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先生:不求回报的忠信之道

阳了了 2024-12-03 08:35:27

不求回报的忠信之道

下面又一则故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

周朝初兴的时候,也就是商之末世。“有士二人处于孤竹。”孤竹是一个国的国名,也是在庐水一带,辽西和河北的北部。在历史地图集里,你看它标注的“孤竹国”,就在那个地方。伯夷、叔齐都不想继承王位,互相礼让,于是都放弃了继承权。岁数也大了,听说周文王善于养老,于是就跑到歧山那个地方去。为什么呢?“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周文王这个人很有道,听说了,我们去看一看是不是那么回事?

“至于岐阳,武王闻之,使叔旦往见之。与盟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埋之。”

去的时候,周文王刚好去世,周武王即位。听说孤竹国的两位王子投奔周朝,然后就派周公旦,叔旦嘛,就是周公,作为使节去接待这两位。不仅仅是接待,而且给他们盟誓,歃血为盟,就说:你们二位到了我们周,那么“加富二等”。孤竹国在辽西一带,是很偏远了,也很穷的地方。我在你们孤竹国那个基础上“加富二等”,让你们财富收入翻一番。另外“就官一列”,把你当成一等贵族对待。大家知道,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一列就是公爵了。就以这样的待遇欢迎你们二老在西歧安家落户。并且呢,“血牲而埋之”,把这个写了誓言、盟约,杀了一头牲口埋在地下,以此为证。

“二人相视而笑曰”,伯夷、叔齐听了周公的这一番话,这一番作为,两位就相视而笑,曰:“嘻,异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我们两兄弟到西周来,听说周文王礼贤下士,敬老安民搞得非常好。你怎么是这样搞呢?你这一套不是我心里所认为的那个道。

为什么呢?“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喜”。上古神农时代,他们“有天下”,到了祭祀的时节,祭祀天地,“尽敬而不祈喜”。什么叫“尽敬而不祈喜”?就是祭祀天地时,他们都很肃穆很端庄,诚心诚意地拜祭天地,但是不求福,并不“求福”。我们现在到庙里去烧香、磕头,都有目的的,求升官、发财、保平安、孩子能读大学、能够讨一个漂亮能干的媳妇。升官升官升大官,发财发财发大财!都是在跟菩萨做生意。

但上古之人纯朴,他礼敬天地,并不去邀福。并不是为我自己要去怎么怎么的,要老天爷赋予我什么什么?他不要。所以“尽敬而不祈喜”。

“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神农之氏,对于人也有忠有信,用忠信来治理天下,但是不求回报。作为君主,他不求有什么回报;作为臣民,也不求回报。

我们都是用忠和信在人事的圈子里交往。但上古之人用“忠信”,并不是为了求回报。现在有的人觉得好像我对你忠,我对你信,你就应该对我怎么怎么的。如果不对我怎么怎么的,我就对你不忠了,我就对你无信了!那怎么行呢?

以暴易暴不为仁

“乐与政为政,乐与治为治。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作为老百姓,作为天子,“乐与政为政”,大家感觉到这个政令、这个法令很好,乐在其中,它就为政嘛。大家觉得这样治理天下行得通,那就用这种方法来治理。顺随因缘,顺随众生的业力,不去乱搞,也就是“无为而治”。

“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人当然有好人,有坏人;法也有善法,也有坏法。“一将功成万古枯”,一个人得到了清高的名声,是因为有不清高的人。得到了善人的名称,是因为有不善之人。

这里就说:“不以人之坏自成也。”没有那个分别心,在社会上也没有形成那个分别心。不是说你坏,我就要收拾你,因为我是善良的、我是正直的,没有这些。

“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是说别人的地位很低,我的身份就很高贵,没有那个卑高贵贱的感觉。整个社会,整个朝野都没有这些分别心。

“不以遭时自利也”,不因为机会来了,就把利益放在我这里,就偷利益。我们现在就是“遭时自利”嘛,股票涨的时候,大家蜂拥而上,都要去求利;股市崩了,大家纷纷逃之夭夭,避害嘛。但古之人就没有这个东西。

“今周见殷之乱而遽为政,上谋而行货,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为信,汤行以说众,杀伐以要利。是推乱以易暴也。”

他前面先把标杆立出来,然后就用那个标杆来批评周武王的一系列作为。现在周看见了殷朝衰落,殷纣王暴虐,引起了整个商朝天下的动乱。“而遽为政”,你们想取代殷商而代之。“上谋而行货”,上面的人不断地搞策划怎么样去灭商。下边的人天天就是练兵、行兵布阵,去搞这些“行货”。搞战略储备,后勤保障,以期灭商,一击而成功。

“阻兵而保威”,把大量的部队武装起来。周武王灭殷之前,八百诸侯会于孟津。在洛阳附近,黄河边孟津那个渡口,成兵十万,集聚了八百个诸侯向殷纣王示威。但那一次也仅仅是会盟,与天下诸侯达到了共识,选择良辰吉日才去伐殷纣王。这也是“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为信”。今天周公旦来给我盟约,那么其他的诸侯肯定也是以这种方式来结盟。结盟的目的是什么呢?以富贵来邀之嘛,背叛商朝。所以,“割牲而盟以为信”,这个信牢靠吗?

“扬行以说众”,大量地鼓吹周的盛德、周的仁义,大量地揭发殷纣王的种种残暴、种种不是。“扬行以说众,杀伐以要利”,当然要杀伐,就是要针对商朝,把商的天下夺过来,那就是最大的利了。“是推乱以易暴也”,这是以暴易暴,并非仁义之师,毕竟那时商朝才是正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