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柳荫老街,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老地名叫麻柳河场

巧云聊旅游 2024-09-07 19:58:44

没有开通公交车之前经常乘坐客运车去偏岩,不过那是有的客运车只到柳荫,不过有一趟客运车是到偏岩场的。记得有一回正好乘坐那趟直达偏岩场的客运车,售票员收费时听到有位老人说麻柳河,当时听得一愣一愣的,询问老人才得知麻柳河就是柳荫。柳荫为何叫麻柳河,为此还询问过很多人,原来柳荫镇的前身是麻柳乡。

柳荫镇位于北碚区的东北部,东部与渝北区的茨竹镇接壤,西部与合川区的清平镇毗邻,距离北碚城区36公里,户籍人口为2.4万余人。柳荫镇以前发表过文稿,但只是有点轻描淡写,极少提到柳荫老街。为何不提柳荫老街,因为柳荫老街没有像偏岩、静观、三圣、水土那样将老街完整的保留下来,尽管叫柳荫老街,但老街已经没有老街的身影,不能将老街保留下来,看来柳荫镇的城镇地域有限,无法扩张只能在老街原址上搞城建,老街就无法保留下来了。

不能将老街完整的保留下来,但不意味着柳荫老街就不是老街,起码老街还保留有很多的老建筑。柳荫老街是柳荫镇的起底家业,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比起偏岩古镇稍晚些,不过柳荫老街是茨竹走合川清平,水土走华蓥山的必经之地,柳荫镇的起点不低。重庆市包括四川省的很多场镇都形成于康熙、乾隆年间,原因都是受到“湖广填川”影响,柳荫镇亦不例外,都是吃到“湖广填川”人口红利而形成场镇。

柳荫镇建场之初因位于麻柳河边,因此将此地称之为麻柳河场,民国30年(1941)设麻柳河乡,可能三字地名有点饶舌,官方就去掉河字记为麻柳乡,隶属江北县第5区,民国32年(1943)改为第4区,民国34年(1945)改为第2区。当时江北县有两个麻柳乡,为避免重名,位于麻柳河边的麻柳乡更名为柳荫镇,柳荫则是麻柳树荫下非常的阴凉。其实没有麻柳树,麻柳河场也非常的阴凉,靠近河边的老街岂有不阴凉的道理。

麻柳乡,历史感浓厚而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名就这样给因为重名而更改感到可惜,倒是另外一个麻柳乡保留老地名,后来还升格为镇。柳荫镇也不错,改名后一直保留到现在,解放后还成为江北县第9区的区公所所在地,后来改为柳荫区。当时柳荫区辖有石河、偏岩、石坝、明通、柳荫等公社,三圣公社也属柳荫区,不过有时划归复兴区有时划归静观区,道来转去的都有点不明白这样调整有何意义。另一个麻柳乡倒是混得很开,后来还升格为镇,不过再后来撤销并入石船镇,老江北县就再也没有麻柳这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老街没有像偏岩古镇、静观老街、水土老街有明清老建筑这么明显,但老建筑还是不少,更有很多几乎失传的手艺仍旧在柳荫老街看得到。就好比如上图的弹棉花,现在很少有棉花种植,弹棉花这种手艺几乎失传,在柳荫老街看到弹棉花是不是感到很意外。我们这一代人还能看到弹棉花,再往下一代可能看不到这门手艺,再往下一代只能从弹棉花这支曲目里知道弹棉花了。

柳荫酒厂,据说之前是公社里的集体企业,后来改革成为私人企业。这张图片是2012年拍摄,不知现在这栋老房子还在不在,更不知道柳荫酒厂还有没有。本人虽然不喝酒,但嗅觉系统还算好,路过酒厂的时候闻到酒香,嗅觉系统也会几近瘫痪。如果柳荫酒厂不在,想来非常的可惜,当地大部分的酒鬼可能都会流眼泪,严重的上吊都有可能。

李氏寺,江东4大名寺之一,其它3个分别是玛瑙寺、塔坪寺、静观寺,当地还有名言“上有李氏玛瑙,下有静观塔坪”。塔坪寺以前发表过文稿,玛瑙寺就在玛瑙寨上,静观寺已不见踪影,李氏寺相对比较特别。李氏寺解放后的拆除,里面的雕像被砸碎,再后来成为仙女小学,庙厅成为小卖部。人口锐减,仙女小学停办,受水灾影响小卖部搬迁,李氏寺现在接近坍塌。

柳荫镇的后山上有一座山寨,名叫三才寨,也有叫山茶寨。山寨修建的时间比较晚,大致在解放前不久。三才寨跟很多山寨不一样,当年修建山寨是主要是为躲避土匪、逃避壮丁,三才寨则是当地富贵人家的后花园。这位富贵人家就是民国时期的重庆首富唐建璋,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唐建璋以及唐家失势,三才寨就此废弃。当年富贵人家消遣的娱乐场所,现在就剩下一道残缺的寨门了。

说到唐建璋不能不提及唐家大院,说是大院其实也就是几栋破烂不堪的老房子,若没有一栋二层楼房,说这里就是唐建璋的祖业可能都不会有人相信。当地人都叫这里是唐家屋基,因为是唐建璋的产业人们便戏称为大院。前几年去唐家大院还看到有一位将近90岁的老婆婆,耳聋眼瞎,不知现在是否健在。唐家大院上就能看到柳荫镇全貌,而唐家大院的后面就是三才寨,有兴趣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去参观一下废弃的三才寨,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