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全部答辩通过,对每个人而言自然是好事,这意味着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已经不存在问题。但在两证到手之前,每个人还要处理一大堆事,而且每个人面对的事还不太一样,因为大概一半人的论文多多少少都被建议修改:有的动结构、有的完善章节、有的改格式,甚至还有人被建议改题目,答辩现场针对题目问题几个“专家”意见还不统一。
但是建议归建议,到底会不会采纳建议并付诸行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看大家的意思,对这些建议也不以为然,甚至有同学的导师明确告诉他们:不用理会其他老师的意见。总体而言大家倾向于不改或者简单应付,反正论文不会有人看,只要将来不被抽到,那就终身安全,所以即便把《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抄进去,也没人会发现。
我的论文只需要改4个字,没错就是4个字,一个字也不多。第一个字是论文封面写错了导师的姓:把“梁”写成了“粱”,那几天反反复复查了好多遍,偏偏忘了核对封面。后面3个字不是改而是新增,在第4章的节标题增加“内战中”3个字,这是某位老师的建议,每一次他提的建议最多,这次就提了这一点,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跟导师沟通后决定加上去。改完了这4个字,我就能把最终版胶装打印并提交学院和图书馆了,然而打印的前一天得知答辩现场的优秀票全给了领导的学生,一时间怒从心起,考虑再三决定在致谢部分又增加一段,表达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并白纸黑字明确表示这段导师不知情,纯属个人观点个人负责,与导师无关。
在之后的论文提交过程中,但凡有一个人看了我的论文——哪怕只是粗略地看一下最后的致谢部分,这一段都会让我删掉。那几天我也很期待被人发现,但是很遗憾,无论是电子版还是纸质版,全都没人看,所谓的学院审阅或学校核查都是空话,因此这一段将来会出现在知网上,也会留在学校图书馆的档案室里。
学校给了一个截止日期,在那个日期之前我们要把定稿版论文提交:知网系统提交电子版,学校图书馆提交一份纸质版,学院办公室提交一份纸质版,档案袋里放一份纸质版,因此至少需要印4本。我打算自己留一本,另外给导师送一本签名版,所以我胶印了6本,这个活儿是学校打印店做的,他们每年毕业季都能靠这个发一笔财。粗略查了一下,西北政法大学2024届研究生共1600人,从预答辩到答辩再到最后提交论文,平均每个人的打印费用至少200元,整个算下来就是32万;西北政法大学2024届本科生共3000人,每人按150元算,总共是45万。两项加起来77万元,而校园内的打印店总共也就三四家。
改论文打论文虽然繁琐,但是比起之后要填写的其他表格,这简直就是一块小蛋糕。根据壮士的人生经验,所有不需要他人介入自己就能搞定的事,永远是最容易的事,就像读书、高考或考研。为了拿到两证顺利毕业,我们需要填写和准备12种表格,它们的名称和数量分别如下:
1.预答辩登记表(2份):
2.答辩申请表(2份);
3.学位申请书(2份):
4.加盖公章的研究生课程成绩单(2份):
5.学籍登记表(2份):
6.毕业生登记表(2份):
7.学位论文(1本)(首页加已签字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8.论文评审意见书(2份):
9.答辩委员会表决票(1套):
10.答辩记录表(一式1份):
11.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复印件(1份含封面、目录、正文)
12.硕士研究生实务训练鉴定表(1份)。
这些表格有些内容我们自己写,很多内容按规定不归我们写,比如导师的意见和签名,学院的意见和签名,研究生院的意见和签名。按照正规流程,我们需要拿着表格跟相应的领导和老师约时间约地点,带着笔找他们写意见签名。但是领导和老师们总是很忙,而且对这种事毫无兴趣,在各种潜规则和明示和暗示下,所有的意见我们自己写互相抄,然后约时间找他们统一签名;甚至有人连签名都觉烦,给一个电子签名让学生自己搞定。
