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山西省闻喜县,有一个叫做裴柏村的小村庄,村庄占地面积很小,仅仅只有三平方公里,乃至许多人都鲜少听闻。
裴柏村在历史上人口从未超过千数人,但从秦汉到隋唐的这两千多年超长时间跨度内,村中人冠裳不绝,威震华夏,先后走出59位丞相、59位将军、55位尚书,七品以上官员更是高达三千人以上!被后世人誉为“中华第一宰相村”。
这不仅成功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传统魔咒,也让“河东裴氏”的威名在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
一反常态的持续旺盛引来了历代学者对裴氏家族的系统性研究,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窥探裴氏家族经久不衰的“成功学”密码到底是什么?
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与研究,人们才惊愕发现,原来催化裴氏子弟成长成才的秘笈竟然出自一本薄薄的“裴氏家训”……
扎根三晋,家族标本裴氏先祖与秦皇嬴氏同宗同源,都出自有熊氏,伯益的后代,而裴柏村便是裴氏的发源地。经过世代的不断繁衍,裴家子嗣逐渐昌盛,到了两晋时期,便逐渐分成三大支系,即扎根于故土闻喜的中裴眷,迁移于长安、凉州一带的西裴眷以及迁徙到今天北京、内蒙古地区的东裴眷,再加上洗马裴,南来吴裴,逐渐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强大家族。
而分布在广袤河东大地上的裴氏家族,就有“八房十二族”之多,难怪欧阳修也会对裴氏如此繁盛的家族支系发出盛赞:天下无二裴!
其实,早在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先生就对裴氏家族的成功密码做了精辟的总结,主要概括为三条: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
魏晋时期,门阀等级制度相当森严,只有出身名门,才能获得入仕为官的资格。因此,那些豪门大户,对于无权势、无背景、无声望的小门小户,始终保持着倨傲、鄙夷的态度。
但裴氏家族虽也是世族大家,其子弟显然是当时的一股清流,与那些恃强凌弱的豪门纨绔相比,自然有天壤之别。在“裴氏家训”的第五条就有这样的规定:同村共井,居有德邻。相维相恤,友助和春。
对于邻里间的和睦相处,位卑者的平等以待,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是裴氏子弟一以贯之的操守。因此,在以道德作为衡量入仕为官重要标准的魏晋时期,裴氏子弟被百姓一致称赞的道德操守,很容易获得察举官员的青睐,从而顺利踏上仕途。
裴秀就是靠德行成为了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亲信,他因成功辅佐司马炎建立西晋,被迅速擢升司空、尚书令,封钜鹿郡公。此外,裴秀在地理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因绘制出中国首张地图,享有“中国地图之父”的美誉。
我们时常说:优秀基因是可以遗传的,这一点在裴氏子孙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在时隔两百多年后的隋唐时期,裴家再次出现地理学上的巨匠——裴矩。
从公元605年开始,裴矩足足用了九年时间,编写完成了巨著《西域图记》,书中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清晰标注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三条大道,而此大道就是被后世引以为傲的“丝绸之路”,可以这么说,裴矩为稍后玄奘法师成功西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严格家风,世代传承裴氏子弟不仅在道德上严格约束自己,具有高于常人的品行。在学业功名上,更是不落人后。对此,裴家曾立有严苛的家规:如若子孙考不上秀才,那么就不得进入祠堂。要知道,古代人具有深深的家族情结,所谓家国天下,进不了祠堂,得不到家族认可,那便是对其本人最大的羞辱!
因此,每一位裴家子弟自小就将家训牢记在心,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将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当成人生的第一大要事!
唐朝著名宰相裴炎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相传,他在弘学馆读书时,一旦到了放假时节,其他同学纷纷出游,唯独裴炎不为所动,依旧温课如故。正是如此执着于学业,裴炎成了初唐时期著名的文史专家,对《春秋左传》与《汉书》尤为精通,最后以举明经及第,深得唐高宗及后来的武则天赏识。
其实,在裴氏子孙中,如裴炎这样好学不倦,奋发有为的并不是孤例,唐朝中期著名宰相裴休小时候与哥哥裴俦、弟弟裴俅一起相邀在济源别墅过隐居生活,日间谈经论道,夜晚则发愤著书,一整年都没有走出大门!
后来,裴休在唐穆宗年间高中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师,他在改革漕运与茶税方面政绩突出,在书画、佛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其子裴头陀被裴休送入金山寺出家,后来成为一代高僧,他就是我们被《白蛇传》高度黑化的法海禅师!
