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育率,它们是怎么做的呢?怎样做你才生孩子呢?

戈多 2024-11-20 23:55:29

如何激励年轻一代增加生育意愿呢?生育率的下滑趋势能否被逆转呢?

回溯至1914年的巴黎街头,一群政客正热切地向过往行人分发传单,然而,路人们却对他们投以不屑的目光,尽可能地保持距离。

传单上写着:国民们,法国人口的减少正悄然威胁着你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未来,每两名法国士兵的诞生,将不得不面对五名德国士兵的严峻挑战。

在那个时代,法国与德国之间的敌对情绪高涨,法国人口约为4000万,而德国则拥有6000万人口,更为严峻的是,法国政府认为本国的出生率竟在全欧洲垫底,若此趋势持续,法国恐将被德国的人海战术所淹没。

因此,加强宣传,提升国民的人口危机意识,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法国民众对此类政客的宣传置若罔闻,生育率依旧如同王小二过年般,一年不如一年。

究其根本,德国之所以能保持较高的生育率,并非得益于宣传机构的努力,而是法律的保障。

德国作为世界上首个以法律形式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国家,早在19世纪80年代,便相继颁布了《劳工疾病保险法》、《劳工意外灾难保险法》以及《残疾、老年保险法》。

这三项法律分别对应着现代社会的全民医疗保险、全民工伤保险和全民养老保险,其费用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

此外,德国还专门针对女性劳动者出台了相关法律,强制规定企业女工的每日工作时长不得超过10小时,产假不得少于6周,甚至对中午的用餐及休息时间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然而,仅有法律是不够的,关键在于执行。

德国为此设立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险办公室,专门负责处理全国的劳资纠纷,该办公室的权限凌驾于一切地方部门之上,直接由德国宰相管辖,对于不遵守规定的资本家,轻者将面临罚款,重者则可能锒铛入狱,这一机构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反观同时期的法国,虽然也打起了女性的主意,但并非是为了保护女性的权益,而是立法禁止堕胎,一位法国医生因私自为他人进行堕胎手术,竟被冠以叛国罪之名,遭到了枪决。

简而言之,一战前的德国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制定法律,保护劳动者,尤其是给予女性额外的关怀;二是严格执行法律,将德国年轻人视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愿意生育。而法国则只是空洞地向年轻人灌输生育的价值,却未能让他们看到实际的好处,这样的做法自然难以奏效。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如今,法国的生育率竟然反超德国,成为了欧洲第一。

那么,法国是如何做到的呢?

二战后,法国政府痛定思痛,先是借鉴了德国的经验,又采取了一项新的举措:为生育子女的家庭提供丰厚的福利。孩子出生后,法国政府会立即发放一笔1000欧元的补贴,并每月按时发放一两百欧元,直至孩子三岁,对于二胎及以上的家庭,这笔钱甚至可以领取到孩子20岁。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减税补贴和配套方案。那么,法国为何要如此慷慨呢?难道生育不是个人的事情吗?

法国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道理:在现代社会,养育孩子的收益远远低于古代社会。

古代人讲究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晚年时有无子女,生活质量可谓天壤之别。然而,在现代社会,普通人晚年最重要的物质依靠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而非子女。同时,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早已远超古代,结果就是子女越多,个人压力越大,最终也只是为社会贡献劳动力而已。这就是现代社会的负反馈机制。

为了纠正这一激励机制的不匹配,法国政府决定让普通人看到生育带来的实际好处。因此,他们慷慨地发放福利。

据统计,目前法国政府每年将全国3.4%的GDP用于家庭福利支出,在欧洲大国中排名第一。同时,法国的出生率也稳居欧洲之首,早已将德国远远甩在身后。

回到我们自身,德法两国的成功经验我们借鉴了多少呢?

我们是否也制定了法律来保护劳动者和妇女的生育权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拥有8小时工作制、男女同工同酬等制度,用人单位需要缴纳五险一金,这些都在劳动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2012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出台,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孕期不得降薪、辞退或进行性别歧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法律的执行。

曾有一位网红因被企业非法开除而与老板对簿公堂,虽然最终赢得了官司,但在向老板索要赔偿时却遭遇了对方的蛮横态度。老板甚至表示,他并不感激这笔赔偿款,爱怎么执行就怎么执行吧。这样的态度无疑是对法律的蔑视。

最后,我们来看看生育福利方面。

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有30多个地区出台了育儿补贴政策,但主要集中在二胎、三胎上,整体补贴力度从3000元至6万元不等。然而,这笔钱真的足够吗?

有人做过统计,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平均需要花费100万元。因此,有学者建议,应由国家层面统筹安排不同地区的育儿补贴。一方面,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国内人口流动频繁,出生率的提高并不一定能直接惠及地方政府。但无论人口流动到哪里,都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因此,于情于理,国家都需要提供物质支持。

说到底,生育率问题是一个跨越百年的社会系统性工程。

而想要激励生育,往年轻人账户里多打一分钱的效果,远比发放一万份宣传生育的传单更为有效。

我们需要从法律、政策、福利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年轻人创造一个愿意生育、敢于生育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来人口增长的春天。

关注戈多,一起精彩人生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