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开始,那个协定开始,就注定我们,只能走向全产业链!

大渔的江湖 2021-09-16 13:37:02

这两年随着老美和丝绸国的竞争得越来越厉害,很多人开始有一种担心,如果没有老美的帮助,丝绸国未来真的能够完成产业升级?

但这种担心真没必要,老美对丝绸国的帮助从来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反倒是因为他的原因,让丝绸国科技进步的速度被延缓了很长很长世间(至少十年以上)

有一句话,很多人应该很熟悉,那就是丝绸国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拥有41个工业大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这话听着很让人热血沸腾,但这背后更多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做过生意的应该都知道,任何一个生意想要长久,必然要考虑一下盈亏平衡的问题,如果你选择什么都做,那很难说,你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全部获利,如果做不到,那就意味着必然会用一部分的利润来补贴另外一部分。

1996年7月,以老美为首的西方33个主要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 瓦森纳协定,明面上来说是为了保障限制技术和武器的外流,但是其真实目的,还是为了限制丝绸国的发展,让其无法获得任何技术,从而实现快速成长

客观地说,这项协议对丝绸国的影响特别大,像丝绸国现在容易被窒息的半导体,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投入巨资研发,甚至还发展得不错,形成了以华晶华虹为主的两大半导体产业聚集地,但是当他们开始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设备,进入下一阶段时

却因为瓦森纳协定,导致发达国家对丝绸国作出集体下黑手的行为,最终导致这些项目无法延续下去,而半导体由于摩尔定律的影响,18个月左右就会升级一次,弄到后面自然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

而长期的瓦斯纳协议,又让丝绸国必须建立大而全的产业链,因为不这样做,很有可能会出现缺少一个零件而导致整体的故障,虽然自己做出的东西没那么好,但只要能用,就已经达到其目标,但是这种方式很难说它有什么市场,又必然会导致持续的被输血才能存在

所以过去十几年虽然都在说丝绸国和美国是互补,但是那也只是在低端领域,在高端老美从来就没有放开过,而低端领域也是建立在以老美为中心的基础上

丝绸国牺牲了,环境,资源,福利,也只是为了压低成本,多出口一些商品,更郁闷的是,好不容易挣到的美元,又因为上面的协定的原因而无法购买什么好东西,充其量买一些落后技术,又或者买买美债的

最终这些钱后面又回到了美国,而老美又拿着这些借来的钱继续买丝绸国的商品

当然这个过程中不能说丝绸国没有获得任何好处,以当时的环境而言,这些东西如果不卖给老外,放在内部也无法消化,最后指不定就会形成坏账,出现连锁反应,形成倒闭潮

那样很多事情会变得很棘手,卖给老外起码缓解了就业和税收的问题,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丝绸国的损失更大一些,而且这些损失在当时可能看不到,但现在正在一一出现

当然更重要的是老美,可能也没想到,仅仅7年时间,不仅让丝绸国缓了过来,甚至开始以此为根基,不断地壮大起来

不过老美他们在2008年之后就已经开始醒悟起来,当时试图发动所有资源进行围堵,可惜本爷的一场飞机秀,又让美国发生了转向,只能按住性子,继续与丝绸国合作,毕竟廉价商品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某种让多巴胺持续分泌的东西也没啥区别,都是会上瘾的

不过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些转变,以往的美元虽然买不到好东西,但由于底子薄,多多少少还可以买一些发达国家不要的落后技术,升级一下产业链,但是2008年之后,随着转移的技术越少,出售商品的同比居然没有以往那么猛,但总量依旧还是在持续扩大

但这些又造成了一个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量的美元,除了买买美债真的无路可去了,记得前几年,储备的美元在最高峰时期曾达到4万亿美元之巨,这些巨量的美元又让央妈以美元作为基础,形成的老人头洪流堆积到内部后,形成了楼市的长期上涨

很多时候大家都把楼市上涨总结为货币洪水的冲击,但是这顶多是一个果,而因很多人忽视了,比如这里提出一个终极拷问,买房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人都应该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银子,但问题是为什么是2008年之后房价开始上涨?而之前不上涨?要知道当时也囤积着大量的美元呢

原因就在于在此之前,大量的资金可以通过购买落后技术,来不断地升级自己的产业,提升效率,获取更多的银子,搞过外贸的都知道,那个年月,没有什么比外贸更挣银子的了,炒楼的利润在出口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而在那之后,随着能够轻松获取的技术越来越稀少,而自行升级又要面临一个灵魂的拷问,你得花多少银子才能够追得上别人,追上之后。你就一定能够赚到更多的银子吗?所以自然而然的很多人就开始倾向于选择更轻松的一条路

以上,也只是对于私有资本而言,而对于丝绸国而言,虽然看似美元的总量在增加,但那是建立在种种的牺牲上,比如说老龄化的不可逆,所以看似不错的背后,是利润的获取空间在不断地减少,老外所需要的商品终归是有极限的

而低端出口的极限,意味发展上限会被锁死,但问题是过去许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被视为理所应当,如果此时突然掉转直下,很多人都会难以承受,再加上帮美国背了那么多年的通胀还不出现问题,也是因为发展速度始终是大于通胀速度,如果此时发展速度受限,而通胀还要继续背,很难想象,到时候又该出现什么?

