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是妈妈也是女儿》中,欧阳娜娜的妈妈一句话,戳中了多少女性的心。
问她最爱哪个孩子时,她指了指自己说:我最爱的是自己。
最爱自己,如此简单的4个字,却是多少女性当了妈妈以后很难做到的。
所以她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女儿们:
爱自己应该是每个女孩的首要任务,而不是先爱妈妈,更不是先爱男朋友。
很多网友被打动了,羡慕地说道:“我也好想要这样的妈妈。”
而“最爱自己”的妈妈,反而更能得到女儿的认同和爱。
就像欧阳娜娜曾在一封给妈妈的信中写道:
“我像一条鱼向往大海。不管未来有多么波涛汹涌,你在哪里,平静和安心就在哪里。
愿我能做一个像你一样的好人。这才是我的终极人生目标。”
而生活中很多女性,在成为妈妈后,终身都将孩子、家庭放在首位,甚至完全忽略了自己。
值此母亲节之际,最想对伟大的母亲们说的是:先成为最爱自己的人吧!你只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才有可能去照亮别人。
成为妈妈后,总先考虑别人
妈妈这个身份,好像自带“付出”属性,从孩子出生,这个属性就容易让女性看不到自己。
一位年轻的妈妈曾在朋友圈写到:自从生了孩子之后,我不曾错过任何一个深夜和黎明的星辰。
而好不容易将孩子拉扯大之后,妈妈又开始一心扑在孩子的学习上。
她们的自我一点点被侵蚀,被母亲和妻子的身份挤占了。
就像有位妈妈曾说,她每次下班,都会在停车场休息发呆10分钟再回家。似乎只有那10分钟里,她才有短暂的自我。
那段时间,她不是妈妈、妻子和儿媳,只是她自己。
我有一位朋友,就是这样一心围绕孩子和家庭转的妈妈。
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她也不休息,一回家就事无巨细地收拾与整理;
她也会研究各种美食菜谱,每天起个大早、换着花样给孩子做好吃的;
下班后做完家务,哪怕再累,她也要把孩子所有的错题一道道整理出来,誊写在错题本上。
她忙到没有任何时间花在自己身上。
她曾经热爱的素描,也只是给孩子做手工时才有用武之地,以此帮孩子赢来老师同学的赞叹。
她也从朋友圈里消失了,看电影、下馆子、去和闺蜜约会似乎是上辈子的事了。
有一次,我终于找到机会和她逛了个街,却发现已经和她在两个世界了:
她只会看孩子的衣服、学习用品和喜欢的玩具,谈论的也都是与孩子有关的话题。
过了不多久就要行色匆匆地回家:“太晚了,孩子在家等我。”
当了妈的人,似乎都自动变成了超人:眼里心里装满了老公孩子,肩能扛手能提、吃苦耐劳、全能无敌。
只要孩子一头疼脑热,她们就分外紧张地去医院,但她们自己的身心健康,自己却不太在意。
比如我的那位朋友长期就有慢性的身体不适,总是这也痛那也痛的,而且甲状腺问题让她经常感觉不舒服。
尽管如此,也并没有影响她为家庭忙前忙后,老公和孩子也没有很重视她的不舒服,也不会因此多关心和询问她。
世间有多少女性像她一样,成为妈妈后,就变得忽略自己、不再爱自己了?
当你不够爱自己时,
他们也不会爱你
但遗憾的是,很多妈妈即便再辛苦,也时常感觉吃力不讨好,还总是被埋怨。
更扎心的是,有些妈妈辛苦到最后,还和子女成了冤家。
一位正处青春期的女儿讲述了她和妈妈的“相爱相杀”。
从小到大,妈妈就不遗余力地培养她。
她经常带着女儿跨越整个城市、辗转几十公里,分好几个地方补习、请最好的老师给她上课,不吝金钱和时间、倾尽一切资源。
但女儿对她的态度却很糟糕。
只要妈妈显出哪怕一丝埋怨和不满,女儿就像立刻找到了情绪泄口,马上就炸了:“妈妈,你要做就做,做了就不要怨!”
有时候,战争会以更迅猛的姿态来临,女儿会说:
“不要老是盯着我!”
“你不要这样教育我,我可不想变成你这样的黄脸婆!”
妈妈真的很崩溃、很心酸: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为什么落了一身的不是?
这令人想到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的母亲。她为了女儿,从学校辞职专门在家照顾她的生活和学习,倾尽心血,任劳任怨。
可到最后,女儿却歇斯底里地对她喊:我就是要考远的学校,我就是想要离你远一点!
