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三野一纵队司令员,歼敌19万之多,为何无缘上将军衔?

绿海看历史 2024-08-12 22:19:03

孟良崮战役打响时,是我军和国民党王牌军74师的较量,师长张灵甫是蒋介石的爱将,可见当时蒋介石对山东是志在必得,我军由陈毅、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应战,在这场山地运动战中,我军克服连日苦战、饥饿疲劳等困难,最终全歼74师、击毙张灵甫,六纵司令王必成功不可没。后来部队改编为三野一纵,在解放战争中共歼敌19万之多,在全军40个纵队里名列前三,可为何王必成没授予上将呢?

王必成击毙张灵甫并不意外,张灵甫是蒋介石的爱将,王必成则是粟裕的虎将,“王老虎”的名号响彻全军,他治军严格,以擅长下达“死命令”著称,军令一出,必须“死守、死拼”,否则就“提头来见”。王必成之所以这样雷厉风行、果敢严明,都是在无数次枪林弹雨中历练出来的指挥作战风格,军令如山已经是刻在他骨子里的本能反应。

王必成14岁就参加了农民运动,那时候他年纪小,胆子却特别大,他一心想要“闹革命”,先后加入农民义勇队、赤卫队,1929年时参加工农红军,17岁的他已经有三年的革命斗争经验,进入红军这支正规革命队伍之后,他成长十分迅速,在参加战斗时表现出丝毫不逊色于老兵的战斗素养,数次在逆境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给上级留下了敢战、能战的极佳印象,1936年时他已是副师长级别的军中高级指挥官。

抗战时期是王必成的高光时刻,在他的指挥下打出了多个“首次”对日作战纪录:新丰车站战斗的首次夜战、句容战斗首次夺下日军占领的县城、首次巷战击日、首次攻点打援,等等,这些都是王必成创下的战绩。他先后参与指挥大大小小的战斗超过200次,是苏南地区众所周知的名将,他本人被誉为“王老虎”,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作“老虎团”。

“老虎团”让日军闻风丧胆,在解放战争时期成为了粟裕的主力部队,在粟裕的指挥下,王必成参与了苏中七战七捷中的五战,他所率领的部队歼敌1.6万余人,当时他与叶飞、陶勇并称粟裕的“三剑客”,个个都是令国民党将领感到胆寒的虎将,让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在山东一带寸步难行。

在莱芜战役中,王必成的六纵部队在吐丝口战斗中歼敌两万多,为他的军事生涯中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最为精彩的就是孟良崮战役中,他采用奇袭战成功拦截了张灵甫的退路,最后他瓮中捉鳖击毙了张灵甫,为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开了先河。而这些不过是王必成凯旋战役中的一部分,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都有他的出色战绩,更创下了解放战争中共歼敌19万之多纪录,以他如此高的成就却无缘上将,让人感到不解。

其实王必成无缘上将,与被他击毙的张灵甫有关,在孟良崮战役之前的涟水战役中,张灵甫不愧是老蒋的爱将,也确实有几分才华,他在第二次战役中搞了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把一个营伪装成主力部队,而主力部队则到侧翼搞突袭,当时74师都是精锐武装,王必成在这场战役中丢了涟水,成了王必成的耻辱之战。

这一战,王必成险些被撤职,幸亏粟裕出面帮其说情,这才有了后来的“戴罪立功”,孟良崮战役让王必成一血前耻,但是涟水战役的失利,导致我军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地区,使整个战略布局不得不重新调整,对后来的战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他的这次战败让他与上将无缘,这是让人想不到的原因。

另外,在评定军衔时,不仅仅要考量军功,还要拥有符合条件的资历。在《关于评定军衔工作指示》中规定,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要符合四条标准:第一条是参加过早期革命时期的武装起义,王必成参加过农民运动,勉强达到标准;第二条是红军时期担任师长、政委以上职务,而王必成当时是副师长,显然不符合条件。

第三条是抗日时期担任三大主力师的旅长、团长,新四军师长、副师长以上职务,那时王必成是粟裕的部下,担任新四军团长,这一点他又未达到要求;第四条是在解放战争中担任战区所属部队主要负责人,他的纵队司令职务达到了这个要求。由此可见,王必成在军衔评定标准中只符合一半要求,自然无法评定为上将。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