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门深入探岐黄
有外地粉丝留言咨询与我:“我三十多岁,最近发现睡觉流口水严重,每天早上起床后,枕巾常常是湿的,很尴尬,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睡觉时不自主流口水,不但小孩多见,成年人也时有发生。有学者认为,流口水与睡姿有关。尤其是侧睡的人更容易睡觉时流口水,因为侧睡会增加唾液的分泌。
而从中医角度来分析,这与脾虚有很大关系,“脾主涎”!口水即是涎,为“脾之液”。口水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的,只有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涎”就会不听话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哈喇子”。脾虚则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或者转化成为痰湿,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健脾就可以解决。
如果是脾阳虚,也就是脾胃虚寒者,那么就可以辨证服用附子理中丸或温胃舒颗粒等;
如果是脾气虚者,也就是伴随有乏力,汗多,消化慢,脉无力,舌中有凹陷,就可以用人参健脾丸或香砂六君丸等。
所以,不管你是哪种脾虚,都应该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多吃温热的东西,这样慢慢脾虚就会恢复,自然就不流口水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很多人之所以在睡觉流口水,是由于睡前吃了太多的辛辣食物,从而导致脾胃淤堵或上火而致。这时,就要注意不要再吃辛辣的食物,同时也不要吃太饱,尤其是晚上,一定要少吃或不吃。我们的肠胃怕堵,不怕饿!半饥半饱,人身体轻快精神,吃得肚子鼓鼓,反而疲劳没劲。吃得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最妙!
口水分为涎和唾口水,实则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垂涎三尺的涎,一个是唾。正常情况下,涎和唾上行口中,具有保护口腔黏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
具体来讲,质地清稀的称为“涎”,出自两颊,可以从口角流出;质地稠厚的称为“唾”,出自舌下,多从口中唾出。
唾,也就是唾沫,是从舌根分泌出来的,不是有个词就“唾弃”吗?就是往地上吐唾沫表示不满、瞧不起,可见,唾沫是人为吐出来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唾液是肾的精华,是很宝贵的,别动不动就吐唾沫,那吐掉的可是你的精华,称之为“金精玉液”,还给予“琼浆”、“金浆”、“玉泉”、“华池之水”等美称,所以古代有一种养生功法叫做“赤龙搅海”。
所谓“赤龙”就是红色的舌头,海就是口腔。平时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使得肾水上潮至口腔,由唾液腺分泌出唾液,不浪费一丝一毫,慢慢吞下,可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也可以有效化生津血,以滋养五脏六腑。唾液作为“肾之液”,应该好好珍惜,不能随便吐掉!
古人讲:“远唾远伤,近唾近伤,不唾不伤”。我观察到很多小孩子无知,竟然比赛看谁唾液吐得远。说实话,这可不是个好比赛,至少会伤肾伤津。只是小儿肾气健旺,不觉其伤而已。再者,从中医来看,远唾损气,多唾损神。
因为唾液为肾之液,由于心主藏神,精能化气生神,故多唾远唾会导致肾中阴精损耗,即可损气、损神。
而液又叫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水,它往往是不由自主地流出来的,也就是大家戏称的“流哈喇子”。
如果小孩在六岁以下流口水,中医的看法是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小孩“脾常不足”,所以就没有办法固摄唾液,就出现流口水了,医学古籍《证治准绳·幼科》中说:“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很多老人看到小孩流口水,就会说孩子可能又要长牙齿了,才会老是流口水。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就会给小孩脖子上系个口水巾,如此这样就不会把下面的衣服打湿了。
随着现在大家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小孩子流口水几率少多了,除了长牙齿以外,其它情况很少流口水了,也就说明今天的人,吃的比以前好,脏腑也成长的快多了!
如果小孩子排除不是长牙齿的情况下,就是流口水多,该怎么有效调理?
其实主要需要健脾胃,比如可以选择龙牡壮骨颗粒或小儿健脾颗粒等,同时饮食需注意,寒凉水果,牛奶,零食等都要少吃,等脾胃慢慢好起来,口水也慢慢就不流了。
除了小孩子,老年人不自主流口水的情况也非常多见,当然,首先要排除老年人不是中风,也不是嘴角偏歪的特殊情况。他们不自主流口水,其实也是脾胃虚了!一般来讲,年老脾胃虚弱很常见,通常情况下老人常有“吃一点就饱了”的现象出现。
事实上,老年人除了流口水,其他如不自主流眼泪,流鼻涕都是阳气不足,固摄不住导致的,他们只要补足阳气及脾胃健运,诸多症状就可以很快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