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司令儿子的“资助经”,国家层面可否效仿?
周大开
我这里所说的主角,是当年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米里拜尔!
那么,这位空军司令的儿子,到底有什么“资助经“呢?
据澎湃新闻网2022年6月12日《他是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却把人生的最后40年给了中国》一文报道,这位空军司令儿子的“资助经”就是:要求所资助的学生,学成后必须回中国!
资料介绍:这位司令的儿子,1976年虽已五十七岁,但他却主动争取法国政府公派,远赴中国,担任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教师。
这位教师有点“傻”,因为法国政府给他开了一份工资,所以他就拒绝了中国的工资。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钱都花在了学生身上。
他总是嘱咐学生,出国之后记得回国,用学到的东西为中国文化做贡献。
这位终身未娶的空军司令儿子,先后资助了70多名中国留学生出国学习。
渐渐地,这位慷慨的法国教授陷入了经济危机,他那一份教师薪水,哪里足够他这样多的无偿付出?
辛苦了自己 幸福了他人
每次钱不够了,他就出售自己在法国农村的土地,变卖自己在法国巴黎的房子!
在多次捐赠中国学生后,他竟把自己搞得“无家可归”了。
但值得欣慰的是,受他资助的学生,学成归来后,如今在各个领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米里拜尔的上述善举,为他赢得了无数赞誉,他被誉为“中国好人”等荣誉!
看完故事,心生感慨——
既然这位法国空军司令儿子当年资助中国学生前,尚且知道给学生戴一个“紧箍咒”——资助可以,学成后必须回国,那么从政府层面说,我们为何不可以效仿这位空军司令儿子之做法——政府公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可以,但是出国前,学生必须签署承诺书或者协议书:学成后不归国者,将承担哪些哪些责任(比如多倍的经济赔偿、直系亲属的诚信影响、公招、就业、晋级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因为现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单单依靠道德束缚很难规范人们的言行,所以最好还是以合约之形式,来个“先小人,后君子”!
须知,据资料统计,1949-2019年间,我国累计派出各类公派留学人员33.15万人。
而国家为每位公派留学人员提供的资助金额范围,一般在10万到20万元人民币之间。
也就是说这些年来,国家花费在公派留学人员身上的资金约在300亿—600亿元左右!
国家花费了钱不说,最要命的是,公派出国留学的这些人才,原本就是国内精英,不曾想他们出国学习毕业后,转身却成了他国人才,并且不归者的占比竟然高达80%左右,您说对我国的损失有多大?!
故此,笔者谏言:国家层面在资助公派留学生出国深造时,不仅要参照上述空军司令儿子的那种“资助经”——主要是道德约束,而且更应该“双管齐下”——道德约束加合约制衡!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更多出国留学人才的“洪流似”回归!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最快地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