所以很多小伙伴感觉这些年来压力越大越大,根源就在于产业链的升级,无法持续,进而导致了总体的压力不断变大,有的选择了买房来保护通胀,有的选择扩大房地产来拉动就业

有些人可能觉得既然是产业链中断造成的,那干嘛不升级呢,实际上这个东西在2008年之后就意识到了,想当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谓是风靡一时

但最终的结果是如何?9成9都是各种炒作,还弄出一个P2P的烂摊子,这也不难理解,先发国家对于后发国家的科技优势是全方位的,尤其是一些高端科技的投资额度越来越大,这种天量的资金聚集

在第1步就已经拦住了大量的后来者,但到了第2步就更麻烦了,就算你聚集到了资金,侥幸生产了出来,但有没有人要你的东西呢?

甚至低劣一点的会在你刚出来的时候就疯狂地降价?如果按照自由市场的路子,估计很快这个企业该凉了,这一点标志为三颗星的韩国企业,已经多次做出表率

可以说凡事有因就有果,长期的瓦森纳协议让丝绸国只能建立大而全的产业链,而私有资本种种不堪大任,又让丝绸国只能以国企作为产业升级的主体,其他为辅助的模式

虽然效率是差了一点,但只要银子到位了,多少还是有成果的,更何况现在也在想各种办法提升它的效率

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拥有海量银子的基础上,而至于银子从哪里来,相信已经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未来随着双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封锁的越来越严厉,这种拉伸看不见尽头

作为结尾可以说,过去几十年,双方从来就没有真正在高端合作过,有的只是低端互补,就算是这一点,也是建立在老美获取的利益更大的基础上,而到了现在,这种低端互补要不是疫情的影响,可能早已出现问题

这里没有哪方是绝对的对错,每个人都想获得更好的生活,又能有什么错呢?但高端的产业终归是有限的,这边多了那边必然就少了,在可以看见的未来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171 阅读:39229
评论列表
  • 2021-09-16 20:49

    好文章,学到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会由战争来决定

  • 2021-09-16 20:10

    [点赞][点赞]写的很好!心情好沉重!

    惊离 回复:
    92年我还没结婚
  • 2021-09-16 19:57

    一山不容二虎。对双方来说都没有选择,唯有把对手彻底击到,自已才能得于喘息。

  • 2021-09-16 22:18

    天意,每当中国陷入困境,总有神相助。萨达姆,拉登及美帝搞出的病毒。

    用户17xxx99 回复:
    但是也不可能永远靠别人
  • 2021-09-16 21:32

    没点文化真看不懂这篇文章[笑着哭]

    kwokwing2018 回复:
    用了代语而已,大致查一下就可以懂了
    阿亮 回复:
    这不需要文化,需要的是阅历,沉淀的阅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1-09-16 23:31

    肯定没有两只脚走几万里难,人最怕的是迷失在茅台,背着房子纸醉金迷,踢足球都娘。窝火。

    A江北华统 回复:
    关建是别的也不能自力更生呀![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1-09-17 19:39

    一句话概括:丝绸国的崛起,不是靠老美所说的施舍与恩赐,而是丝绸国在老美的封锁中艰难崛起

  • 2021-09-16 21:37

    并没有实质结论。

    嘿嘿 回复:
    这东西就无解
  • aiq 26
    2021-09-16 20:33

    良心

  • 2021-09-16 19:10

    私有企业不堪大任的原因呢?

    侧躺青年 回复:
    很大部分(但不是所有)私企,过于逐利,追求短平快,投入少,来钱越多越快越好……这样如何担当大任,有些工作需要持续投资,可能几年十几年都出不了成果;有些工作是开创性的,需要试错,很大可能投入很大精力,却发现打了水漂……你是资本金,你怎么选?
    月色正晚 回复:
    看看大的私有企业有几个没有外国股东,跪着挣钱多舒服呀
  • 2021-09-17 01:29

    看到好文章我都会先点赞再评论,想看到更多好文章的各位亲也学我吧

  • 2021-09-24 16:52

    好不容易出个华为还被黑的体无完肤。所以说路漫漫其修运兮。

  • 2021-09-16 18:03

    稳住就行

  • 2021-09-16 22:02

    唯有自己强大才是真理……

  • 2021-09-16 21:13

    未来必须通过战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

  • 2021-09-16 22:49

    所以只有自己强大再强大才是唯一出路!

