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金家三代沈飞人合影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沈飞”第一位八级工金连佐以及他的家族四代人为了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事迹。
杵拐杖者为金连佐
01、金连佐,可以说是“沈飞”的创业元老。
1949年,38岁的金连佐加入了“沈飞”的前身——“鲁班部队”。
什么叫“鲁班部队”呢?
“鲁班部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张作霖在沈阳建立了沈阳航空工厂。
“9·18”事变后,沈阳航空工厂被日本侵略者霸占;日本侵略者在沈阳航空工厂的基础上组建了“伪满航空株式会社”,1938年迁至北陵后改成“伪满飞行机制造株式会社”。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方面先是把“伪满飞行机制造株式会社”改名为“空军”第三十八工厂。
1947年,该厂被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机务处第五厂”。
1949年空军部队建立后,改称“空军工程部东北修理总厂第五厂”,代号为“解放军空军鲁班部队第五中队”,主要任务是修理飞机与航空发动机。
最初的沈飞车间
最初,“鲁班部队”只有600来人,金连佐就是这600来人中的一员,是当之无愧的沈飞创始元老。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10月,中国出兵,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
当时,从苏联购买的百余架米格15战斗机部件被运至空军五厂组装,并负责战损飞机的修理工作,还受命生产了近一万个飞机副油箱。
1951年4月,空军五厂移交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领导,6月更名为国营112厂。
因此,许多关于沈飞的资料里都把沈飞的起点标记为1951年6月29日。
金连佐是沈飞最早一批的八级工,也是最早的八级钳工。
当时他以及其他几名八级工人,被戏称为“镇厂之宝”,虽然只是工人,但是厂里不管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工程师们都爱找他们一块商量解决方案。
1950年代的沈飞
金连佐先后参加了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的装配,并亲手解决了歼-6系列战斗机的油泵漏油问题。
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第一代大国工匠。
金连佐的四儿子金宝林后来接受采访时提到,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总是特别忙,早出晚归:
在我印象中父亲特别忙,每天早出晚归。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有一天父亲带回来《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两本书,给我们姐弟几个乐坏了。后来才知道,这两本书是父亲攻克了歼-6机的油泵技术难题后,厂里奖励的。
也正是在金连佐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五个儿女也都先后成为了沈飞的建设者。
2002年5月,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到沈飞演出,金连佐(戴帽子拄拐杖老人)
02、金宝林是金连佐的四儿子,1967年进厂,2009年退休,在沈飞热处理厂一个车间里干了42年。
虽然他每天都要面对自己根本叫不出名字的零件,但是他进厂第一天开始,父亲就教育过他,这些零件都是往飞机上装的,必须小心再小心,决不能出一点差错。
金宝林说自己42年里每天都牢记父亲这番教导,上班时永远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我父亲很少有时间跟我们谈心,在我入厂后他跟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公家的东西不能拿,干活不能马马虎虎,不能偷懒。
并且一直到退休,金宝林兄妹都保持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在家里绝不谈工作,哪怕家里人都在沈飞工作,也不谈:
小时候父亲每次和工友们在家讨论工作的时候,都让孩子们出去玩,把门锁得严严实实的。
金宝林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多的就是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高光时刻”,一定要说的话,就是他在沈飞42年,从来没有出过错。
金宝林
正是因为金家两代人的这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工匠精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使得金家的第三代、第四代人从小就下定了继承父辈的衣钵,为国家的航天航空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志向。
1983年出生的金家第三代金波,在高考前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直接就读沈飞工学院,这是一所大专院校。
金波在沈飞工学院学习期间,表现得比其他同学更加刻苦,同学们都说金波对待学习“特执着”。
2005年,22岁进厂的金波把这份执著与热情带到了工作中,同事们都说她平时上班就像是踩着风火轮一样风风火火的。
金波的单位离试飞场很近,可是她从来没觉得飞机起飞降落的巨大噪声让人厌烦,相反,她每次听到这巨大的噪声,都发自内心的感到自豪,因为这代表着飞机试飞顺利,代表着厂里的工人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金波
1993年出生的金丽娜是金连佐的重孙女,也是金家第四代沈飞人。
金丽娜初中时成绩很好,分数足够上沈阳重点中学,家里人都希望她能上高中考大学;但是从小就有“沈飞梦”的金丽娜却倔强的以高分考入了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这是一所专门为航空航天领域培养对口的高技术人才的学校。
金丽娜在学校表现的很出色,各科成绩都是第一名。
她毕业那年,是以全班第一名的身份被沈飞录用的,当时,全班只有三名女生被录用。
金家四代沈飞人
03、不管是金宝林还是金波,在接受采访时总说自家就是沈飞非常普通的基层一线员工,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贡献。
不过在兰台看来,金家四代28个沈飞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爱着企业,爱着祖国的国防事业。
这就是对报效祖国的最好诠释。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END
参考资料:
《一家四代都是航空人工龄累计已达700年》,《北广人物》2018年42期;
《四代28人,工龄累计700年,这个“航空世家”见证了国防奇迹》,中国妇女网;
东北那边就业机会不多吧,一有机会都霸着位子不愿挪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