生活中,像这样为了孩子和老公牺牲自己、最后却被错待的女人太多了。
她们的付出总不被看见,却还被嫌弃。
明明起早贪黑地做饭、接送、补习,为了孩子的教育而放弃了事业,孩子却说:
“别的妈妈都很见多识广,妈妈你好土呀。”
明明陷在了家务的海洋里、忙里忙外才疏于打理自己,老公还说着风凉话:
“也不知道打扮打扮,一点女人味都没有。”
不仅如此,她们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都和你说了不要乱动我的东西,收拾的都找不到了。”
“你做的饭一点也不好吃,整天就是这些花样。”
最让人心痛的是,有的孩子简直把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妈妈当成仇人:
“我妈最烦了,真的很讨厌。”
“我要提醒自己,以后不要变成我妈这样的女人。”
“我还不是为了你吗?”这是一句经典的发问,说出了多少妈妈心里的委屈。
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切的源头,或许正是因为你不够爱自己。
去你做自己,你才会快乐
没错,你不爱自己时,别人也不会爱你。
因为你的爱里,会藏着很多的委屈,甚至是不满,而这些别人其实能感受得到。
每个人都需要休息、社交,有兴趣爱好和私人空间。
但很多人为了孩子,不得不牺牲这一切。
明明想去跳舞放松,却不得不带着孩子东奔西跑地补习:万一这一点点的松懈会让他输给别人呢?
这样的爱,其实是压抑了自己的需求。
而被压抑的需求,会滋生很多委屈难受,进而在互动中引发更多的负面情绪。
有时候妈妈们自己也意识不到,自我牺牲的感受让她们显得阴沉,爱唠叨,心里莫名窝着火,不自觉表现在脸上。
而带着情绪的陪伴和付出,孩子是能敏感觉察到的。
那位埋怨母亲的女儿,最大的感受是夹杂着内疚的烦躁和愤怒。
她坦言到:“我也知道妈妈很辛苦,我也很感激她。但她在的时候,我总感觉有股低气压紧紧跟随着,让我喘不过气。”
不快乐的情绪是会传染的。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扑克脸”实验:面对母亲的冷脸,孩子最终会情绪崩溃。
母亲的情感回应模式,会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想而知,如果这样的“扑克脸”成了家庭的背景色,也将是孩子生命中的乌云。
一个不快乐的母亲,是很难让他人感受到幸福快乐的。
正如心理学家洪兰女士曾说过:从人类演化角度看,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就快乐,母亲焦虑全家就焦虑。
同时,你也可以内察一下:你的爱里,是否夹带着对他人的强求?
就比如年轻人经常调侃: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
心理学上将这类过度操心孩子的母亲称为“秋裤综合症”,而背后的心理学动机,往往是在通过满足孩子,补偿童年那个得不到关爱的自己。
而很多拼了命要给孩子最好的资源、用最大的心力培养孩子的母亲,有时候也往往是在通过孩子,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
她们在和孩子争夺自我,以自恋性的方式和自己发生着关系。
这样的爱,没有办法给孩子滋养,孩子无法获得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
给的越多,孩子的空洞和虚无感也越深。
所以,只有当你将自己放在首位,你才有余力爱世界。
只有先关爱自己、让自己饱满起来,才能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爱。
爱人先爱已,
永远要把自己放在第一顺位
但是,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顺位,这是件听起来很美好、做起来很难的事,因为这太挑战一些母亲的固有信念了。
一旦孩子偏离预期,很多人就会不自觉PUA自己:
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
我该怎么提高,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
传统的价值观和要求对女性的捆绑太深了,以至于深深地禁锢住自己,终身努力在交一个满分的好女人、好母亲的答卷。
或许首先要做的,是给自己松绑,不把别人的人生背负在自己身上。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
母亲在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的前提下,学会守护他,给予帮助,不相互介入彼此的生命,就已是对一个生命最好的祝福。
同时,要少操心,多取悦自己。
懂得取悦自己的女人,在示范一种活出精彩的能力。
孩子会经由你而看见世界的广阔和人生的精彩。
让你的孩子愿意成为你这样的人,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正如心理学家科胡特曾说到:重要的并不是你为孩子做了什么,而是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所以,将鸡娃的时间分一点出来,去看场电影吧。也许,少了些督促和叮咛,孩子更能学会自我负责。
累了就休息吧。家里乱一点,也是给了先生承担家务的空间。
“快乐”本身是一件很需要能量的事,而快乐,却也是一个家里最需要的氧气。
要学习把自己放在第一顺位,做个先爱自己的女人吧。
我们歌颂母亲伟大,是因为她们真的伟大,而母亲们自己,无需以此严苛要求自己。
我们歌颂是因为喜欢,因为爱,而爱就希望你们做自己。
你是母亲,但你首先是你自己,你一样有广阔的世界,一样有可以自由驰骋的人生。
祝所有母亲永远自由热情,永远爱自己!
如果你也陷在“好母亲、好妻子”的身份陷阱里,无法活出自己,可以跟随卢熠翎老师,参加“3天勇敢做自己体验营”;
当你看到自己,学会链接自己,明确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需求,才能释放出自己的魅力,活出自由的人生。
*本文由南小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小豆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