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母亲,寄人篱下,这个夏天她长大成人

怀薇影影 2024-04-02 21:24:56

对小孩子来说,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一种折磨,尤其是从原来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更是一种折磨。如果熟悉的被改变了,那么重新适应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于小孩子是一种残酷的成长,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似乎能窥视到一种结局,一种被迫的接受,然而当外界环境都对于小孩子温柔以待的时候,这种接受就逐渐的变为了一种美好的回忆,整个过程也会变得温馨起来。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九三年夏天》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小女孩,在跟自己的母亲永别之后,小女孩的舅舅带走了她。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而这个陌生的新环境则代表了她今后的新人生。

小女孩并没有因为舅舅一家人对于自己的爱而对于这个新环境有过多的依恋,她总是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熟悉的大城市。小村的宁静祥和并没有让这个内心孤寂的小女孩有太多的感触,原因就在于她已经没有了可以倾诉的最亲近的人了。

接受这个结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小女孩将自己的期待寄托在了一尊神像之上,跟很多孩子一样,她在舅舅家并没有表现出来快速融入的意愿,因为她已经懂事了,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母亲永别代表着什么了。然而新环境的磨合让这个内心本就孤单脆弱的小女孩更是折磨,于是,故事缓缓展开了,舅舅一家能不能在这个小村里给小女孩带来安慰,这就是本片想要告诉给我们的话。

《九三年夏天》的视角放在了一个小姑娘身上,小姑娘同时是特殊的,同时也能代表一群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的人本就是不幸的,然而任何不幸的人都需要重新站起来,但是整个站起来的过程中她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本片创作者用一种浅显的崇拜做了最深刻的表达,那就是依恋。

小女孩对于自己的母亲是一种依恋,但是这种依恋却被病魔夺走了,虽然这是艾滋病,但是本片的主题并没有跟艾滋病有太多的牵扯,这可以是任何疾病,任何能让一个人成为孤儿的也不一定是某种病症。而是失去,失去自己的至亲就意味着没有人可以倾诉了。

对于小女孩来说,舅舅存在的印象是建立在自己还有父母的这个基础条件之上的,如果没有了这个基础条件,那么舅舅的存在就不会变得那么让人容易接受了。

小女孩的舅舅带走了她的时候,恰恰是因为这一种存在没有了,对于小女孩来说,母亲的存在就意味着自己还有所依靠,还有人能站在自己这边为自己挺身而出。实际上,舅舅扮演的同样也是这个角色,但对于小女孩来说,接受舅舅并不容易,尤其是自己已经没有母亲的时候。

而新的环境是一个旧有的整体,一个外来的人想要从旧有的主体中投身进去,就必须让自己原本带来的东西被抹掉。对于小女孩来说,融入一个新环境并不容易,尤其是带着自己内心的孤寂去融入一个新的环境,那将变得更不容易。她作为一个已经有了意识的多愁善感的小孩,内心之中是放不下自己的母亲离开的事实的,带着这个事实,带着周围人对于艾滋病人的小孩这个滤镜,小女孩融入新环境就变得更加麻烦了。

然而本片并不想要展现给我们太多冰冷的一面,对于小女孩来说,对于小女孩的舅舅来说,让这一家人首先接受小女孩的存在,本身就是为她走向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第一步。如果这第一步走好了,生活也会在后来顺畅许多。

小女孩的舅舅一家对于她是非常呵护的,即使不是直系亲属,但是在对待小女孩的时候,却依旧是有着太多的耐心和感化,舅妈对于小女孩的一些不妥的行为,也只是在临睡前跟舅舅小声议论。舅舅时刻注意着不让自己的一些不经意的行为或者是言语对于外甥女有任何的伤害。

然而对于小女孩来说,接受自己的新环境最好的方式还是让自己本身能想得开。而本片的独到之处就在于让小女孩将自己对于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了宗教之上,这也为她跟现实的和解做了铺垫。

虽然很多观众都是无神论者,但是宗教信仰也是一种信仰,信仰本身就带着一种寄托的味道,对于小女孩来说,这种寄托恰恰是自己在这个环境之下所需要的一切。

舅舅一家做好了能做的一切,但是真正要从失去亲人的氛围中走出来,小女孩需要接受一种现实,这种现实的接受也只能是自己想开。温馨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温暖的结局来抚慰每一个现实中的冰冷。好在现实也没有太过于冰冷,在这个夏天,总有人会被温柔对待。

……

你好,再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