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之间爆发了珍宝岛战役。
这场反入侵作战以中方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还顺带缴获了一辆先进的苏制T62坦克。
冲突事件爆发以后,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当局气急败坏,抬出了原子弹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苏联国防部在标明进行核轰炸的中国城市后,先一步知会了美国人。
希望他们能悄悄通知中国,以此对中国形成压力。
这一消息很快就惊动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
根据当时流传出的核袭击城市来看,中国的首都北京是苏联的重点打击对象。
为了毛主席的安全,也为了中国的未来,周总理就希望毛主席能撤离北京,避免灾难的发生。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候,毛主席却反问周总理道:“你读过明史吗?”
那么,当时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毛主席在这个时候提到明史,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意?
一、毛主席与明史从青年时代开始,毛主席就酷爱阅读中国历史典籍,其中二十四史是主席的重点研读对象。
在1952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毛主席还专门让人,为自己购置了一部清朝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
从此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毛主席对于此书可谓是书不离手。
无论是在北京中南海,还是去往各地调查工作,在飞机和列车上都有着这部史籍的身影。
明史作为二十四史的一部分,以资料详备而著称,也是毛主席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在日常的工作会议中,主席会经常引用其中的一些记载。
为大家讲解过往,和如何用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处理眼下难题,其中的很多心得都具有开创性。
比如在1964年3月的时候,毛主席就曾根据史书中的许多人物提出过一个崭新的观点。
那就是历史上当皇帝的那么多人里面,有很多知识分子反而是没太大出息的。
比如隋炀帝、陈后主这些人,能诗善画,最后却落得亡国的下场。
反而是像成吉思汗、朱元璋这些大老粗能办成很多事。
毛主席在讲到明史的时候,还特意评点过其中明朝的历代皇帝。
觉得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这两个不识字的皇帝功绩最好。
明武宗朱厚照和明英宗朱祁镇稍逊一筹,至于其他的皇帝都不行。
毛主席的这些评价在当时的史学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带领了许多史学家的研究方向。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于明史的研究是十分透彻和自信的。
而在1969年发生的这次苏联对中国的核讹诈中,毛主席对周总理再一次提出了明史,也是想用其中的一个战术来化解这次危机。
原子弹当时中国也有,并且在1966年10月的时候就做到两弹结合,能够进行核反击。
可当时的中国核武库对比苏联是有着很大数量缺陷的。
二、毛主席的应对策略毕竟苏联的核武器数量和水平,对标的是冷战时期的美国。
双方一起按动发射键,有可能直接摧毁整个世界。
所以面对苏联对中国发出的核威胁,从军事层面而言,中国是存在重大压力的,北京已经成为了苏联核袭击的目标。
毛主席这个时候提起明史,周总理当然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主席想要表达什么。
毛主席紧接着说出了,朱元璋建立明朝过程中用到的九字战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九个字的出处在明史中有着详细记载。
是朱元璋举兵反抗元朝军队的时候,起义军队伍中一个叫朱升的谋士提出的。
在后来朱元璋开创明朝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毛主席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九字方针,是非常符合内外部情况的。
外部有着苏联和美国进行两极争霸,而中国夹在中间,在实力上有着一定差距。
所以现在最好的外交策略,就是安安静静的发展自身实力,不要与他们争世界第一强国的名号。
而面对苏联给予的核威胁,高筑墙和广积粮这六个字就要通俗易懂了许多。
在国内号召人民深挖防空工程,积攒生活物资应对可能到来的大战,做好抵御苏联核轰炸的防御手段。
而在这九字方针背后,隐藏着的才是毛主席真正的杀手锏,那就是不畏惧一切外部势力的斗争精神。
毛主席领导中国发展的那段岁月里,中国面临的核威胁并不是仅有苏联这一次,早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
美国在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战场中大败以后,麦克阿瑟和杜鲁门就叫嚣着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要将中国轰炸回石器时代。
面对敌人的叫嚣,毛主席对前来中南海访问的金日成说出了一席话。
那就是核武器是用来吓人的,而不是真正投入战场的。
在之后的国家会议中,毛主席也不止一次表达过对原子弹的轻蔑态度。
直言道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坚决不可能妥协于敌人的核威胁。
所以在毛主席摆出防御阵势以后,苏联人看到中国没有任何屈服,最后就会反过来思考这一计划的可行性。
而在高筑墙、广积粮的防御手段以后,毛主席也提出了进攻方案,那就是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国遭受核袭击之后的反应。
中国在原子弹研制成功的时候,就提出了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坚决执行核捆绑战略的方针。
因此毛主席提出如果中国遭遇苏联的核袭击,就会将核武库内的所有核弹发送到拥核国家。
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位于日本境内的美军基地,以此达成核捆绑的目的。
三、最终结果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提出了号称千古阳谋的换家战术。
那就是中国对核袭击的苏联不会进行核反击,但中国军民将会集中在对苏联的边境线附近。
等到中国遭受了核轰炸,这片土地将不再适合人民居住,中国全体人民将会冲击中苏边境。
从此到苏联境内安家过日子,与对方打一场上亿人口的游击战。
毛主席的这些防御和进攻计划都不是说说而已。
在计划提出以后,以叶剑英、陈毅为首的几位元帅和大将,都被分散到全国各地的重要城市和军队集中地区。
避免在发生核袭击的第一时间中央领导人全部损失殆尽,而毛主席则坐镇北京,静待苏联的下文。
除此之外,中国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亿民众都被动员起来。
除了在城市内修建防御工事以外,大量的工业设施都在往西南地区迁移,构建三线工程,以此对抗这场末日大战。
最后一个阶段,中国导弹部队进入待命状态,开始频繁的在罗布泊进行核试验。
大量军民也在边境地区聚集,以此证明核捆绑和换家战术不是说说而已。
毛主席的这一系列应对举动让苏联人头痛不已,而被绑上这辆战车的还有美国,作为中国的老对手。
美国政府官员深知毛主席的强硬态度,绝不是只停留在口头警告这么简单。
到了关键时刻,是真的会这么干下去。
所以美国十分害怕苏联对中国的核袭击引发世界大战,就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
如果苏联敢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美国也将对苏联进行核轰炸。
到这个时候,苏联当局的内部也出现了问题。
一部分和平派官员开始对勃列日涅夫提出反对的意见,认为对中国核袭击计划是过于疯狂和不正确的。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一切如毛主席预见的那样。
苏联在内外部压力之下,只能放弃了这个只存在于计划书中的危险想法,在全世界面前放了一次空炮。
参考资料:
1、《1969年珍宝岛冲突 苏联欲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国家人文历史》 2010年第8期45-47,共3页
2、《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与中美关系的缓和》——《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3、羊城网报:《珍宝岛战役牵动世界,毛泽东不怕原子弹》,2011.3.8
4、《毛泽东和“二十四史”》——《史学月刊》 1993年第3期86-88,35,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