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贾浅浅诗歌遭围观想到的

听芹聊情 2024-09-21 04:14:38

近日网上正热火朝天地围观贾浅浅的诗歌,各门各派都使出大杀招,标题党派将标题拟出了新高度,什么“中国作协副主席女儿的诗不如小学生”“西北大学教授用下半身写作”,指点江山派则晒出了几首小学生的诗,声称某些作家的诗不及小学生……一时间,各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网络的江湖里血雨腥风。

这几年艺术圈里的争议多出现诗歌、书法、绘画等领域,这不是偶然。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是一种很主观的审美体验,而有三类艺术形式是很玄妙的。一是书法艺术,曾经丑书大行其道,实在感受不到返璞归真的意蕴,但是这些人往往是书协的领导,每幅作品售价不菲;再就是美术作品, 有人拿着注射器在一块白纸上射上几条墨线,就自称是伟大的美术作品;第三是现代诗歌,将一段文字分行就是诗歌,贾浅浅之前就有“羊羔体”。这对欣赏者而言,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当艺术之美变成一种玄而又玄的东西的时候,在这个圈子里就上演着一场场《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大家明明感受不到其中的美感和生命的本真,但还是都随声附和着、赞美着,以显示自己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共同维护着彼此的名声和利益的链条。谁也不敢也不愿做那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

这让我想起了郑渊洁的一段经历来——郑渊洁1986年在一次作家笔会上,被另一位作家问道:你有没有看过俄罗斯某某作家的书?他摇摇头,对方大惊:你连他的书都没读过,你怎么写作?轮到郑渊洁发言时,他说:我最近在看库斯卡娅的书,特别受启发,诸位都看过吗?在座大多数人都点头表示确定,然后郑渊洁说:这个名字是我瞎编的。这些就是文学艺术江湖的生态,大家都说看到了皇帝穿着华美的新装。

好像扯远了,咱们回到贾浅浅的诗歌上来。浅浅的诗歌被围观,甚至被围殴,原因在于他的诗缺少了意蕴之美,什么“男人的内裤”和“做爱”等作为意象写进了诗歌,这和我们传统诗歌有着天壤之别,会让读者觉得不舒服,不是那么回事儿!

新文化运动后,新诗传播到中国,诗歌也卸下了格律的桎梏,将感情的抒发放在了第一位。即便如此,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等一些诗歌大家,也没有放弃诗歌的韵律之美与意蕴之美:闻一多先生倡导新格律诗,提倡三美;徐志摩《再别康桥》中使用了夕阳、金柳 等传统意象,戴望舒的《雨巷》也使用了丁香、雨等传统意象。 “柳”表示别离, “丁香”表示愁怨,徐志摩借柳与康桥作别,而戴望舒也像李商隐一样用丁香表达着心中的愁绪。这些意象从传统里走出,在新诗里又焕发了活力。这些大师们摆脱了格律的限制,创新了诗歌的形制,既继承了传统,又保留了诗歌的意蕴之美。

若要进行诗歌创作,就要有文体意识。诗歌最早可是用来歌唱的,音韵之美必不可少,情感也必须是真挚。虽然今天的诗歌不用来唱了,为了创作的自由,音韵之美可以放弃了,但是诗歌里面的真是万万不可省略的。若读者读不出真来,而是读出了粗俗、情色,那还是诗么?

当然艺术上也有阳春白雪,受众很少,少的原因是雅到了一定的高度,曲高和寡吗。单就网上流传的贾浅浅教授的几首诗来看,浅浅教授的诗句雅吗?若是进行诗歌创新和探索,也无不可,但也要学会继承,围绕着继承来创新,否则就有装样子吓人的意思了——你们不懂,这是艺术!于是就显得高深莫测起来!

前几年,“梨花体”“羊羔体”盛行,今天“浅浅体”又再现文学的江湖。玄而又玄的诗歌创作,不要陷入孤芳自赏的境地,更不要装样子唬人。为本心创作,求取更多的心灵共鸣,这才是诗歌创作的光明大道。

基于浅浅教授的诗歌被围观,有人晒出了一位小朋友的诗句:“如果有谁对我说/我爱你/这绝对不是原创/原创在妈妈那里”。读之很触动心灵。其实不论是谁,个人所知极其有限,又怕别人看不起,装样子的事几乎在每个人的经历中都发生过,越是大人物越是如此,小孩子在多数情况下倒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就是说,要写诗,就要有颗诗心,而这颗诗心其实就是童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