这些表格的数量有限,有的已经盖了几个章在上面,一旦写错想重写几乎不可能,为了防止出错,我们8个人约时间到学院办公室,每个人抱着一堆表格带着电脑,一张一张一栏一栏统一写,有同学读一句范文,我们就跟着写一句,既让我想起多年前读小学时的课堂听写,也想起了中学时期课间互相抄作业。当然这些关于个人思想状况的评价,学院对学生的评价,导师对学生的评价,彼此之间几乎没差别,或许全国也都一个样,那些官话套话大家都是抄来抄去,从线下抄到线上,从江南抄到西北。我们的体制需要这些形式主义的表格,从学生时代开始彩排,以后进入工作后大量实践,尤其是体制内,更是铺天盖地。
作为硕士毕业生,拍照是一项重要工作,不拍照别人怎么知道你硕士毕业?不拍照别人怎么知道你是个硕士?图片修得越好看,至少从感官上意味着研究生读得越好。拍照的硕士服需要我们自己准备,这衣服既是拍摄的道具,也是领证时的表演道具,而它的价格低的远远出乎我的意料。网上搜索的价格是租一天15元,我在群里说那就租吧,用完还回去。结果有女生给我上了一课,她说必须买啊老哥,我们拍照用一天,参加学校和学院毕业典礼用一天,两天至少30元,而网上买一件才26元,再说租的话有来回有运费,或者大热天自己去取多累。
26块钱的硕士服后来买到手了,大致一看倒也手脚齐全:蓝色的上衣粉色的衣领带穗的帽子。但是翻过来看里面,做工实在粗糙,线头参差不齐,但是对得起26元的价格。最大的问题是材质,这衣服只能早晚天凉的时候穿,太阳一晒非常热,两分钟保证你浑身是汗,比陈科长插电的汗蒸箱都好使。曾经刷到过一个小视频,把塑料瓶子打碎拉丝最后做成帽子给人戴,我猜这学士服也是塑料做的。可是就26块而已,优质的羊肉泡馍都买不了一碗,还要啥自行车呢!
那堆表格我们分3次才填完,每次约时间填完一次,我都急匆匆离开学校去职校上班,所以现在回忆里学校的最后印象,很多是车窗里划过的树影和台阶。第3次我们提交了所有的表格后,已经是下午5点,想着吃完食堂去跳蚤市场买点啥当做纪念,在等待跳蚤市场出现的那1个小时里,我跟一个室友到学校操场闲逛,操场上正在举行女足比赛,我们驻足看了一会儿,像儿童游戏一样。读研3年,这是我第二次来这个操场,研一疫情期间住校一周,在这里散步写过文章,再来已是3年后,扪心自问:时间被我蹉跎了吗?室友给我讲了半年来他考公考编的心酸经历,最后他考了嘉峪关的选调生,他也决定去那里上班,因为没有其他选择。
多年来回头再看,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也决定了他终身的职业方向,甚至在第一份工作所在的城市安家落户。2009年我从厦门大学校招到福州网龙公司,当时那一拨新同事来自全国各地:陕西的、山东的、吉林的、浙江的、福建的、上海的哪儿都有。10年后我回到西安定居,跟他们一聊发现好多人最后就在福州结婚变成了当地人。所以这位室友去了嘉峪关,要是家里没实力没关系调动,并且他自己也不爱折腾,那很可能他从今以后就一直定居那里了,那里是他人生的方向和最终的落脚点。按部就班读大学参加工作的人,大多没有勇气折腾一心求稳,像我这种先去福州又去深圳最后回到西安,中间换3份工作七八家公司还跑去开店读研的,实在是个另类。
那天晚上7点半舍友回宿舍,我按照他的指引绕到宿舍楼东边三条街的拐角处,他说那里是跳蚤市场出现的地方,我走过去很是失望,只看到了两个女生在摆摊,卖一些数据线、文件夹、化妆品之类小物件,看了半天没一样是我需要的,我原以为会有大部头的书,成套的象棋、羽毛球拍、哑铃、电脑显示器等等,就像我2008年毕业前一年在厦大西村的跳蚤市场看到的那样,跳蚤市场繁华的有小商贩加入摆摊,甚至有同学批发了东西在摆摊,吆喝声此起彼伏。
想花钱却没花掉的感觉也很不爽,回家路上双眼老是失焦,以至于看不清前车的车牌,原因是我想起了很多往事。开车时万万不能分心,记得学驾照时分心想别的事错过拐弯的最佳时机,教练一脚踩停刹车,恶狠狠地问我:你在想啥,是想女人吗?
(26元的硕士服拍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