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谭震林在桂林,女儿探望捎去胡耀邦的口信:赶紧给主席写信

漫步史书 2024-08-05 10:45:11

1983年秋,正值毛主席90周年诞辰之际,谭震林在病中接到了任务,希望他能撰写一篇纪念毛主席的文章。

无疑,谭震林对毛主席是有很深厚的情谊的,在过去革命战争乃至建国后,他始终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工作,尽管也有一些问题,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谭震林在1979年毛主席诞辰85周年之际,就曾专门撰写怀念文章,但恰好遇到了当时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时候,他写的文章被杂志《红旗》以“文章需要修改”为名扣发,后来是在其他老战友的关注下,文章才得以发表。

此次谭震林撰写纪念毛主席的文章,有感于过去纪念文章歌功颂德比较多,谈问题比较少,因此决心“放一炮”。

谭震林这篇文章后来果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过,这篇文章极大的损耗了谭震林的精力。

1983年9月30日,谭震林不幸逝世,享年81岁。

谭震林与毛主席的友谊始于1927年冬。

那一年,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在强大敌人进攻下遭遇挫折,不得已退守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时任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的谭震林也跟随一起上了井冈山。

当时的谭震林也就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毛主席见了他也忍不住赞叹:

“哟,你就是谭震林,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好年轻!”

谭震林那时很年轻,做事有年轻人的朝气,当然这也和他的个性和脾气分不开关系。

1928年革命正处于低潮期,当时红军内不少人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有疑问。

当时,谭震林意志坚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什么红旗能打多久,反正我们手里有枪,没有被敌人夺走,红旗就能打下去,枪杆子越多,红旗就能打得越久,王佐就是一个例子,他手里有枪,敌人对他没有办法,他就能在井冈山站住脚,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阀割据,他们也都是依靠手里有武装。”

严格意义上来讲,谭震林这番话并没有系统的论证,和毛主席后来系统的分析中国革命来论证这个问题有着鲜明对比。

可也正是因为谭震林振臂一呼,使得不少战士们很快稳定下来情绪。

也因为这个缘故,毛主席后来多次称赞谭震林:

“谭老板,你这一炮放得好啊。”

也因为他快人快语,生性耿直,所以谭震林人送外号“谭大炮”。

谭震林在军中以脾气大著称,在新四军乃至于后来华东野战军时期,也广为流传一句话: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谭老板来训话。”

谭震林批评人也的确是严厉,但实际上只是对事不对人,很多人都拿南麻临朐战役结束后谭震林批评粟裕军事上的问题说事儿。

可实际上,谭震林的那封信,批评粟裕只是一小部分,很大一部分仍然是肯定粟裕成绩的,并不是一味批评。

谭震林过去从事政治工作较多,军事经验确实缺乏,所以后来许世友出任山东兵团司令员,他出任政委辅助,谭震林并没有任何反对。

更为关键的是,谭震林能够虚心接受下级的批评,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淮海战役前夕,一次会议上,一个干部站起来批评谭震林:

“谭政委,你待人接物很不像话,有时候还不如老蒋。”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

后来才了解到,这位干部以前在敌人腹心从事地下工作,曾见过蒋介石,他当初去向蒋介石报告敬礼时,蒋介石还起身还礼,而他有一次去见谭震林,喊了声“报告”,谭却没有起身。

按理来说,大战前夕,这点小事实在不该拿在会上来说,可谭震林却听了进去,不仅没生气,还当着众人的面表示:

“你说的有道理,我在这方面确实应该注意一下。”

不过,谭震林也挨过毛主席批评。

1929年9月,红四军攻打上杭,时任红四军第四纵队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的谭震林给部队做动员工作,毛主席当时也在现场,事后他对谭震林说了一句话:

“你刚才的讲话看着很好,但是有一句不妥当。”

谭震林不解,问了一句:

“那句话?”

“你说,打进城里,什么东西都有了,部队放假3天,大家可以上街大买东西,是不是这样说的?”

毛主席一脸严肃,谭震林却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你带着部队进城是这样干的?我可从来没有这样干过。我们是红军,胜利之后更要加强纪律性,可不能像过去的农民起义军一样,打下一个县城,就放假3天,自由3天!”

