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红军众将联名请战!

长江有大中 2024-04-20 09:48:36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1937年2月2日,随着“二二事件”的一声枪响,宣告西北三位一体的格局瓦解,西安事变也彻底落下了帷幕。

此后,人心离散、失去谈判筹码的东北军、十七路军,陆续被老蒋肢解,分散调往各地。

在老蒋的计划中,下一个要瓦解的就是红军了。

有关红军改编的问题,国共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分歧太大,加上双方实力悬殊过大,一直没有什么成果。

一直到1937年3月8日,国共双方才就编制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红军编三个师。 史称“ 三八协议”。

但这只是国民党的步步蚕食之计,最后的目标依然是瓦解红军。

1937年6月,周恩来、博古、林伯渠等中共谈判代表受邀前往庐山继续商讨后续改编事宜,一开始老蒋痛快给了红军三个师的番号,但后续他又提出红军改编后不设总指挥部;各师副职由国民政府委派,并且特别提出:毛泽东、朱德要离开部队。

面对老蒋的无理要求,周恩来等人自然严词拒绝并给予反驳,坚决不同意让领袖离开部队,并坚持让朱老总继续担任改编后的红军总指挥。

老蒋不设总指挥部的意图是让中共取消军事指挥机构,将部队和中共分隔开,从而达到瓦解红军部队的目的。

而我们自然不可能答应这样的要求,这是原则底线问题,此外在这件事上,中共和共产国际也达成了共识:要坚决确保红军改编后继续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并且绝不允许国民党干涉部队的指挥。

而老蒋瓦解红军的决心也没有丝毫的动摇,显然,双方再次谈崩了。 红军改编之事再次搁浅。

当时的情况,摆在红军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改编。

从国家民族感情来说,国共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是全民族都在期盼的事,可谓是众望所归,民心所附,而且侵华日军也加快了侵吞中国的步伐,时不我待;

从组织关系来说,共产国际明确要求我党放弃“反蒋”的战略,要逼蒋抗日,甚至是联蒋抗日,总之就是不能再打了,要早日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从红军生存的现实境遇来说,万里长征后的红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实力损失惨重,物资奇缺,如果继续打下去,有覆灭的危险,好不容易保留下的精锐也可能损失殆尽,革命火种虽不会熄灭,可要想恢复到当前的状态,又要不知付出多少牺牲和努力。

总之一句话,打是绝路,就算被逼无奈要打,那也是为了坚守底线多争取筹码,最后还是要走到谈判桌前,靠改编解决问题。

但红军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分量又不够,反观老蒋则是稳操胜券信心十足,如果没有意外发生,面对如此困境,红军又该如何破局?

破局的方法很简单。

教员的思路,一般人真跟不上,既然老蒋将中共释放的善意当成软弱可欺,欲将改编变为“收编”,捅破窗户纸,提出让“毛泽东、朱德离开部队”的过分要求。

那陕北也干脆点,直接掀桌子:那就不谈了,我们自己改编自己。

1937年6月25日,陕北中央直接给彭老总、 任弼时、 叶剑英发电报说:

“ 在宣言发表后,如蒋同意设立总的指挥部, 红军即待其名义发表后改编, 否则即于‘ 八一’ 自行宣布改编, 采用国民革命军暂编军、师名义, 编三个正规师, 共45000人。 每师以编至 14000人上下为标准。 每师仍两旅四团, 每团等于过去红军的师, 约2700人。 其他编师的直属队, 总部编3000人, 另外地方部队编10000 人, 保卫队在内。 工厂、 医院另编。 抗日军政大学另行解决 , 本期毕业后力求继续办一学校。 在此编制下编余之老弱、 残废、妇女及机关工作人员约三四千, 另设法安置。 ”

这里的“宣言”是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而老蒋也即将在庐山发表一篇重要的宣言。

1937年5月下旬,国民党相关部门以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名义,邀请各党派、团体、各界人士来庐山开“谈话会”,讨论抗日事宜。

对于老蒋与国民党来说,庐山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宁汉合流”的国民政府于1928年定都南京,庐山便成为“夏都”。老蒋不但每年夏天都上庐山办公,其它季节也时常到庐山来决策重大事情。

