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卫员叛变,对红军师长连开三枪,砍下头颅领赏,解放后被审判

长江有大中 2025-01-17 13:42:40

百色起义造就了红七军

1929 年 12 月 11 号,在广西百色,天刚蒙蒙亮,微光才照到田野上的时候,好几百名红军跟农民就已经在市中心聚齐了,气氛挺紧张,还很沉闷。就在这一天,他们打算搞一场起义,想要把国民政府在这儿的控制给推翻。起义筹备是悄悄弄的,可消息传得挺快,把周边地区的农民和工人都给吸引来了。

天色渐渐亮了,韦拔群、张云逸和李明瑞等领导陆续抵达会合地点。韦拔群穿着很朴素的军装,表情挺严肃,他查看了聚集人员的装备以及准备工作,保证每个人都清楚马上要执行的计划。作为军事指挥的张云逸,给大家讲了几句鼓劲的话,他的声音在清晨的冷风中特别坚定。

起义很快就搞起来了,一伙伙带着武器的红军战士跟农民,在头儿的引领下,分成好几拨,朝着当地国民政府办公的地方冲去进攻。他们先把警察局和政府的仓库给占了,随后又拿下了邮电局以及其他重要的地方。这仗打得时间不长,可挺激烈,国民政府的守兵让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整得很快就不行了。

成功拿下百色后,韦拔群和张云逸赶忙组织人员,设立临时指挥所,琢磨着怎么把胜利成果巩固好,还得把起义的影响扩大。李明瑞去联络周边村子和镇子,把起义的事儿传出去,鼓动更多老百姓跟着他们干。这消息一传开,广西各地的拥护者都积极响应,进到红七军里头来了。

接下来的这几天,韦拔群忙着整顿并训练新成员,好让他们尽快成为能打仗的红军战士。张云逸认真地制定军事行动的计划,打算扩大控制区域,还得防备着国民政府可能的反击。邓政委负责搞宣传和鼓舞士气,他老是在部队里走来走去,给战士们讲起义的意思和共产党的目标。

这一系列举动意味着红七军正式组建并开始运转了。韦拔群是第3纵队司令员,他领着自己的队伍,一直在广西以及更大范围的南方区域搞活动,攻打城池夺取地盘。

组织进行调整,战略实施转移

1930 年 8 月,红七军的指挥部里挺忙活,也挺有条理。因为战争往前推进,部队规模快速变大,原先的组织结构没法满足新的战术需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红七军的三个纵队做了重要调整,改成了 19 师、20 师和 21 师。韦拔群呢,在这次组织重新安排里,当上了 21 师的师长,要指挥一支更规范、更有战斗力的队伍。

调整那阵儿,在师部的帐篷里,简易桌子上摊着地图,韦拔群跟其他师级指挥官一块儿琢磨部队的新编制。他们把责任区域分好了,对战术单位做了调整,还按照地形跟敌情,重新安排了部队的行进路线跟部署。每个师的装备跟兵力都重新估量并安排了,保证各师能自己打或者一起打。

调整好后,红七军主力展开了范围更广的战略转移。9月,依据新的战略安排,部队开始了一次长途跋涉。红七军的战士们翻过高山,跨过河流,朝着黔、桂、粤、湘、赣等省行进。这次行军对新成立的部队是个严苛考验,也是对他们意志力和体力的巨大挑战。

行军的时候,红七军路过的村子和小镇,老乡们有时好奇地看着,有时主动给帮忙。部队路过各地,常常有当地老百姓加入进来,他们拿着粮食和物资,有的还主动当向导,领着红军走过复杂的地方。在行军的过程中,部队还得一直小心国民政府军的追赶和地方军阀的捣乱。

1932 年 2 月,红七军历经好几个月的艰苦行进,总算到了江西苏区。在这儿,他们跟早就于苏区活动的别的红军队伍会合了。苏区的红军队伍在这个地方打下了一些根基,后勤保障比较扎实,也有不错的民众基础。

韦拔群所带的21师进了苏区后,很快就和苏区的红军指挥部取得了联系并做好了协调。两边部队的指挥官一块儿查看地图,互通情报,筹划接下来的作战行动。21师的抵达让苏区红军的整体战斗能力变强了,也能让红军在后面的战斗里更顺利地协调配合,一起对付国民政府军的围剿。

苦难和对抗:第三次“围剿”

1932 年 8 月,国民政府加大了对红军的围剿力度,情况特别严重。白崇禧将军把包括精锐队伍和地方组织在内的一万多人召集起来,他自己谋划并领导了第三次大规模的围剿行动。这一回的围剿,不但规模很大,而且策略跟武器装备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国民政府军对苏区红军的攻击前所未有的猛烈。

