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第一个幸福瞬间是玄关给的。
进门的第一个空间,不仅要实用,还要美观,集颜值与实力的设计,会让进门的仪式感从入户开始。
很多人家玄关直接一整面通顶大鞋柜,可是一进门就那么高的柜子塞着,感觉很压抑,而且上方的柜子并不好用,然后美观性也差。
建议大家可以学习河南人的做法,那叫一个惊艳!
河南一位姐姐家的玄关,入户门正对客厅,于是定制了一个半高的鞋柜。
考虑到采光问题,上半部分选择了超白长虹玻璃做隔断,实现透光不透影,台面上摆上一盆植物和一个氛围感台灯,颜值爆表。
除了这位姐姐家,还有很多超好看的、不同户型的玄关设计,都已经整理好了,大家往下看,可以直接抄作业。
无玄关设计,进门即客厅、餐厅很多中间户没有玄关,一进门就是客餐厅,一览无余的那种,特别尴尬。
其实这种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自己造一个玄关,功能多还美观。
网友@是小燕子呀:
入户双面玄关柜的设计,入户门正对着餐厅,家里来人客厅一览无余,毫无隐私。
于是设计了一个双面柜,入户门这边柜子能当鞋柜,餐厅这边又能当餐边柜,还能遮挡入户视线,可谓一举三得。
网友@拿铁爱宅家:
买的二手房,户型不好,进门就是客厅,没有走廊和过道,而且入户处光线比较暗。
于是定制了一个隔断鞋柜,鞋柜不大,但放日常穿的也够了,靠墙一侧的高柜两边都能用,玻璃隔断放在中间,这样台面也能两边用,很完美。
有些入户门刚好是在中间,开门后一边是餐厅,一边是客厅,这种玄关可以参考下图中这样,用鞋柜来做区域分割。
独立式玄关将玄关单独分割出来,会更有仪式感,也有很好的私密性。
一进门就可以直接在这里换鞋、换外套,也方便拆快递等外来物品,处理完之后放心地步入内场区域。
网友@崔英子:
玄关与客厅之间设计了一个弧形门洞,将玄关独立出来,然后装饰了一些很可爱的摆件、绿植、灯饰,将回家的仪式感拉足了,每天一回家心情就很好。
网友@Kristeriy:
独立的三角形下沉式玄关,让人进门就能感受到视野的开阔,玄关一路延伸到客厅,既开放,又与公共区保留了一定的距离,玄关处定制了搁架板,收纳与美观兼具,很有日式的氛围感。
玄关800库、储藏室现在,越来越多人做800库了,因为它是真的很实用。
一个进深800,宽度1200左右的800库储物间就很能装,而且可以是在任何旮旯角落。
这个800库等于有了鞋柜,杂物柜,次净衣区,里面可以不用做背板,用货架或金属配件组合收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可以收在里面,设计成无底柜,行李箱、小推车也能直接推进推出。
网友@Sirius:
入户区搞一个800库当鞋柜真的很香,轻轻松松搞定100+双鞋收纳。
因为当初装修的时候觉得定制鞋柜价格偏高,所以做了很多功课,设计了一个800库鞋柜,不用费心打理,真是实用。
网友@花花在家:
进门玄关隔出来了一个区域做800库,水泥地面,做了混凝土密封固化地坪处理,不掉灰不起渣,像水磨石一样光滑。
没有做鞋柜,用不锈钢A柱上墙,放上几层35厘米深的松木板子,再多的鞋子都放得下了。
下面空间比较大,小朋友的自行车也有地方停了,鞋架对面是挂衣区,在墙上打了钢架,放了两层松木板,深度60厘米,上层放杂物,下面一层可以当换鞋凳,超级实用。
网友@澜酱快醒醒:
我家做的日式下沉玄关+800库,入住半年来,是我全家都觉得最满意的设计了。不仅能放超多鞋,还有储物功能,真的是蜈蚣精女孩必备。
拆改了一堵墙,从卧室分出来2㎡,设计出了这部分集鞋柜+玄关+储物间为一体的下沉式玄关。
窄过道式玄关入户后就是一个过道,根本没有做鞋柜的空间,超窄的玄关空间怎么设计好?大家可以参考下方屋主的做法。
网友@喜悦爸爸:
我家玄关因为过道太窄没地方安装鞋柜,之前鞋子放得到处都是,包包雨伞钥匙总是没地方放!
直到用这个洞洞板+超薄鞋柜组合,真的是yyds。
12.2cm深的极窄柜体,上面是洞洞板,完美拯救我的超窄玄关空间。
还有下图这种。
网友@公子浪无双:
1.2米宽玄关,用了超薄鞋柜加鞋凳,鞋柜不大,只用来放应季鞋子,穿衣镜打孔上墙,墙面上还配了挂钩和拉杆,方便挂衣服和包包,整个玄关简单,实用,又生活气息满满。
学习其他优秀的玄关案例案例一:这位屋主的玄关柜是半嵌入在墙壁内,节约了2平方空间,柜体是木工打的,除了常规的收纳以外,鞋柜底部做了双层鞋架,刚穿过的鞋子不想立马放进柜子里,就放在下面一格,上一格放家居穿的鞋子,很方便,很整齐。
案例二:因为入户门正对着卧室的门,原来是一堵墙,若是实墙会显得非常的闷。
于是右手边做成鞋柜,正对面则做成长虹玻璃的隔断,朦朦胧胧的美,保留了透光性,又保护了隐私,加上灯光的渲染,成了进入家中的第一道风景。
案例三:进门左手边是L型墙体,利用墙体的转角,设计了一体式的鞋柜和餐边柜,颜值、收纳兼具。
白色柜门搭配原木色柜体,再配合一门到顶无拉手设计,简约又大气,镂空区域装隐形灯带,3500k暖色调,妥妥将氛围感拉满。
总之,玄关区的设计一定要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户型与生活习惯情况来,再做出最合理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