  • 2021-09-17 22:44

    中国有14亿人口,你不尽量多开工厂,拿什么来养活这么多人?

    惊离 回复:
    30年后大概能有7. 8亿左右吧
  • 2021-09-17 02:23

    常说的:坚苦奋斗、自力更生!搞哪去了!

  • 在科研特别是基础学科这一块,往往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多年不见回报,这种情况私企怎么做,只有国企才能做。

  • 2021-09-16 20:50

    [点赞][点赞][点赞]

  • 2021-09-17 01:28

    ,那就退出呗

    用户16xxx16 回复:
    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不自力更生呢????[呲牙笑]
  • 2021-09-17 14:28

    天佑中华[点赞]

  • 2021-09-18 21:27

    房地产?有合资企业吗?有外资没?谁在打劫?

  • 2021-09-23 20:30

    携手合作才能冲出地球🌐,否则按文明进程就是内耗资源枯竭全玩完。

  • 2021-09-16 19:25

    到底要讲什么?

  • 2021-09-17 00:40

    应该叫盘子国

  • 2021-09-16 18:42

    [点赞]

  • 2021-09-17 01:34

    好文

  • 2021-09-17 08:20

    所以说,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呲牙笑]

  • 2021-09-24 12:15

    看到你说丝绸国,仿佛看到了电影中戴眼镜油帽留着山羊胡子提布条装神弄鬼的半仙

  • 2021-11-07 23:54

    我们总能找到适合我们发展的最佳路线。西方的龌龊事没少干。

  • 2021-09-16 21:47

    顶上

  • 2021-09-16 19:41

    [点赞]

  • 2021-09-16 21:53

    代理人的战争

    有情雨 回复: 用户13xxx53
    他说的不能是兔子也找代理人吗?比如巴铁,没有巴铁在,阿三也许腾出精力来三天两头的给兔子找碴呢
    用户13xxx53 回复:
    代理人战争对兔子无用!什么代理人在兔子面前都是渣渣,反而锻炼了兔子的军队!
  • 2021-09-17 04:29

    可惜本爷的一场飞机秀,哈哈哈哈😄

  • 2021-09-16 19:16

    有道理

  • 2021-09-16 22:12

    真实

  • 2021-09-17 15:30

    淘宝上面一个气压传感器2块左右,气象行业一个维萨拉的气压1w多。

  • 2021-09-21 18:53

    当年可是一亿衣服换飞机啊!我都做了几年衣服!唉😔

  • 2021-10-02 08:52

    但本爷的飞机秀是2001年不是2008

  • 2021-10-13 09:05

    现在我们已经要跟美国两强对立,欧洲以及其他各国也到了选边站的时候,即使他们不选边站,保持中立,对我们也是极大的有利,毕竟资本都是可以拉拢的,我们要专心对付主要目标,矛盾越来越尖锐,对抗越来越直接,我们还是需要3分亮剑,7分拉拢,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直至大局已定,相信祖国,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呲牙笑]

  • 2021-09-16 21:35

    [点赞]

  • 2021-09-16 19:28

    人才,[点赞]

  • 2021-09-24 16:41

    扯淡 我感觉私企更重视人才一些 效率也不是国企可以相提并论的

    娃哈哈八宝粥 回复:
    看看咱落后的是什么,芯片,只有华为靠谱。飞机私企会搞?汽车私企也不咋滴,当然国企也不行。基础材料有私企搞吗?私企效率高是肯定的,但是他们不会搞基础研究,就像文中说的一样。不知道能不能赚钱
    凌晨2点半 回复: 娃哈哈八宝粥
    不赚钱就不能发展壮大,不强大就会被对手击倒kO,所以赚钱往前走活下去是活路啊!
  • 2021-10-13 06:55

    那是中华文明和西欧文明的冲突。

  • 2021-10-23 12:01

    大资本家最怕营业税和财产持有税,大资本家最喜欢增值税和所得税!能够训服大资本的是营业税和财产持有税,能够扶持大资本的是增值税和所得税!小资本则正好与之相反!

  • 2021-09-16 19:10

    一楼稳不稳。

  • 2021-09-24 18:50

    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国

  • 2021-10-02 07:24

    [点赞]

  • 2021-11-04 03:15

    关键是试错的成本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