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剧的隐忧:战略战役战术通吃!志愿军李默尹的角色定位太玄虚?

智胜聊历史 2023-10-14 10:25:01

基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故而电影的编导们总是喜欢在其作品中虚构一些人物来当主人公、来串连整个剧情。这种手法,既可使编导们通过虚构人物的视角诠释剧情,揉入编导们的个人理念,还可给影片带来一定的艺术张力。帅克觉得,这种手法,对于一般性的电影而言无可厚非。但对于全景式、史诗性的主旋律电影,虚构这样的人物便需格外慎重。因为真实是主旋律的生命,虚构人物如处理把握得不好,非但不能给剧情增色,反倒让人有不实之感、错位之感、玄虚之感。

新近上映的国庆档战争大片《志愿军:雄兵出击》,编导们虚构的总部高参李默尹一角,便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我们看,编导们的立意是拍摄一部反映抗美援朝全景式、史诗性的电影,而剧中涉及人物众多、涉及战争场面众多、涉及故事线众多,如果没有一个人物来串连,很容易使影片产生割裂感或碎片感。于是,这个人物便由虚构的军委作战部高参李默尹来担纲;于是,整个剧情不管什么阶段、什么场合、什么战斗,总少不了李默尹的身影;于是,不管是战略层面,还是战役层面,甚或是战术层面,李默尹可谓是完全通吃、无所不能。我们不妨简单例举一下。

首先,在战略筹划阶段,李默尹以军委作战部高参的身份,坐在作战部长李涛的旁边,一起筹谋军机大事。

李默尹亮相时,打的名号是军委作战部的高参。我们看到,朝鲜战争爆发后,在统帅部层面进行了紧急的战略研讨和筹划,包括请专门的武器专家介绍有关情况,评估我与美爆发战争胜算的概率等。李默尹作为骨干参谋人员,紧挨着作战部部长李涛而座,占据的位置极为显眼。会议期间不时插话,与武器专家对话交流,凸显其战略参谋的战略素养与底蕴厚度。

不过,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部队是讲究军令的武装集团,是十分注重层级和规矩的地方。商讨这样国家级的军机大事,参谋人员通常是没机会参会的。即便是参会通常也只是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列席,不可能喧宾夺主去当主发言人和对话人的。

其二,在第一次战役阶段,李默尹与354团团长在一线前沿,奉团长之命回师部报告并参加师部遭袭战斗。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首次战斗,是由40军118师在两水洞发起的。此时,李默尹来到了一线团118师354团,该团担任战役主攻任务。起初,团长以为李默尹的资历并不老,但当听说他是1929年的老红军时肃然起敬,随手便敬了个军礼。后战斗发起后,由于与师部失去了通联,团长决定让李默尹当一回“通讯员”,亲自向师长邓岳报告敌情。跑到师部后,当发现师直机关遭遇敌突袭,李默尹又与邓岳师长一块击敌反击,打得非常勇猛顽强。直至增援部队到后歼灭该股之敌。

电影桥段看似好像没什么不妥,实际上还是让了解部队的军迷们贻笑大方。且不说军委总部高参参加一线团战斗的合理性,仅是让一个1929年的老红军,一个比团长资历还老得多的高参,去当一个战地通讯员来使用。相信八一厂的导演们无论如何也是不敢这样拍的。

其三,在第二次战役阶段,李默尹与113师师长江潮共同指挥作战,一起率部奔袭三所里,最后还亲率迫击炮分队火速支援松骨峰。

第二次战役,可以说是整个抗美援朝三年打得最好的一场战役,且没有之一。这场战役的重头戏便是看38军113师的战役穿插能否到位三所里,能否阻住南逃北援之敌。战斗的重头戏则看112师335团3连能否牢牢守住松骨峰。

结果是,这两个最著名的战役战斗李默尹全部参加。先是与113师师长江潮率部奔袭三所里。

当路上遇到各种敌情时,与江潮一起机智应对,化解一个又一个危机,终至提前5分钟到达指定作战地域。

当有几辆美军坦克逃出阻击线时,李默尹亲自操作巴祖卡,一击命中。既体现出他对武器使用很精熟,又表现他提枪上阵时打得极为铁血勇猛。

当松骨峰战斗发起时,李默尹又主动请缨,亲自率一个迫击炮分队火速支援3连,并在最关键的时刻采用集射的方式,对敌实施猛烈的打击。然后又机智地率领迫击炮分队转移阵地,避开敌之炮兵反击。为最终守住松骨峰立下了汗马功劳。

通过以上几个故事和战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李默尹是个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人物,其活动贯穿于整个战略、战役、战术行动之中,可谓是战略、战役、战术“通吃”,可谓是军中罕见的战争全才。以致于电影中每个重要的桥段都少不了他,每一个重要的战役战斗都离不开他。需要他献计的时候他高招迭出,需要他拼杀的时候他势不可挡......

凭心而论,与其他的战争电影相比,志愿军拍得并不差,能够在水准线以上。但由于编导们虚构的李默尹这个人物过于玄虚、严重失真、超乎逻辑,使得电影整体观感与主旋律的要求相差甚远,甚至多少让人感觉有点“神剧”的味道。也正是基于此点,电影中即便是给李默尹再多的镜头、再多的戏份,也很难撑起电影的主线和脊梁。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文中图片来自于电影海报)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