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手机后维修面临难题,官方维修价格高、槽点多,小店维修怕被坑。厂商打压第三方维修且反对维修权法案,背后是利益考量与计划报废套路。我们应捍卫维修权,欧美国家已有进展,国内也需警惕未来挑战。
一、官方与小店的两难选择
官方维修价格高,小店维修怕被坑,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当购买一部手机后,我们真的拥有维修它的自由吗?似乎在哪修手机,甚至手机何时坏,都可能早已在厂商的掌控之中。今天咱们来聊聊电子设备的维修权问题。问大家一个问题,平时修手机会找官方售后还是第三方维修店呢?可能多数人更倾向于官方售后,而父母辈可能随便找个维修店就行。这归因于往昔手机的模块化生产能个性化DIY,硬件配置的更换轻松便捷,诸如电池不佳便换电池,摄像头模糊就换摄像头,毫不费力。但模块化手机缺陷明显,智能手机内部组件紧密堆叠,机身利用率达极限,模块化意味着每个组件需额外包装且留连接口卡扣位置,导致手机又厚又重,成本高且结构稳定性降低。
iPhone问世以来,集成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模块化生产,一体化不可拆卸的设计已然成为主流趋势。电子设备更轻薄,制造成本降低,但维修变难,耳机电池坏了直接报废,键盘坏了机壳面板只能整体更换。
二、反对维修权的背后逻辑
另一方面,厂商对于第三方维修予以打压。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行业的公平竞争,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电子设备兴起初期,很多厂商会附赠维修文件或产品原理图,如今不仅不提供,还让维修更困难。以苹果作为范例,其凭借多种方式对第三方维修予以打击。一位油管博主的实验显示,两台全新iPhone 12互换摄像头模组后照相功能出现问题,互换主板、屏幕、电池也会疯狂报错,这是苹果为应对第三方维修采取的加密认证措施,让非官方零件产生排异反应,迫使消费者找官方维修。
然而官方维修也有诸多槽点。Apple care保险服务诚然出色,然而其价格却甚为昂贵。没买Apple care的话,维修条件苛刻,手机进水不保修,第三方拆机后无法官方保修。预约维修可能要等待,多数情况还得返厂维修,耗时7-15个工作日。而且官方维修基本是以换代修,费力不讨好,还可能引发二次返修投诉。比如纽约手机维修店一个老板提到的案例,顾客因MacBook air充不了电去Genius bar维修被要求换主板收费475美元,而店主检查发现只是接口松动,简单处理或换电池即可,第三方维修最多收10-25美元人工费。
一边打压第三方维修,苹果等科技企业还一边联手反对维修权法案。该法案规定,科技公司应公布产品原理图,向第三方出售备用零件,以利消费者便捷维修电子产品,增强产品的可维护性。但科技巨头们游说后让美国27个州搁置了该法案。他们反对开放维修权,理由为可能致设备损坏、消费者受伤、黑客获数字密钥。实则怕产品技术泄露,经济利益受损,像助山寨厂商生产、碍翻新机与新机销售。
大公司反对维修权并非为了赚官方维修的钱,实际上维修成本高,可能入不敷出。他们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尽快买新机,降低维修门槛会影响新产品销售。这背后是计划报废的套路,通过限制产品使用寿命促进消费者购买新品。如苹果降速门事件让旧手机变卡变慢促使用户换新机。
苹果反对维修权也与环保相悖。电子垃圾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生活垃圾,而最环保的做法是延长电子设备使用时间,而非直接回收处理。有人认为维修权不利于产品创新,但真正的创新应靠产品价值,而非阻止维修旧品。我们需要捍卫维修权,这是消费者面对垄断世界的挣扎,否则将失去维修自由。
在一些欧美国家,维修权运动取得进展,如欧盟规定厂商提供多年更换服务,法国要求产品标明可维修等级,ifixit网站提供维修指导和评估。国内在维修权问题上争论不尖锐,维修价格相对可接受,有华强北提供拆机配件,但未来也可能面临挑战。我们不能忘记物尽其用的意义,不能让厂商垄断维修权,否则我们对物品的所有权将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