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能真正称得上工业化的地区只有三个,一个是欧洲,一个是北美,一个是东亚。
欧美的工业化自是不必多说,现代工业文明就是从欧美开始的。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率先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德国、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总的来看,欧美的工业化比全球其他地区早了上百年的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而最近这百年来,在欧美以外的其他国家中,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只有东亚地区,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
把欧美去掉,全世界剩余的一百多个“后发国家”中,为何只有东亚地区赶上了工业化?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有三点:先进的农业、印刷术的流行以及较大的人口规模。
东亚地区的农业更先进在欧美近现代工业化之前,全球农耕时代的中心就是东亚,是中国。
在古典时代,东亚地区的农业理念、作物产量和生产技术都可谓冠绝全球!
当绝大多数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懵懂阶段的时候,我们的先民已经总结出了非常先进的农业知识体系。
24节气
比如我们的24节气,就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了更好地适应粮食耕种,而对气候的规律总结。几千年过去了,24节气到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农村的风车
各种农业工具的发明,犁、耙、锄头、耧车、风车、水车、石磨等等。还有对土地、水系的规划改造,比如大大小小的运河、兴修各种水利设施等等。
运河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古代农业成就与后面实现工业化有何关联?
其实它们的关联大着呢!
这些先进的农业传统让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拥有:更强的时间观念、更好的储蓄习惯、更勤奋刻苦、更有规划性。
而以上几种特性也同样顺应工业时代的特点,于是东亚地区的人能更快适应工业生产,可以很自然地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
其他后发国家如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和拉美,要么气候太极端(太热或太干旱),要么环境太舒适(比如热带到处是食物),都不利于让人养成适应工业生产的特性。
东亚地区最早普及印刷术中国在北宋时期就已经诞生了印刷术,北宋的毕昇在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发明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活字印刷技术,比欧洲早了四百年!
印刷术的较早应用和普及,推进了书籍出版业的繁荣,提升了民众识字率。
而识字率越高的地区,实现工业化的难度就越低。
因为工业生产不同于农业播种,后者可以依靠口口相传的模式传递下去,而前者必须把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零部件清清楚楚地写在手册上。
标准化是工业生产的基础,不识字的人是做不了工人的。你连操作手册都看不明白,连零件是干嘛的都不理解,又怎么去搞工业化呢?
而在东亚地区的印刷术普及了快一千年的情况下,其他后发国家绝大多数竟在19世纪才开始普及,这种差距也导致了它们的工业发展极其困难。
东亚地区人口众多人口众多是农业先进的结果,工业化时代人口多就是优势。尤其在工业制造“野蛮生长”的前期,只有大量劳动力的加入才能实现工业规模的快速增长。
换句话说,要发展工业,必须要有足够的“工业人口”。
所谓“工业人口”,要满足两点:人口要多,人口的素质相对较高。
人口素质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东亚地区率先普及印刷术,大大提升了识字率,民众能很容易地从农业耕种转到工业生产。
而人口数量多更是重中之重!
中日韩三国,中国的人口历来在世界上就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而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人口其实一直也不少!
东亚国家首次尝试工业建设的时间约为1870年代,当时的日本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三千万之众!
那个年代一个国家三千万人是什么概念?
彼时欧陆第一大国法国的人口也就三千来万,和日本差不多。朝鲜半岛的人口超过了一千万,放在欧洲也是妥妥的前五水平。
而当时全球其他地方是什么情况呢?
雄踞中东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四分五裂,各个分裂的地区都只有几百万人口的体量;非洲很多地方还是部落;东南亚、南亚也是由数量众多的土邦、部落组成;拉美也是极其地广人稀,完全没有可比性。
所以,东亚地区能成为唯一实现工业化的后发地区,不是偶然,而是有必然原因的!
日本、韩国都抱了美国大腿,中国也靠和美国缓和关系才发展起来。这个世界还是美欧占桌支配地位。
黄种人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