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昌方言的生动活泼杀伐果断

学宝的生活 2024-09-26 02:56:21

文/南昌熊明

日前,写了一篇随笔,其中有一句南昌方言俚语,唤作:有风不走船,冇风来嘚(意思为:拉)纤!

有微信好友跟帖云:一不小心客居豫章二十余年,首次听闻“有风不走船,冇风来嘚(意思为:拉)纤!”这个南昌方言,真是孤陋寡闻呵~~关于南昌方言,个人印象最深的三个词汇(音)分别是:夹沙糕、唆泡、鹅头……”

这真是有趣,说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南昌方言俚语生动、精准,干脆利落,不是新南昌人所能够轻易学得到的。眼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扩容,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南昌的方言俚语也逐渐的被普通话所覆盖,进而出现萎缩,似乎有退出日常交流之虞。

南昌方言元气满满,不但活泼幽默,而且概括性强,一针见血,明心见心,不拖泥带水。草庐大门口左右两边各有一家饭馆,其中一家在转角处,南马路和东马路的过往人等都能看到饭馆的店招,并且很举手投足之间便能踱进饭馆,生意好得不得了。而它对面那家却因为只守着西边一条马路,生意一直蔫蔫的,竟至于关门大吉了。

那家吃两边水,迎八方客的饭馆却生意兴隆长盛不衰,究其原因,用南昌话说,那家饭馆就是遵循了南昌生意场上做生意的选店址的原则——“做生意要却雀(Que),开店要挂角(角,这里读Ge)。”“雀”,在这里有奸猾、心恶之意。“挂角”,就是店铺选址要选在道路的拐角处,左右两边通吃。

由此,我又想起了另一句和做生意有关的南昌方言——“心不杀,家不发”,“杀”字在这里作“狠”“恶”之意思。由此可见,为什么南昌的生意人很令人可怕,残忍,滑头。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南昌购买服装鞋帽等生活必需品,顾客还价通常都要对半还价再拐弯,才稍许可以减少一点损失,想来令人后怕。要不,怎么会被称作“南昌鬼子”呢?!!

可悲的是,如今网络时代,大家购物都在网络购买,价格透明,质量可靠,但却有人叫嚣网店抢走了实体店的生意,还想开历史的倒车,重回走进实体店送肉上砧去任人宰割的时代。

又比如在物资匮乏,经济紧张的困难时期,有的人家里有人出于自私,想方设法攒私房钱,引发家里吵架相骂时,便会被斥为:“座壶里挖锡(锡,这里读:瞎)”,大概意思和彼时的流行语——“挖社会主义墙脚”相类似。旧时南昌闾巷人家,大概都有一把纯锡打造的酒壶,用于年节祭祀、待客时温酒、篩酒。如果有人只管在座壶里面挖锡,久而久之,壁体再厚的座壶也要挖通了。“座壶里挖锡”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一个人没有本事到外面赚钱,只会一门心思在自己家里耍小聪明,揩油水,抠私。

这个座壶里挖锡,用来比喻单位内部那些不能为单位创造效益,反而醉心贪污的硕鼠倒是比较合适的。

又比如说“石头上斩狗卵——一刀两断”,这句话虽然粗鄙,却显示出南昌人的杀伐果断,脾气火爆。旧时的媒人逢着那种屁眼里搂搂,鼻孔里嗅嗅的哇媒对象的家长,盛怒之下便会抛出这一句“要剃头,就打湿脑,不剃头,就诈尸跑。不要忍忍缩缩,欺欺想想!石头上斩狗卵——一刀两断”,这等于是下了最后通牒!

总而言之,南昌方言博大精深,绝不是听得懂“夹沙糕、唆泡、鹅头……”几个新鲜名词就能理解透彻的。其他诸如“苗子”“刮毛佬”“膨大吓脱”“测方打白”······估计都已经淡出了南昌人的日常用语,别说新南昌人听不懂各种含义,就连土著南昌青年人估计也一头的雾水了吧!

人世风景,前尘影事,都已成渔樵闲话,饭后谈资。我写人物,摒弃假大空,拒绝千人一面。讲究直见性命,倾听肺腑之言,畅谈生命体验,还原人世间那年那月各色人等的任侠使气血泪情仇……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承接写私人传记、家庭小史。

南昌熊明,号泥巴道人、真寂。作家。独立文化观察家。书法研究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