对于子弟的学习约束,裴家人已经形成了一套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体系,甚至裴家中的女眷都是教子的一把好手,北魏裴植的母亲夏侯氏便是其中的典型。
夏侯氏对儿子立下家规:但凡儿子犯点小错,便要紧束腰带,匍匐在阁楼之上,反省思过,三五天过后,再加以严词训责,以后若敢再犯,定不轻饶!
严苛的家庭教育必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乃至裴氏家族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氏“将相蝉联出,公侯奕叶长”的局面。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两百多年的锤炼与沉淀,到了唐朝,裴氏子孙在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开启狂飙模式,所取得的璀璨成就让人叹为观止。
据《裴氏世谱》记载,在李唐王朝棉续的两三百年间,从裴门出来的宰相高达三十四人,裴柏村之所以拥有“中华第一宰相村”的美誉,便是始于唐朝。
裴寂是唐朝首位裴氏宰相,他少时与高祖李渊私交甚好,在太原起兵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唐朝建国后,裴寂担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之职,随后奉命修订《唐律》五百余条,这一点,与他的先祖裴政颇为相似。
文武双全,友圈强大如果说唐初宰相裴寂的主要政绩体现在“文治”上,那么中唐宰相裴度则在“武功”上大放异彩!
唐朝自藩镇割据以后,皇权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裴度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竭力主张削藩,曾督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以功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
裴度也因此被世人与唐朝大将郭子仪齐名,甚至有人还认为,裴度的功劳远在郭子仪之上,因为他凭一己之力,竟然让唐朝实现了安史之乱的再度繁荣,史称“元和中兴”。
能文能武,封侯拜相的裴家子孙,不仅在个人奋斗上成了后世之人顶礼膜拜的典范,在打造豪华朋友圈,结交姻亲上也丝毫不含糊。
因裴氏家族太过兴盛,高居要职的裴家人遍布朝野,使得李唐王室也不得不对其有所倚重,因此,政治联姻就成了拉拢、控制的最优解。
初唐时,裴寂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高祖李渊儿子李元景为妃,其子裴律师又将李渊之女
临海公主娶进家门。到了中唐,宰相裴居道之女成为唐中宗的皇后,唐玄宗更是将自己六个女儿悉数嫁人裴家,我们所熟知的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亦是裴家妇!
有人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裴家人大多都是皇亲国戚,权势熏天,万一其中有人贪赃枉法,谋反作乱,东窗事发后,根据古代连坐制度,裴家人不是“一锅端”了吗?
对此担心,裴家人早有防备,裴家祖训中有这样的规矩:与不中秀才一样,但凡贪污受贿者,死后不得进入裴家祖坟埋葬,这无疑又是悬在每一位裴氏子孙头顶上一把利剑。
也正因此,裴家历代都未出现过大奸大恶之徒,而且正史上有过单独列传的裴家子孙就高达一百零五人!这在中国家族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盛况。
良好的声誉让裴家子孙不仅与皇室成员沾亲带故,在顶级文化圈也有极其强大的“亲友团”,裴度的小舅子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他个人与白居易乃是至交!
晚唐诗人杜牧之妻乃是裴冕,王维之妻又是裴迪的妹妹,元稹正妻过世后,续弦也看上了裴家的裴柔子,后来,柳宗元的姐姐又嫁入裴家,李白又与裴隐是一对至交好友。
这些曾经照亮了大唐一方天空的文化大咖,与裴家或为亲,或为友,裴家人所打造的朋友圈超豪华阵容,由此可窥一斑!
《裴氏家训》,功不可没如此看来,一本薄薄的《裴氏家训》竟然有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的奇效,那么,这本家训最精髓的部分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短短的十二条家训,是对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浓缩,它的前五条提倡的是封建统治者最为推崇的“忠孝节义”,后七条则对子孙提出了“德、能、勤、绩、廉”的具体要求。
一倡一禁中,我们不难看出,裴氏子孙在家训的潜移默化与严格管控下,大多向着向上,向善的康庄大道拼命狂奔,不得不让人在由衷钦佩之余,又生发出继承与发展的使命。
结语的确,优秀的家风需要继承与发扬,更需要实质性的惩罚条例来予以约束,如果只奖不惩,那么再好的家风家规也会成为形同虚设的一纸空文。
裴氏家训所创造出的奇迹也再次证明,我们老祖宗所倡导的中华传统道德,依旧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可以庇佑子孙世代安康,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只要立下规矩。顺利执行,人类才能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
原文登载于黄河新闻网2017-07-06关于《山西:走进闻喜裴柏村 记者带你感受千年家风》的报道
百度百科《河东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