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越战打响,我军至少有200个师,为何仍让大量新兵上前线?

江湖上的历史录 2024-08-04 22:08:36

上世纪70年代初,越南政府在苏联的背后支持下,逐渐抛弃了国际道义,数次挑衅中国,直接侵犯了我国的主权。曾经的社会主义“好兄弟”,如今却剑拔弩张。中共中央出于对两国曾经共同奋斗的情谊,一直致力于通过和平手段缓和紧张局势,希望能够重新修复两国的关系。

然而,这种善意的努力却被黎笋政府视为软弱可欺,越南政府愈加嚣张,多次派兵越境,肆意虐待和抢劫我国边境地区的百姓,制造了一系列血腥事件,引发国际社会的震惊和谴责。一些中央军委的强硬派干部在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立即上书毛主席,建议以武力回应,以此维护国家尊严和边境安全。然而,当时国内形势复杂,中共中央疲于应对国内的动荡,难以分心处理中越关系,只得忍耐暂时搁置。

随着国内局势逐渐稳定,军政体系恢复正常运作,中共中央开始重新审视中越关系。此时,苏联在远东地区集结重兵,虎视眈眈,似乎随时准备南下中国。如果中国在此时对越南动用武力,很可能会引发苏联的介入,使中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基于这一考虑,叶剑英元帅和粟裕将军主张继续以怀柔政策安抚越南,牺牲局部利益来保全国家的全局。

然而,陈云同志和邓小平却坚决主张用兵。他们认为,如果再继续姑息越南,越南将变本加厉,最终中国不仅会失去局部利益,甚至连全局都难以保全。经过多次讨论,叶帅和粟裕将军最终被说服,决定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

尽管决定了出兵,可苏联的威胁始终存在。为防备苏联可能的南下进攻,中共中央决定屯驻在北方的两百个精锐边防师一兵一卒都不得调动。对越作战的重担,全部交给了南方的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

然而,广州和昆明两个军区由于长期未经历战争,战斗力已大不如前。再加上此前动荡时期的影响,军备松弛,连一个满编的甲种部队都没有,仅有一些缺编的乙种部队,战斗力极为有限。要想打好这一仗,只有迅速招募新兵,并加以训练,在三个月内打造出一支强大的军队。

接到命令后,昆明军区和广州军区迅速行动,大规模征兵扩充部队。同时,将那些有战斗经验或作风硬朗的老兵和班、排长分配到各个新兵部队中,以老带新,确保新兵能迅速成长。经过三个月的紧张训练,这些新兵们迅速成长为一支坚韧不拔的红色战士。

1979年初,中央军委下达作战命令,早已做好准备的解放军迅速越过中越边境,展开了对越南的反击。一路上,解放军连战连捷,越南军队闻风丧胆,节节败退。短短一个多月,解放军攻克了高平、谅山等战略要地,兵锋直逼越南首都河内。黎笋政府惊慌失措,竟一度考虑放弃河内,将首都南迁。

当然,解放军此次行动的目的并非占领越南,而是为了教训其无端挑衅。因此,在完成了预定的军事目标后,解放军很快开始撤军。然而,黎笋政府并未因此收敛,反而再度集结军队,继续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中共中央对此坚决不予容忍,迅速指挥部队进行反击,由此拉开了“两山轮战”的序幕。

越南从抗法到抗美,连续打了二十多年,国力早已耗尽。到了“两山轮战”后期,越南的物资匮乏,战斗人员素质下降,士气低落。而中国由于经济实力雄厚,完全能够承受战争的消耗。前线的解放军不仅有充足的粮食和弹药供应,甚至罐头、蔬菜、肉类等生活物资也是一应俱全。总政部的文工团还会定期到前线为士兵们表演,以鼓舞士气,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时间来到1989年,越南终于撑不住了,主动向中国求和。越南的军事领袖武元甲将军两次访问北京,寻求弥合中越之间的矛盾,希望通过合作共赢,开启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中共中央对武元甲将军表示了热情接待,双方进行了深度谈判,最终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不久后,两国同时发布声明,宣布停火。绵延十年的西南边境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