论。
然而,他在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方面却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使得整个东北军区的工作井井有条、运转顺畅。1948年,随着东北地区的完全解放,高岗的功绩与贡献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 高岗被任命为东北军区司令员,并同时兼任中共东北局书记,集军事与政治大权于一身。1950年,在志愿军赴朝作战期间,高岗全面负责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他不分昼夜地将枪支弹药、粮食被服等物资运往前线,为最终战胜强大的联合国军、捍卫国家领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客观角度来看,基于高岗丰富的革命经历和卓越的战功,他在1955年完全有资格被授予元帅军衔,且排名可能相对靠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岗却产生了不应有的野心,企图篡夺国家的最高权力,成为人民政权的新领袖,这一行为显然丧失了理智。
这一事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52年。为了加强中央的权威和凝聚力,毛主席将高岗从东北调至中央政府担任副主席,并特许他兼任国家计委主任。这一安排使得高岗手中的权力迅速扩大,其威信与权势一度甚至超过了周总理。在此背景下,高岗开始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自己或许能够“更进一步”。
恰在此时,“新税制”问题在党内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涉及到了薄一波、邓公以及少奇同志等领导同志。高岗认为这是一个扩大自己权势的绝佳机会,于是他开始对薄、邓、刘等人进行无端指责和攻击,甚至将其称为党内的“三座大山”,声称必须予以铲除。
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高岗还与饶漱石暗中勾结,大肆拉拢中共华东局、中共东北局的军政干部,试图构建独立于党和军队之外的政治力量。然而,陈云同志及时发现了高岗的阴谋,并立即向毛主席汇报了相关情况。
毛主席对此高度重视,随即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对高岗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希望他能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党中央考虑到高岗在革命中的贡献,原本打算对他进行宽大处理。然而,高岗却态度强硬,坚决不肯认错,并发表了一系列不利于党内团结的言论。
这一行为引起了毛主席的强烈不满和严厉批评。 于是,主席向高岗发出了正式的最后通牒,并决定撤销其所担任的所有公职,要求其深刻反省并悔过自新。
1954年8月17日,在沉重的政治压力之下,高岗的精神状态陷入了极度困境,他在家中情绪激动,不仅破口大骂,还肆意破坏家具。当晚,绝望至极的他采取了极端手段,整瓶吞下安眠药,以一种极为悲惨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生命。次年,即1955年,经过党中央的正式表决,高岗的党籍被开除,其个人档案亦被全面且正式地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