因为老蒋喜欢到庐山度假,他的那些下属们,也都纷纷到庐山置办宅邸,就连国民政府很多重要部门也都在庐山专门设立了办事处。

一到了夏季,国民党很多要员都会追随老蒋到庐山避暑,所以庐山也就有了“夏都”的称呼。商讨抗日事宜,这么重要的事,自然也被老蒋安排在庐山了。

到了6月23日,张群又以中政会秘书长名义,向各界名流正式发出请柬。邀请各方代表前来开会商谈有关抗日战争的诸多问题。

如果老蒋在此次会议后,依然不同意设立总指挥部,坚持要瓦解红军,那教员等人就会在1937年8月1日这一天发布宣言,自行对外宣布改编,然后红军整装待发开赴抗日战场。

然而就在庐山会议召开前,侵华日军突然动手,悍然发动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

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7 月 8 日,南京政府《中央日报》“牯岭版”特发号外:“七七卢沟桥交火! ”, 顿时震动庐山, 震动全国。

消息传到陕北后,红军众将士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北上抗日,保家卫国。

7 月8日下午, 蒋介石收到教员、朱老总、周恩来等9 人联名发来的电报:“庐山蒋委员长钧鉴: 日寇进攻卢沟桥, 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 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

7月9日下午, 蒋介石收到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代表全体红军发来的电报:“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 与日寇决一死战! ”

与此同时,蒋介石不断接到报告有关日方动向的密电:

7 月11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决定立即增兵华北;

7 月13日,日本全国进入战时状态, 日本首相要求全国战时总动员;

7 月14日,日本动员 40万兵力, 5个师团及大批部队奉令开拔, 坦克数百辆、飞机 400多架已出动……

老蒋就算再迟钝,也晓得这是日本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了。

1937年7月16日,“庐山谈话会”在传习学舍楼举行。会议厅里悬挂着一融巨大的竖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周恩来、博古、林伯渠等人也代表中共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现场,众人群起激愤,冯玉祥厉声说道:“当今之时,唯有迅速抗战,宁使人地皆成灰烬,决不任敌寇从容践踏而过!”

与会众人也纷纷发表支持抗日的言论。

1937年7月17日,是老蒋一生中最光辉耀眼的时刻,也是一个值得永载史册的日子。

身穿军装,佩戴满身勋章的蒋介石,精神饱满地发表了著名的《抗战宣言》:

“各位先生、女士们,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面临一个悲惨之境地,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是无法忍受的。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这一篇由国民党第一支笔陈布雷起草,老蒋宣读的宣言,赢得了在场诸人的热烈掌声。也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就连教员也称赞“这是国民党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发言。”

趁热打铁,7月17日下午,周恩来和博古等人再次来到“美庐”别墅,与老蒋、邵力子、张冲进行正式谈判。

刚发表完抗日宣言,心情比较愉悦的老蒋,在这次谈判中,态度缓和了许多,没有了之前那么强硬了,但有关设立总指挥部的事,依然含糊其辞,不愿给准确的说法。

老蒋这边还在推三阻四,可红军将士早已等不及要上战场抗日杀敌了,在与老蒋谈判同时,陕北即着手对红军改编进行准备。

7月21日,陕北发出《关于目前形势的指示》,提出红军立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准备向华北出动,执行对日直接作战的神圣任务。

小日本动起手来,也丝毫不含糊。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从东北、朝鲜抽调关东军第一、第十一旅团和第十二师团,从日本国内派出坂坦第五师团,赶赴华北,加强中国驻屯军。

至1937年7月16日,日在华北兵力已达5个师团。日军在大批新增援军到达后,即于7月下旬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

7月26日,日军攻占廊坊。

28日,日军向北平近郊南苑、北苑、西苑发动总攻击。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同日本侵略者英勇作战,但未能挡住日军的猛烈攻势。副军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殉国。

29日,北平被日军占领。同日,天津守军第三十八师一部同日本驻屯军展开了激战。

30日,日军从大沽口增兵天津。

北平、平津相继沦陷(北京、天津),让国共双方都感到了莫大压力。

8月9日,朱老总、周恩来、叶剑英,急赴南京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的国防会议,并就红军改编等问题继续同国民党谈判。

此时,抗日形势一日三变,十分危急,老蒋再无理由拖延红军改编,大敌当前,国共双方很快就红军改编事宜达成了一致协议。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犯上海。

“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