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本《老子》揭示:人在梦中看到的梦境是用什么看的?不是眼睛

宇程 2024-11-26 16:30:32

我们在梦境中身临其境经历过的事,为什么一旦醒来就忘了,梦里的记忆在醒来的瞬间为什么很快就会消失?这个在现代一直无法解答的难题,《老子》古本中深藏答案。

我们现在所读的通行本《道德经》,并非真正的《老子》,而是后世学者在看不懂“本源古汉字”字义的基础上,对《帛书·老子》用通假字重新编纂的新版本。

而《帛书·老子》本身也并不是最古老的《老子》原本,而是一种学习了某本更古老的《老子》以后所形成的学习笔记,以及心得。

真正最古老版本的《老子》虽然已经出土,但现代人根本读不出其中的内涵,因为全篇都是用“本源古汉字”字义写成,而不是常规字义。

这部最古老的《老子》,就是在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老子(甲本)》。

我们在破译了“本源古汉字”字义以后,对《楚简·老子(甲本)》以及《帛书·老子》进行了解读,基本上可以确定《楚简·老子(甲本)》是一部在上古的生存环境中写成的作品,属于上古本《老子》。

理由之一,就在于书中所采用的例子,比如,人在路中突然遇到了猛兽,在野外看护财宝,以及冬天赤足涉水过河,这些场景,我们明显能够感受到上古的那种原始生活气息。

理由之二,《楚简·老子(甲本)》与《帛书·老子》的内容,虽然都是在阐述人在“重叠结构人体”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方法,但《楚简·老子(甲本)》中所采用的方法更为原始、更为古朴、更为直接。

深入解读《楚简·老子(甲本)》以后,我们有一种明显的体验,书中隐含着一种逻辑:

人能感觉到的“显性世界”中的一切,都是让人用来体验“重叠结构世界”以及“心智系统转换”的,比如贝壳、山谷、水流,都被用来表示“重叠结构”的世界或者人体,而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中,人都可以体验到自己“心智系统”的转换现象,比如上文提到的人在路中突然遇到了猛兽、在野外看护财宝、冬天赤足涉水过河。

而《帛书·老子》更像是一本现代的教科书,把“心智系统”的构成、转换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讲得非常清楚。

两部不同的古本《老子》进行对比以后,明显能感觉到《楚简·老子(甲本)》属于首创类作品,运用其中的方法,更容易让人体验到“心智系统”以及“心智系统转换”,而《帛书·老子》虽然知识性更全面、系统,却也存在着知识性教育中的一个极大的问题:

一个学习者全面掌握了某种知识,但是未必能够在行为上去实践那种知识背后的实操。

这种现象,在现代的知识教育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楚简·老子(甲本)》则直接跳过了这个问题,让人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下的意识体验中去自我感受。

下面我们就分享一则在学习《楚简·老子(甲本)》后,感受到的一种全新体验。

不论是人在路中突然遇到了猛兽、在野外看护财宝,还是冬天赤足涉水过河,其目的都是要人去感受主宰我们意识的核心——“感知的主体”。

人平时所能感受到的“意识”,其实是一种意识的混合体,由“显性人体大脑的意识设定”加上“感知的主体”,所以,在平时的意识状态中,要把“感知的主体”从混合的意识体验中分离出来,是有困难的,因此,需要特定的场景,才能体验到“感知的主体”。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了比较适合现代人的一种体验自己的“感知的主体”的方法,那就是“睡梦”。

有过“睡梦”体验的人都知道,在梦境中我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里的“视觉”体验,肯定不会是来自于我们的肉眼,这种区别于肉眼“外在视觉”的“内在视觉”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就是“感知的主体”在梦境中“看”所产生的“内在视觉”。

我们很多梦境,在梦中时看得清清楚楚,犹如身临其境,但是一旦醒来,这种“视觉”记忆很快就会消失,原因就在于人在“睡梦”中,人的“显性人体大脑的意识设定”停止了运行,只有“感知的主体”在“看”着梦境,而当人醒来后,也就是“显性人体大脑的意识设定”开始工作了以后,他并不知道“感知的主体”之前所“看”到的梦境,所以醒来后,梦境中的经历也就消失了,并没有保存下来。

还有一种与“睡梦”很相似的情况,也有不少人有过,就是在“半梦半醒”中“想事”的经历。

常常在“半梦半醒”中想明白的事,等到人全醒了以后,反而有一种“想不起来刚才是怎么想的”困惑感。

人在“半梦半醒”中“想事”,其实并不是这个人的“显性人体大脑的意识设定”在想,而是人的“感知的主体”在“想”,一旦人醒了,人的“显性人体大脑的意识设定”开始工作以后,自然对“感知的主体”之前“想”的事,会缺乏记忆。

从我们的实践体验来看,“睡梦”以及“在半梦半醒中想事”是比较有效的体验自身的“感知的主体”的方法。

所以,对于初步了解“心智系统转换”的人来说,一定要去回忆、感受自己梦境中那种“看”的感受。

等到比较熟练了以后,可以在梦境中产生某种“自我觉知”,感受一下那种梦境中“看”的感受,去体验是“谁”在感受。

“心智系统转换”练习就是找到自身的“感知的主体”,并且强化“感知的主体”。

一旦找到了“感知的主体”并且不断强化之后,其实整个“心智系统转换”的过程都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就好比一个人坐上了一辆列车,你只要静静地坐在这车上,它自己就会到达目的地。

《楚简·老子(甲本)》所体现出来的内涵,是真正的大道至简!

此古本已经被我们破译出来,完整上传于心智玩家的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本源古汉字”的读者,建议先观看视频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马王堆《帛书·老子》中用“本源古汉字”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汇集发布于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而《大学》、《中庸》、《论语》中用“本源古汉字”字义记载的由孔子实践和总结的独特“心智系统转换”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详情发布于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