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与108名第三者(在确保信息保密的前提下进行的采访)交流中提出的问题。参与者中,有103位女性和5位男性,年龄在23至36岁之间。你猜结果如何,其中的72人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仅有7个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接下来,通过这些第三者的叙述,我发现了婚姻中三个残酷的事实。爱招惹有妇之夫的女人,都有2个通病通病一:她们往往情感冷漠无论是在《没有工作的一年》中的唐蕊还是在《三十而已》中的林有有,她们介入他人婚姻的动机往往只有一个:通过男性实现自己的社会和经济上的上升。她们对男主角表面上爱得死去活来,实则心机深沉,极度虚伪。
曾仕强曾说:“那些志在成就大事的人,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不对日常生活中的情绪作出反应,从而节省时间并减少心理上的消耗。”在这类人的世界观中,爱情只是一种消耗品,而男性则是她们社会攀升的工具。她们依靠多个男性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惜破坏他人家庭的幸福和破坏丈夫的忠诚,只为了自己能够站在食物链的顶端。通病二:享受不劳而获的快感这些女性通常希望通过与男性的关系来轻松获得自己所需,而不是通过劳动获得。在快节奏且浮躁的社会背景下,无尽的欲望常常推动人们采取极端行为。她们清楚地认识到,和同龄的男性相比,只有更年长、事业成功的男性才能提供她们想要的生活。例如,《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她也希望通过不费吹灰之力获得成功,尽管她还保持着一定的“底线”,但那些为了轻松得到而不惜破坏他人家庭的小三,实在令人不齿,她们完全没有道德底线,她们的道德观念极为缺失,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悔意。当男性有了婚外情,选择离婚的女性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第二个残酷的事实是,当发现男性有了婚外情,103个家庭中,仅有12个家庭女性选择离婚,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相反,在发现女性有婚外情的情况下,5个家庭的男性都选择了离婚。
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其实很简单:男性出轨的社会成本实在太低。在很多人的眼中,男性的出轨行为被视为一种常态,“哪个男人不偷腥呢?”这样的说法很常见,反而能保持忠诚的男人,反倒被视为有优点的人,而当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女性身上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社会的规训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出轨被视为女性的基本道德,一旦她们越过了这条红线,就会面临社会的广泛指责。因此,面对配偶的出轨,很多女性很难下定决心离婚,她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是否能在下一段婚姻中获得更好的生活,离婚后在婚姻市场上将面临哪些问题。此外,由于男性在社会中占据更多资源,许多已婚家庭中的女性往往依赖男性生活。在这种家庭结构中,那些家庭主妇面临的困境尤为严重。许多家庭主妇其实并不愿意只做家庭主妇,她们也渴望能像男性一样有自己的事业,能在外界打拼,但社会并没有给她们提供平等的机会。数据显示,在求职过程中,绝大多数现代女性都会因为婚育问题遭受性别歧视。而对于男性来说,这些问题几乎不存在。因此,在家庭中为了牺牲自己的往往也是女性,她们的薪水通常没有丈夫高,晋升的空间也有限,有些人还对爱情和婚姻抱有一定的幻想,认为伴侣真的能维持一生的生活。但现实往往很残酷,为家庭牺牲的女性与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她们的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反而还被认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甚至还要面临配偶出轨的痛苦。不只是家庭主妇,甚至是那些收入不及伴侣的女性也会面对同样的难题。对她们而言,决定离婚并不困难,真正的挑战在于离婚后的生活。她们往往缺乏独立维持生活的能力,一旦离婚,就会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双方育有子女,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同样棘手。法院是否会将孩子交给一个经济上不能自立的母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例如,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与陈俊生为了孩子的抚养权甚至对簿公堂。即便孩子最终归母亲抚养,是否能保证父亲按时支付足够的抚养费,以及这些费用是否能满足孩子日常生活的需求,这些都是严峻的问题。同时,母亲们还必须考虑到孩子的情感需要,大多数孩子无疑是希望父母能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家庭。显然,离婚不仅仅是双方的分离,更涉及到经济和情感上与对方的彻底切断。在遭遇配偶出轨的打击后,许多女性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一方面,她们对配偶感到厌恶和憎恨;另一方面,她们又难以立即从对配偶的情感依赖中脱身。这与那些因感情枯竭选择离婚的女性不同,她们是被动的一方。她们可能在理智上认为应该离婚,但感情上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放手。面对这种重大打击时,女性可能会启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她们可能会为丈夫的行为找借口,将问题归咎于第三者甚至是自己,这样心理上会感到稍微舒缓一些。还有一些女性会选择逃避,拒绝承认配偶的出轨事实,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心痛。对这些女性来说,培养内心的坚强和实现经济独立是应对这种情况的最有效策略。内心的强大可以帮助她们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而经济独立则是离婚时的坚实后盾。然而,并非所有女性都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比起离婚,更现实的问题是女性应该如何在精神和经济上变得更加强大,这是所有女性都面临的挑战。很多男人心里,并不真正需要“贤惠”的女人虽然家庭中的婚内出轨行为是不可取的,但这确实反映了许多中国家庭的现状。在受访的105位女性第三者中,她们介入的家庭中,超过90%拥有一个被视为“贤惠”的妻子。这种“贤惠”常让许多女性成为家中最忙碌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成员,她们辛苦付出却常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还会被贬低为类似“保姆”的存在。尽管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女性在工作场所的努力不可或缺,但这并未能提高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有20.3%的家庭中,女性承担了所有家务,41.7%的家庭中,女性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任务。而在照顾孩子的责任上,91.1%的女性承担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责任。这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女性同时承担工作和家务已成为常态。我们并不是在批评“贤惠”的价值,传统的伦理观念将女性局限在家庭生活中,强调父权和夫权,培养了女性柔弱、依赖和服从的心态。我们的潜意识里可能认为男性需要并喜欢“贤惠”的女性,但实际上,男性并不将“贤惠”或“勤快”作为择偶的硬性要求。细致观察会发现,这种贤惠的品质通常用来形容母亲。在男女关系中,两性的感情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贤妻良母”的程度。在恋爱初期,男性更需要的是一个伴侣,而非一个像母亲一样操持家务的人。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爱理斯曾说过:“女性如果忙于处理一切家务,可能会导致丈夫和孩子的反感,因家庭而累,反而失去了家庭的爱。”在许多情况下,“贤惠”往往被视同于低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解释,每天的饮食准备、清洗的碗盘、洗涤的衣物和处理的家庭琐事,都逐渐消耗了婚姻的光泽。探究男性的择偶心理时,除了外表和经济条件等硬性因素外,他们更看重女性的个性和天然的风采,这与贤良淑德并非同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