红军在那强大压力之下,只得不停地进行机动并做战术调整。廖磊这个红军高级指挥官,领着部队费力地应对着,想在艰难条件里找出个突破的法子。但是,内部有人背叛,让红军的处境更难了。9月8号,红军营长黄家康因为敌方的悬赏和威胁就投降了,这一下就让红军在大小弄京地区的阵地丢了。

大小弄京那地儿原本是红军的一个要紧据点,工事坚固,地形也利于防守。可黄家康投敌了,这不但让红军丢了战略要地,还狠狠挫了红军的士气。碰上这档子突发事儿,韦拔群赶紧拿主意,领着部队撤到相对稳当些的弄勒峒,免得遭受更大损失。

在撤退的时候,红军队伍得穿过茂密的森林和难走的山路,还得留神国民党军的追赶。韦拔群领着部队没日没夜地赶路,尽量不跟国民党军正面碰上。陈洪涛带着一部分人转移到了弄羊山,那地方地形更险,能帮着把部队藏起来,也好开展游击战术。

在弄勒峒,韦拔群领着红军战士强化防守,安排了伏兵,还设了警戒,就为防着国民党军搞突然袭击。他们靠着当地地形的好处,设了不少观察哨跟暗哨,保证能早点知道敌人的情况。韦拔群还派了侦察队到敌人后边去搜集情报,这对红军改变战略和躲开国民党军更进一步的围剿特别重要。

英勇就义:韦拔群的终极之战

1932 年秋,红军在广西山区的日子过得特别艰难。韦拔群带着他的队伍,只能在大山里头找能待的地方。他们把山洞当临时住处,山洞挺简陋的,不过好歹能挡挡,免得被敌机发现,也能防着地面部队直接攻击。在山区里,红军战士吃的主要是从山里采的野菜和山果,这些东西营养不够,可物资太缺了,这是他们能活下去的唯一依靠。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越来越严,敌人的搜索也越发频繁、仔细。叛徒黄家康领着国民党军钻进山林,把红军可能藏着的每个地方都搜个遍。他们使了好多兵力和资源,就想把被他们当成威胁的红军给消灭掉。红军战士在特别难的情况下,还是硬挺着打游击战,靠着熟悉地形和丛林作掩护,跟追着的国民党军兜圈子。

1932 年 10 月,韦拔群顶着巨大压力,打算在赏茶洞跟他堂侄韦日印碰头,好重新整顿并安排兵力。可谁能想到,这一遭竟成了韦拔群人生的终点。韦日印背叛了红军,把会合的事儿告诉了国民党军。韦日印在敌人的逼迫和好处诱惑下,立场变了,最后选了背叛这条路。

10月19日凌晨四点来钟,赏茶洞里挺安静。韦拔群和他的亲信警卫罗日块累得不行,睡得很沉。这时候,韦日印没声儿地靠近睡着的韦拔群,慢慢掏出藏在韦拔群那儿的手枪,对着他脑袋。连着三声枪响,打破了夜里的安静,韦拔群就这么没了。韦日印接着用马刀把韦拔群的脑袋砍下来,放背篓里。他拽着罗日块,拿着这吓人的东西,往国民党军管的中和街走,想去领赏钱。

韦拔群的牺牲让红军和当地群众悲痛万分。过了十天,韦拔群的战友、政委陈洪涛也在一场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了。在那艰苦斗争的日子里,韦拔群的大家族里有24人参加了革命,有17人在战斗中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牺牲展现出那个年代的悲壮和英雄气概。

法网难逃:叛徒的结局

陈的白在审讯时,讲了不少1932年那回血腥背叛的事儿。她说,当年白崇禧悬赏一万银元抓红军的人,可实际上,韦日印和他那伙人拿到的赏金少得可怜,就几百银元。而且,本来答应给的“一栋洋楼”,最后变成了不咋值钱的“一间洋楼”,很明显,他们被狠狠骗了,还被利用了。

韦日印把他堂叔韦拔群杀了以后,因为害怕没法活下去,就改成“韦昂”这个名儿,想躲开以前犯的罪,重新过日子。但是,不管他咋变身份、咋藏着,以前的罪那是咋都抹不掉的。听陈的白说,韦日印最后被以前那些一块儿干坏事的人给杀了,就为了不让他说出去,这结局显然是他那悲剧人生的继续。

与此同时,刘治,那参与谋划背叛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也被法律狠狠惩处了。他跟陈的白一样,被东兰县法院判了死刑。这判决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大家对这段历史中的正义有了些满足感。可命运挺讽刺,刘治没等到刑罚实施,就在看守所里因病没了,这突然的情况给他的人生来了个意想不到的收尾。

这些爆料不光让当地社区又说起了那段乱哄哄年月的事儿,也让更多人明白,历史的实情可比看上去复杂得多呢。陈的白和刘治最后的结局,体现了历史正义的一种自纠,虽说他们躲开了法庭的正式裁决,可他们躲不过历史的评判。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