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谁来主持成难题,毛主席大手一挥:非林伯渠莫属

江湖上的历史录 2024-09-05 02:37:20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红旗迎风飘扬,整个广场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中。这一天,中国历史即将迎来一个新的篇章。

在人群中,甘肃工农代表张大胜昂首仰望着天安门城楼。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台上的一位老人。随着这位老者用浑厚的嗓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现在开始!”张大胜的眼眶湿润了。曾几何时,他与这位老者一起在田间劳作,从未想到,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竟会成为开国大典的主持人。这个老人便是“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1886年出生于湖南临澧。他是中国革命的早期领袖之一。受到戊戌变法的影响,年少时的林伯渠思想活跃且开放。16岁时,他考入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并因学业出色获得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在日本期间,林伯渠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正式走上革命道路。辛亥革命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林伯渠遭受迫害,被迫再度流亡日本。在那里,他与孙中山共同组建了中华革命党,即后来的国民党,并积极参与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然而,尽管参与了多次革命,林伯渠始终未能看到一个强盛的新中国。直到收到李大钊寄来的一封信,他才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瞬间豁然开朗。1921年,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引荐下,林伯渠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极少数同时拥有国共两党创始人身份的革命家。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为推进国共合作做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在南昌起义和抗日战争期间,他起到了关键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担任主席。这片土地贫瘠,经济困难,林伯渠深知只有发展生产,人民才有出路。于是,他骑着毛驴四处勘察,推动农业生产。他亲自参与农业劳动,经常天未亮便起床挑粪施肥。村民们看到他年纪已大,还在辛苦劳作,纷纷劝他休息。林伯渠笑着回答:“我是人民的一员,党号召大家搞生产,我当然要带头。”

在他的带领下,边区经济逐渐改善,土地变得肥沃,农业生产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林伯渠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倾注心血,还积极推动教育,培养人才。他深信,只有知识和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有用的人才,为新中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1948年,林伯渠离开了工作了十四年的陕甘宁,前往中央工作,参与新中国的筹备。在北平(现北京),他担任筹备开国大典的重任。已经63岁的林伯渠,常常工作超过20个小时。尽管如此,他毫无怨言,只为新中国的建立能够顺利推进。

随着开国大典的临近,谁来主持这样重大的典礼成为一大难题。毛主席思考良久,最终决定由林伯渠担任这个重要角色。林伯渠的革命经历和贡献,使他成为主持开国大典的最佳人选。他不仅见证了旧中国的腐朽没落,也亲历了新中国的诞生。他参加过无数次战斗,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无数心血。

开国大典当天,林伯渠在台上宣告典礼开始。然而由于过于激动,他一度忘记了指挥升国旗和奏国歌的指令。幸好乐队及时反应,自行奏响了国歌的旋律。随即,毛主席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整个广场瞬间沸腾,欢呼声响彻云霄。

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继续为国家的建设付出努力。长期的辛苦工作让他的健康每况愈下。1960年5月29日,林伯渠在北京医院因病去世,享年74岁。他的一生,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奉献了全部心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