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零式75毫米野战炮,被重量和产量拖累的远程火炮

明哲玩转武器 2024-12-21 12:16:03

在内燃机驱动的机器统治战场之前,所有重型武器装备都需要依靠骡马来运输,当时,要制造一门性能先进的野战火炮,不仅需要强大的工业实力,还与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内燃机技术在战场上被广泛应用,野战火炮运输的源动力逐渐从骡马转变成机动车辆。

在科技不够发达的亚洲,骡马运输依然占据着主流。缺乏重型挽马的日本,在二战前,引进法国技术,制造出了同类型火炮中性能数一数二的九零式75毫米野战炮。因为重量超标,小日子不得不将牵引工具从骡马升级为车辆。

九零式75毫米野战炮

1920年代,旧日本陆军认识到自己的主力装备——三八式75毫米野炮的性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在努力升级三八式野炮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开发新型火炮。目标有了,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制造。小日子们不仅缺乏技术,他们连新式火炮具体该达到什么样的性能指标,都搞不清楚。

三八式75毫米野炮

日本以前的火炮制造技术,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德国。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武器发展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想出口武器,更是难上加难。

小日子们只好转变方向,把眼光投向了号称第一陆军的法国。法国陆军此时虽然还抱着“75小姐”不放,但是国内的军火公司,搞出的好东西,却着实不少。

1924年,日本从法国施耐德公司订购了一门75毫米野战炮,用于新式火炮的研究,这门75毫米野炮,战斗全重1660公斤,最大射程14500米,采用开脚式炮架,射界非常开阔。

施耐德85毫米野战炮

当时,日本陆军的主力野炮是三八式,在平地上架设火炮时,实际射程只有5800米,施耐德火炮是它的两倍还多,不过重量也增加了近一倍。

经过两年的测试研究,日本陆军技术本部终于制定出了新式火炮的性能指标。战斗全重1400公斤,行列全重2000公斤,最大射程13000米。

这个重量指标完全是自欺欺人。小日子当时正在搞的“三八式野炮改型”,在战斗全重只有1122公斤的情况下,行列全重就已经有1900公斤了。新式野炮的战斗全重比它重了将近300公斤,行列全重怎么可能才有2000公斤?

行列全重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火炮、前车、前车上运输的炮弹以及坐在前车和炮车上的5名炮手。前车的重量都差不多,要想降低重量,只能让炮手从车上下来,徒步行军。

一组六匹欧洲挽马能拉得动2000公斤。但要让日本马来拉,就有点勉为其难了。三八式野炮的1700公斤行列全重,已经是日本马的极限了。

骡马拉车示意图

其实日本并不是没有明白人,陆军参谋本部的铃木少将表示,新式火炮太重了,如果要在中国东北地区作战,肯定会出现机动困难的问题。

但决策层执意认为,开发远射程的野炮非常必要。他们的观点是,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就是过分强调火炮的轻便性,导致性能相比于俄国火炮有一定的差距。

在可见的未来,如果在中国东北地区再次和俄国人发生冲突,他们需要一种射程更远的火炮来对抗苏联红军。

确定火炮的技术参数后,日本开始着手开发新式火炮。由于工业实力不足,他们最终不得不从法国施耐德公司引进相关技术。

新式野炮的开发工作始于1928年,在1930年推出样炮,开始测试,于1932年正式定型。火炮以皇纪2590年(1930年)命名为九零式75毫米野战炮。

九零式75毫米野战炮,战斗全重为1400公斤,行列全重为虚假的2000公斤,身管长度为38倍口径,炮口初速683米每秒,最大射程13890米。俯仰角-8度到43度,左右射界各25度。

相比于日本的前代火炮,主要的改进有以下几点:

火炮的炮管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自紧工艺,这大大增强了结构强度和耐久性,提高了抗压能力并延长了使用寿命。理论上,相比三八式野炮,九零式能够在快速射击时坚持更长时间。

九零式采用开脚式炮架,火炮的俯仰角和左右射界更加灵活。

驻退复进机从德式的弹簧式升级成法式液气压式,稳定性更好,承压力更强。

野炮安装了炮口制退器,能够有效减轻后坐力,并缩短炮身后坐的制退行程。测试显示,如果不安装炮口制退器,火炮的后坐行程会增加将近300毫米。

191年,九零式野炮尚未正式定型。正值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他们便迫不及待地把这款火炮送上前线,进行实战测试。

