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过后,“灵位”怎么处理?

芸芸评文化 2024-09-30 17:55:01

所谓灵位,就是摆在灵堂或灵棚供案上写有逝者名讳的那个牌牌,有的地方叫灵牌。有木质的,有制成品塑料材质的,有泥做的,有以竹木苇等做框架上面蒙上布帛或纸张的,等等。灵位上面书写逝者的身份姓名,基本结构是:称谓+逝者姓名+之灵。

灵位的功用是标识逝者神灵,即代表逝者作为祭拜对象。所以,灵位一般放在灵棚内。有灵位的灵棚就是灵堂。灵位与遗像的意思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影像一个是文字。

现实生活中,在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家有丧事,都制作使用灵位,是相对较为普遍的流行性习俗。但灵位最终如何处理,传承差异较大。有收纳起来的,有在家庭特定地方摆放的,有转入家庙祠堂的,也有直接毁掉的。我们结合礼仪典籍和礼仪制度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必须清楚的是,“灵位”是民俗,规范丧礼没有,所以传承和操作上有差异,很正常

礼仪典籍文本《仪礼》《礼记》,司马光的《书仪》,朱熹的《家礼》等,都没有“灵位”的说法。朝廷诏令全国统一施行的礼仪制度文本如《大唐开元礼》《大宋政和礼》《大明会典》《钦定大清通礼》等,也都没有“灵位”的设定。就是说,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三千多年,在官方和主流意识形态,规范礼仪都是没有“灵位”的。

古典名著《金瓶梅》是明代中后期作品,民俗史料价值巨大。总共100回,李瓶儿丧事写了4回,里面没有提到“灵位”。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是清代前期作品,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里面重笔写了秦可卿、贾敬、史老太君三个人的丧事,十分细致具体,但也没有“灵位”的内容。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灵位”是民间形成的丧事习俗,有一个形成过程。大体上讲,“灵位”源于“魂帛”,应该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极有可能是晚清或民国之后才有的。

民俗的基本特征是约定俗成。就是一家看一家,你行我效,你仿我照。所以不规范不统一很正常。就是大体上差不多,但不同地区、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等在操作细节上有所不同。

2、丧事活动中,灵位如何使用?

《仪礼》《礼记》《朱子家礼》中都有作“主”的规定。所谓主,即神主,就是最终要放到家庙祠堂中的那个牌位。神主代表逝者神灵,即主示和标志逝者魂灵。

按规范丧礼规定,人死之后,先制作神主木牌,木牌不写字或写字但“主”字上面不加点。待逝者下葬后,作主或点主。此时逝者的神主形成。之后放入家庙祠堂,这个神主就是通常所说的牌位。

“灵位”的意思与牌位差不多,实际上就是丧事期间的牌位。就是说,规范丧礼丧事期间是不用牌位的,神主牌位是祭祀事项,丧期过后才能使用。民间衍生出灵位,其功能作用相当于牌位。

灵位的制作与牌位是不同的。灵位的尾字是“之灵”“之灵位”等,牌位的尾字是“之位”“之神主”“之神主位”等。“之灵”的意思是人死了,魂灵还在,需要祭奠。“之位”的意思是逝者已经归葬安息,被纳入列祖列宗的昭穆谱系,需要祭拜。

3、丧事过后,灵位如何处置?

严格按丧礼规定,灵位与牌位是根本不同的。灵位是丧事事项,丧事是凶礼。牌位是祭祀事项,祭祀是吉礼。所有用于丧事礼仪上的东西,丧期结束都是要埋上或毁掉的。所以,灵位是灵位,牌位是牌位。按礼说,灵位是不能保留的。

如果按照这种理解,丧事过后,应当及时处置灵位,具体有以下方案:

(1)下葬时,将灵位也埋上,即在墓地处置。

(2)圆坟时,将灵位在墓地处置,即埋上。

(3)出殡时,将灵位在家中处置,即挖坑埋上。

(4)烧丧时,将灵位直接烧掉。

你们家乡是怎样的操作?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