谭震林这才恍然大悟,直至晚年他回忆起这件事还有很深的感触:

“毛主席是非常严的,讲错一句话,他都要批评的。”

毛主席虽然称赞过谭震林,但有时批评起来也不留情面。

也因为个性耿直,在后来那个特殊年代里,谭震林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1969年9月,谭震林在急匆匆与回到北京治病的夫人葛慧敏以及子女见了一面后,便被单独安排至桂林,后来葛慧敏病情有所好转后,带着两个女儿南下桂林,同丈夫团聚。

尽管是处在困难中,但谭震林却显得格外乐观。

1970年2月5日,在桂林住所,谭震林还做了一桌子年夜饭,以庆祝一家人团聚。

谭震林自始至终没有屈服过,他常对人说的一句话是:

“党了解我,毛主席了解我,事情会搞清楚的。”

葛惠敏到桂林后,因为身体原因仍然继续养病,谭震林则是身体力行参加劳动,他带着子女在住所后山坡上种了,绿豆、芝麻、青菜等作物,还养了一群鸡。

对自己丈夫的脾气,葛慧敏这么多年下来也很熟悉:

““老头”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他怎能没有自己的想法呢?他也苦闷啊!不过,无论压力有多大,处境有多难,他始终有信心,相信我们的党、相信毛主席最后一定能弄清问题。这是他所以能在逆境中保持坚定和乐观的原因。”

一直到1971年以后,谭震林的处境才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谭震林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能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感觉出情况变化,心情也好了不少。

毛主席那时也很关注谭震林的情况。

1971年的一天,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邓子恢,言谈中提及了谭震林。

“前面有人说谭震林被俘叛变,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让他邓子恢去查一查,如果没有的话,那就要解放谭震林。”

邓子恢与谭震林本就是老战友,彼此相熟,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告诉毛主席:

“我相信谭震林的忠诚和信仰,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他立即着手查实,然后再向毛主席汇报。”

当时邓子恢虽然仍在工作岗位上,但自己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却仍然投入调查工作,并且还派人专门到桂林去告诉谭震林。

不久之后,邓子恢把调查到的情况如实上报,为谭震林回北京治病打下了基础,当时主持广西工作的领导韦国清还专门上门探望谭震林,称他为“谭老板”、“首长”,并且对随行的人说,要照顾好“首长”。

不过也很不幸的是,就在这一年,谭震林出门被石阶绊倒摔了一跤,摔断了腿骨,谭震林的子女回北京探亲时,特意向邓颖超说了这一情况,周总理也知道了这件事,开始为谭震林说话,并提出应该把他接回北京来治疗。

1972年冬,谭震林的大女儿谭泾远以结婚为名义到桂林探亲,捎去了老战友胡耀邦的口信:

“叫你爸尽快给主席写封信,作点检讨也无所谓了,提出回京的要求。”

深受鼓舞的谭震林于1972年12月26日给毛主席写了两封信,因为那一天正是毛主席的生日。

1973年1月2日,毛主席收到谭震林的信后,特别批示同意他回北京治病。

收到消息的谭震林备受鼓舞,同年春节,谭震林在住所准备了一大桌子饭菜,除了家里人外,还请了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吃饭。

在毛主席关心下,谭震林回到了北京,不久之后工作人员上门探望,并带去了毛主席指示,对他和他一家人重新做了安排,恢复了他的待遇。

1973年8月,十大召开,谭震林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5年四届人大上,朱老总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谭震林当选为副委员长。尽管谭震林那时身体不大好,腿上亦无痊愈,但仍然尽力完成了接待外宾的工作。

也因为过于操劳,谭震林身体状况也很不好。

在接待外宾去广州后,谭震林奉令深入农村考察,因为不注意休息连轴转,转道湖南时突发急症,虚脱一天一夜,周总理在北京听说消息后,不顾自己病痛,亲自指示江苏省中医院院长邹云翔前去长沙治疗。

三个多星期,谭震林这才痊愈。

谭震林心中始终对周总理充满感激,后来周总理病逝,他难过的不能自己。

同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念及过往的情谊,已经74岁的谭震林又一次忍不住痛哭起来。

华国锋、叶剑英领导拨乱反正后,谭震林第一时间听说消息,心情 倍感舒畅,多年未曾安眠的他当天睡了个好觉,第二天被妻子叫醒后才发现,自己竟不知道什么时候滚到了床下。

1977年8月,在党的十一大上,谭震林重新当选中央委员,后来还连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谭震林晚年仍然致力于国家建设,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载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广泛讨论,谭震林后来看到了这篇文章后,对此文大家赞赏,后来特意收集资料也决心写一篇文章。

当时,《红旗》杂志正在为毛主席诞辰85周年组稿,邀请谭震林撰文。

本来当时杂志社的意思,是想请谭震林讲一些毛主席在井冈山时的故事,不要涉及真理讨论的话题,但谭震林一讲起来,就收不住话匣子。

《红旗》杂志社收到这篇稿子后也很为难,几番讨论后,又与谭震林商量能不能修改,但谭震林却表示:

“如果说这篇文章的材料选用得不那么恰当,这都好商量,至于文章的观点,丝毫不能改动。”

这件事后来惊动了上级领导,许多人看稿以后都表示,文章观点可以不改动发表,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

谭震林这篇文章发表后,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人专程上门拜访谭震林:

“你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