九零式75毫米野炮的射程和火力让日本陆军还算满意,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首先,重量是九零式无解的难题。早在“改造三八式野炮”装备部队之时,日本陆军就嫌它太重了,骡马根本拉不动,而九零式比“三八改”还重300公斤。

改造三八式野炮

在拖曳“三八改”时,还能通过炮兵下车,减少炮弹的方式减轻行列重量。而九零式的火炮本身就1400公斤了,加上一个实在没办法省去的火炮前车,随随便便就超过了1700公斤,日本马根本不堪重负。

除了重量问题以外,由于小日子没有完全消化从法国引进的新技术,九零式野炮所采用的自紧炮管,存在磨损过快、精度下降等问题,炮管的寿命仅有4,700发。

最后就是弹药通用问题,为了达到更高的炮口初速,九零式需要更多的发射药,因此药筒比三八式野炮的长,两种火炮无法做到通用。

正是这次测试的结果,让日本陆军彻底放弃了将九零式作为步兵师团炮兵主力的计划,决定将其改为机动火炮,用于组建专门的机动炮兵联队。

至于步兵师团,小日子决定重新开发一种性能可以稍差,但重量更轻,并且炮弹能和三八式完全通用的火炮,这就是后来的九五式75毫米野炮。

九零式炮架的原始设计,采用的是钢圈木辐车轮,这是为骡马牵引准备的配置,只适合时速20公里以下的牵引速度。机动车辆跑起来的速度可不止20公里,如果还用木制车轮,非得给炮车颠散架不可。

重新设计炮架需要时间。在新炮架出来之前,日本陆军对装备它的兴趣已经不大了,只生产了100多门。

而这100多门木轮版野炮,却成了日本陆军的心病,因为骡马根本拉不动。为了让它们动起来,日本人开发了一种专用的小型运输台车,这种车有四个小的橡胶车轮。

在运输时,将火炮安放在车上,再由机动车拉着它们跑,作战时再从车上放下来,使用火炮自身的车轮着地。

1935年,采用橡胶轮胎的九零式野炮终于正式定型,在旧日本陆军中被称为“机动九零式野炮”,它的性能参数没啥变化,只是重量又增加了200公斤,达到了1600公斤。

火炮的牵引车辆为九四式或九八式四吨牵引车,最大牵引速度每小时40公里,牵引车除了拉火炮之外,还能运输少量的炮弹。

一个“机动九零式”的野炮中队有4门火炮和8辆牵引车,其中4辆用来拉火炮,另外四辆用来牵引弹药车。

九零式野炮首次参战是在1939年与苏联的诺门坎战役中。当时“独立野炮兵第一联队”的8门火炮参与了战斗。

九零式75毫米野炮、九二式105毫米以及九六式150毫米加农炮是日军火炮序列中为数不多的远射程火炮,为小日子提供了有限的远程压制火力。

九六式150毫米加农炮

在7月23日的一场战斗中,每门九零式野炮以每分钟6发的持续射击速度,发射了200发炮弹。

因为炮口初速较高,九零式野炮还具备不俗的反坦克能力,它在发射一式穿甲榴弹时,炮口初速819米每秒。在1000米的距离上,能击穿70毫米装甲,500米距离上为80毫米。

九零式野炮是小日子武器库中,少数几种能威胁到美军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火炮。

M4谢尔曼中型坦克

正是看到了九零式的穿甲潜力,日本人将其安装到九七式中型坦克的底盘上,改装成了“一式炮战车”。

“一式炮战车”重16吨,以固定方式安装的火炮左右射界22度,炮塔正面装甲50毫米,顶部和背部是开放式的。

“一式炮战车

在1945年的菲律宾战役中,一式炮战车是日军中唯一能和M4谢尔曼做一下正面对抗的装甲车辆。

九零式野战炮在日军中的用途,有点像苏军的ZiS-3型76毫米加农炮。两者都是多功能火炮,既能进行远程射击,又具备反坦克能力。

在重量控制上,九零式稍逊一筹。ZiS-3仅重1200公斤,比“机动九零式”轻了400公斤。

ZiS-3型76毫米加农炮

但这点也不必过于苛求,九零式问世时,苏联人也还没造出ZiS-3。苏军在1936年装备的F-22型76毫米加农炮,重量和九零式差不多,也超过了1600公斤。

真正能体现出小日子差距的是产量,“机动九零式”的产量只有600多门,ZiS-3在二战期间的总产量高达4万8千门。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