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观点挺好玩的:我们能隔三差五的炸一遍美国吗?

友琴评军事 2023-08-16 16:28:09

这是在讨论步枪为什么没有60发子弹弹匣的文章里,读者们成功的把楼带歪了:

其实这是一个上升到哲学性质的军事猜想了。命题应该是是否可以依靠定期的轰炸和导弹攻击让一个超级大国永久的丧失军事实力。

其实从二战结束后,大家所看到的战争都是儿戏一般的战争,真正的战争是大国之间的直接对决,在那个状况下,一切的原先由大国之间的那点共同利益所维持起来的国际规则都将不复存在,在现在看大国之间的战争才真的是灾难而且是没有任何人可以负担得起的灾难。

但是我们可以从数学模型上来对这件事进行分析,之前W君的一个报告中恰好就有这个内容:

这是一个对固定地区进行空袭所能达成区域军事力量削减的图表,以美国整体军力6000作为起点,随着不断投入的空袭力量周期性的进行空中军事打击大约6波空袭后,美军的军事实力可以降低到中国现在的水平上,继续进行打击,大约在58次空袭之后,美军的军事实力将降低到柬埔寨的水平线上,也就是作战飞机不超过25架、作战车辆不超过300辆、作战舰船不超过30艘,作战有生力量不超过10000人。随后加大空袭周期间隔,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小规模打击,这个国家将被一直锁定在坦桑尼亚到老挝的军事实力范畴。也就是确保美国的军事实力在全球军事实力排名100名以外。不过,为了维持对方不增长,隔三差五的派飞机或者用导弹空袭就成了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固定投入。这笔费用将会远远大于前期的20次空袭费用,而且还是一个无底洞。

当然了,我们当初建立这个模型是针对于局部地区的,其中的空袭周期间隔也只有十几分钟。同时也考虑了出动的战机和导弹频次和成本。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数学上的收敛过程,求解在一定削弱效果下的最高效费比。

当然了这个模型工具仅仅是为作战参谋部做战区计算使用的,如果放到一个国家范畴的作战计算,美国是挨不到20轮后国家就会崩溃掉了。

但是也正因为是将一个国家带入一个战区模型,这时候就不仅仅是军事问题了,现实世界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因素远比数学模型要复杂得多,因此对于战略决策和国际关系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往往在交战的过程中,一个国家就会因为难以承受巨大的打击在自己的军事实力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选择回到谈判桌上讨论投降事宜。而并不是一定会“全体玉碎”。

所以,所谓的大国之间的“灭国战”并不会真正的将对方全部杀死或者将对方全部的国土摧毁为废墟。一般的来说在这个过程之间两方就全有自己的想法了,被攻击的一方往往为了谋求减少损失和降低国际地位下降的幅度大概率提出投降的请求;而攻击一方也会在后面长尾效应的巨大的军事投入后选择以其他方式压制对方的发展——这也是很多战争赔款和不平等条约的来源。因此,用隔三差五的炸一遍美国的方法保持其国立孱弱并不太可能实现。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