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已经成为剥削底层劳动人民的工具

论史近现代 2024-11-11 01:45:36

作者:哲学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务派遣。

本来嘛,这玩意儿设计出来是为了让用工更灵活,成本更低,说白了就是双赢。

但现在呢?它已经逐渐变味了,成了一种剥削底层劳动人民的工具。

你想想,有些用工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利用劳务派遣来规避法律责任,压榨劳动者的血汗钱,甚至还搞一些腐败的勾当,输送利益。

这跟最初的设计目的完全背道而驰了。

我侄子在的学校,好多老师都是劳务派遣的。

结果呢?

老师流动性巨大,今天这个老师,明天那个老师,教学质量根本没法保证,孩子的学习体验也受到了影响。

这难道不是在坑害下一代吗?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里明确说了,用工单位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者,而且数量不能超过用工总量的10%。

可现实中,很多单位都超了这个比例,把核心岗位也用派遣工来填,这不明摆着钻空子吗?

2019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有48万家用人单位用了1174万派遣工,这数字,想想都觉得触目惊心。

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7年,这个数字会突破5000万。

哲学相信,劳务派遣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破坏了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这些派遣工,对用工单位没有归属感,更谈不上什么感激,因为他们的权益经常被第三方克扣。

出了问题,用工单位也容易推卸责任,反正合同是跟第三方签的,跟我没关系。

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做劳务派遣的朋友,他们跟我吐槽,说自己就像个“临时工”,干着正式工的活,拿着比正式工低得多的工资,还没有任何福利保障。

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随时可以被替换,没有尊严,没有安全感。

网上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抱怨,有人说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年,结果到头来连个正式合同都拿不到,更别提什么晋升空间了。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有份工作就不错了,还挑什么?

但哲学觉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被漠视,不能因为就业压力大就放任这种剥削行为的存在。

虽然202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求人倍率为1.53,但西部地区的求人倍率达到了1.76,这说明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一些地区和行业仍然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

但这不能成为企业滥用劳务派遣的借口。

而且,劳务派遣制度的滥用,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也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员工缺乏归属感和积极性,工作效率自然不高,最终损害的还是企业的利益。

虽然《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要求劳务派遣单位要和劳动者签订2年以上固定期限的合同,并且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但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形同虚设。

很多派遣工的合同都是一年一签,甚至几个月一签,试用期也一再被延长,这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哲学觉得,劳务派遣制度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滥用它的人。

我们应该加强监管,规范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劳务派遣回归其原本的意义,真正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路还很长,希望未来能看到一些积极的改变吧。

7 阅读:32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