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信明:才华横溢却因被“粉丝”损毁诗歌而不为人知的“倒霉鬼”

无心随墨 2024-03-24 08:37:52

自古以来,书籍文章的传播都是一个大问题,而在历史的传播中,遗失和损毁都是很常见的。唐朝留存至今的诗歌有五万余首,诗人两千多人,而失传者不知凡几,辛文房就曾经感慨说“唐兴尚文,衣冠兼化,无虑不可胜计。擅美于诗,当复千家。岁月苒苒,迁逝沦落,亦且多矣。况乃浮沉畏途,黾勉卑宦,存没相半,不亦难乎!崇事奕叶,苦思积年,心神游穹厚之倪,耳目及晏旷之际,幸成著述,更或凋零,兵火相仍,名逮于此,谈何容易哉!”,里面谈到了作品遗失的几种情况,有时间的冲刷,有战火的牵连,另外宦海浮沉,留名何易,一个文人恐怕一半作品都很难流存下去。而在唐朝的这些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经历令人深感惋惜,他就是隋末唐初的崔信明,因为他的诗歌作品是被人骗出后人为损毁的。

崔信明,出生于青州益都县(今山东省益都),出身于清河崔氏青州房,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他自幼聪颖,少年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尤其在文学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他博览群书,思维敏捷,下笔成章,备受赞誉。高孝基曾对人说:“崔先生的才能名气为时人之冠,只可惜他的地位未能与其才华相称。”隋朝大业年间,崔信明任尧城县令,当时窦建德在河北称帝,他的弟弟在窦建德手下做官,劝他投降窦建德,但他不肯听从,于是翻越城墙而去,隐居于太行山中。唐朝贞观六年,皇上下诏,任命他为兴势县丞,后又升任秦川县令,此后不久他就去世了。

关于他诗歌被毁的事,《唐才子传》有这样的记载。据说崔信明平生仗恃自己的才华,为人傲慢,曾对别人自夸诗文。当时有一位扬州录事参军荥阳人郑世翼,也是个高傲而不合群的人物,他与崔信明在江上相遇,对崔信明说:“听说你的诗中有‘枫落吴江冷’的妙句,我还想看看你其他的诗。”崔信明以为遇到了粉丝,愉快地拿出很多自己过去写的诗给他看。郑世翼没有看完就说:“亲眼看到的还不如耳朵听说的!”竟把崔信明的诗卷扔进水里,行船扬长而去。自此,他在世间仅留下“枫落吴江冷”这一残句,以及《送金竟陵入蜀》这一首完整的诗作,他一生的心血就这样化为乌有。

尽管崔信明的诗歌在当时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缺少传颂和推广,再加上崔信明的作品并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存的作品数量太过稀少,致使他的名声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在后世的知名度较低,很多人甚至不曾听过他的名字。而导致他诗歌失传的那个名句“枫落吴江冷”,却从此被很多诗人化用、引用和套用。比如李白写过“枫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苏轼的名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写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也受到这句的影响,甚至有一种说法,苏轼的这一句原本就是写作“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不知孰是。而我们,也早已忘了这个名句本来的始创者。

不过对于这个故事我也是有疑问的,一、诗歌被抛入江中,他为什么不去打捞,不然不至于全毁吧。二、别人毁了他的心血,他为什么不追,难道真是被人家批评的郁闷了。三、他难道随身携带了自己所有作品,而没有在家或朋友处有存留。四、就算这些诗被毁,为什么之后他再没有新作问世,难道他从此不再创作了。这些疑问恐怕已经无法得到答案了,我只是想说,对于这个故事,我们也是要抱有几分怀疑的态度才好,因为可能是疏于考证,《唐才子传》中的确有很多故事,真的只是流传的传奇故事而已。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