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为什么特别怕人?

安尔法 2025-01-09 16:09:13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其实走出抑郁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出去见人,但问题就是很多抑郁症患者根本没办法出门见人。

这里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我们来好好探讨一下,看看能不能帮到大家。

动能不足,情绪过于低落

如果你和抑郁症患者说,你出去走走吧,就会发现他们经常会说:“我一点力气都没有”。

抑郁症带来的那种疲惫啊,可不单单是身体累,心里更累。抑郁症的人老是觉得特别特别累,一点动力都没有。

就拿起床、洗漱、出门这些平常的事儿来说,对他们都难如登天,更别提去参加社交活动啦。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他的“习得性无助”理论里讲过,抑郁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没办法改变现状,这种无助的感觉让他们更没劲儿行动了,也让他们更害怕跟人打交道。

过度自卑

其实,很多抑郁症患者在他人看来都是自信阳光的,可殊不知他们在人群中却是极度不自信,甚至自卑。

人在这世上活着,有个特别基础的需求,那就是得弄明白自己活着有啥意义、有啥价值。

只有心里觉着“我是有价值的”,咱们才有劲头去做事,去跟别人打交道,去干各种各样的事儿。

这种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认识,在心理学里中,就叫“自尊”(Self-esteem)。

一个自尊高的人,会觉着“我是有价值的”“我是有本事的”,这样一来,就会更有劲头去应对挑战、解决问题。

就算是失败了,或者碰上挫折,他也不会怀疑自己,能大大方方地面对。反过来呢,一个自尊低的人,很容易变成啥样?自卑。

自卑的人,有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不配得感”。啥意思呢?就是他们觉着自己“配不上”那些好东西,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还会贬低自己。

很多抑郁症患者就是特别自卑的人,即便他们在别人眼里够优秀了,可他们自己却无法接受自己,最终导致无法和人产生良好的联接,最终只能一个人郁郁寡欢。

过强的防御心理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在心理咨询中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曾奇峰老师曾说过:

精神分析,或者说心理动力学,其研究的核心之一,就是自我的防御机制。

一个人使用哪些自我防御机制,直接呈现了这个人的人格的强度、稳定度和成熟度,笼统地说就是健康的程度。

一方面,心理防御机制就像给自我弄了个保护罩,能让个体少受些过度的刺激;

可另一方面呢,它也许会让咱们没法真正去面对本来该处理的那些情感和问题,妨碍咱们人格的成长。

这种情况在工作当中也挺常见的。就像我之前有个同事,她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以后,从原来那个充满自信的女生,变成了整天满嘴抱怨的“怨妇”。

防御心理很多时候会保护我们,但如果我们无法理解自己的防御怎么在生活中产生不良影响时就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例如:

固执己见:把别人提的建议都当成批评,别人客观的评价根本听不进去,没法正常交流;

畏缩不前:就因为害怕最后失败,所以很难去尝试新东西,也不敢进入新的关系;

逃避责任:怕自己被人责怪,老是想着把关系撇清;……

最后给那些没办法出门的抑郁症患者一个建议,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挫败感,因为无法出门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其次出门后遇到任何事情和不舒服的感觉要尝试在这个感觉中待一段时间。

在 TED 演讲《10000 小时太久,20 小时让你学会任何技能》里,主讲人 Josh Kaufman 讲了一个特别新奇的想法:咱们害怕学新技能,不是怕困难,而是怕面对那个啥都不懂、手忙脚乱、看起来傻乎乎的自己。

对好多人来讲,他们没法接受自己可能做不好一件事,所以在做之前,就找各种借口躲开。可要是没有这些让人不舒服的新经历,自己的韧性就没法变强。

主讲人给咱们的建议是:多去学点新技能,同时还得接受一个躲不开的事实:一开始你会觉得特别受挫。等你熬过那受挫的 20 小时,你就会开始从里头体会到一点成就感,这成就感能支持着你接着干下去。

时间长了后,你就会发现那些你恐惧的事情真的没有那么难熬了,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逐渐也就不会害怕出门这件事情了。

1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