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大力推广“包产到户”,得到了万里的赏识,后被调到中央任职

绿海看历史 2024-07-13 11:18:40

1978年,安徽滁县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当地农业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几乎颗粒无收,老百姓为此大感绝望,纷纷收拾行囊准备到外地逃荒。时任滁县县委书记的王郁昭见状很是着急,他连忙召开县委工作会议,商讨该如何应对灾情,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

县委秘书处的同志首先提出向安徽省委告急,申请救济粮,先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稳住老百姓的情绪,以免发生群体性事件。除此之外,农业局的同志又建议组织农民们展开生产自救运动,以公社为单位开荒屯田,争取在入冬之前种出一茬粮食,帮助大家渡过青黄不接的时期,只要撑到来年春耕时节,灾情自会消退。

但此时,审计单位的同志又站出来表示,滁县下属的诸多公社均存在“怠工”现象,很多人平时根本不干活,只想着张嘴吃饭,因此即便组织自救运动,恐怕效果也好不到哪去。此话一出,全场瞬间沉默,大家一下都哑了声。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自从60年代中期之后,农业集体化的弊病便慢慢显现出来,该政策严重打压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家觉得反正都是给公家干活,干好了有饭吃,干不好也有饭吃,索性就开始偷懒、开小差、混日子。这直接导致粮食产量极速下滑,就拿安徽来说,有好几个县在60年代初是农业建设模范单位,但在1968年往后,它们便开始慢慢走向“衰落”,农业产值一年不如一年,后来甚至开始伸手向国家要救济粮。

滁县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王郁昭曾经想过推行“改革”,放松对农民的限制,可县委的其他同志坚决表示反对,有些人甚至危言耸听,说王郁昭在挖“社会主义墙角”。现如今,情况紧急,王郁昭必须要力排众议,行“非常之法”,于是他再度将当初废止的“改革方案”拿出来讨论。

万幸的是,前不久邓公刚刚提出要解放思想,所以县委的同志们不像此前那么固执,大家在经过一番激烈商讨后,最终还是通过了王郁昭的意见,决定在私下废除公社制度,推行“包产到户”的政策。这一政策果然有奇效,自从县委下达了命令之后,各公社的社员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辛勤劳作,日夜不停的耕耘,入冬之前,县里果然种出了一茬粮食,虽然数量不多,但足够大家扛过整个冬天。

来年春耕之时,滁县的老百姓奋起播种,辛勤不辍,结果在秋天迎来了大丰收,全县粮食产量几乎翻了一倍,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会饿肚子了。很快,这一消息传到了安徽省委,时任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随即找王郁昭谈话。王郁昭为此很是忐忑,他觉得自己此次到省委述职,恐怕要挨批评,甚至有可能会直接被撤职查办!因此在出发之前,他提前向县长交接了工作,以防不测。

事实证明,王郁昭多虑了,万里同志找他并非兴师问罪,而是要了解包产到户的基本情况。王郁昭随即将滁县两年的农业发展情况全部如实上报,万里闻讯后大喜过望,指示他要坚持该政策,将“改革”进行到底!有了万里同志的背书,王郁昭的底气强硬了许多,他马上将包产到户写进地方行政法规中,并将延续了数十年的公社逐一解散,自此之后,农业集体化彻底成为一个远去的历史名词,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1982年,王郁昭因为推动农业改革有功,被提拔为安徽省委常委,1983年,他在万里的推荐下,出任安徽省委副书记,兼任省长,任期内,他一方面继续推进“包产到户”,一方面对工、商业进行“解绑”,使其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参与资本运作。1987年,王郁昭又被上调到党中央工作,主要负责研究农村政策,为农业改革提供指导意见。

1990年,王郁昭转往全国政协工作,慢慢退出一线,开始过疗养生活,1993年,他彻底离休,党中央在征询了他的意见后,将他安排到北京西山定居,并允许他享受省部级高干待遇。晚年的王老沉迷于习练书法,每天只要在书房待四个小时,遇上天气好的时候,他会出门去钓钓鱼,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的美好,2016年,这位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志不幸病逝,时年九十岁。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