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国在自己还很贫困的时候,却愿意拿出GDP的5%帮我们修建铁路。”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坦桑尼亚外长孔博提起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往事,依旧满怀动容和感激。
在自身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消耗年GDP的5%,去援建一条被经济学家判断注定亏损的铁路,像坦赞铁路这样的无私援助,确实可谓空前绝后。
那么,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困境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遭到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
起初,中国通过“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借苏联之力制衡美西方威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打开了局面。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局势空前严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将目光投向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
但尽管二战后亚非拉广大殖民地纷纷独立,但许多国家仍会受到原本的宗主国的影响。
尤其是对非洲国家来说,中国远在千里之外,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大多来源于西方媒体,这导致了他们对中国的误解和恐惧。
在此情形之下,为了打开外交局面,周恩来总理对非洲进行了长达2个多月的访问,向非洲展现真实的中国。
访非期间,周总理不畏艰险,前往了刚刚发生过刺杀总统事件,安全环境堪忧的加纳和对新中国不甚友好,尚未与新中国建交的突尼斯、埃塞俄比亚等国。
同时,也是在这次访问期间,中方正式提出了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相处的5项原则,和对外援助的8项原则。
中国充分对非洲展现了自己的诚意,但有不少非洲国家依旧半信半疑。
毕竟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受过太多骗,对外国的许诺实在不敢全信。
中国在为如何打开非洲外交局面而苦恼时,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正在为如何发展国家经济,保住独立果实而头疼。
在殖民者的大缺大德之下,坦桑尼亚连最基础的交通都没有,更别说工业,也没有资本积累,想要发展经济难度十分巨大。
赞比亚情况稍好一点,殖民者为了外运铜矿修了条铁路,但这条铁路在赞比亚境内的距离不长,且出海口被南非把持,至于工业,同样几近于无。
更加糟糕的是,两国原本的经济结构还极大的依附性,在西方撤离之后甚至有恶化迹象。
两国一致认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最好能建设起一条从赞比亚铜矿通往坦桑尼亚港口的铁路。
但是两国自己的资金和技术都不足以支持这条铁路的修建,只能请求国际支援。
西方国家本就不甘心放弃殖民地的利益,面对两国的求援,自然是要借势拿捏,提出除非两国同意由西方公司掌握铁路管理权,并且所有赞比亚铜矿都从坦赞铁路走,才能同意援建。
可两国修建铁路的本意,就是为了争取经济独立发展,如果答应了这样的条件,情况不是比没有铁路更糟糕了吗?
援建
就在坦赞两国为铁路建设头疼时,周恩来总理访问非州,提出了中国的援建原则,其中中国与受援国之间的关系平等、外援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内容吸引了坦赞两国的注意。
尽管由于对中国的不了解,两国对中国是否有援建坦赞铁路的技术实力心存疑虑,对于中国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愿不愿意拿出这么多钱援建更是不敢抱太大的期望。
但是此时两国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只能来中国这里碰碰运气。
于是,周总理的非洲之行不久,坦桑尼亚就向中国表示,总统尼雷尔有意访华。
考虑到中国自己的经济也不宽裕,尼雷尔到中国之后,一开始只试探性地问,中国能不能援建坦桑尼亚一个纺织厂。
出乎尼雷尔意料的是,中方不但一口答应,还主动询问坦桑尼亚是否需要更多帮助,在尼雷尔提出坦赞铁路这样的大项目时也没有丝毫犹豫。
毛主席甚至表示,中国即使把自己的铁路项目停一停,也要帮坦赞两国先把铁路修好。
在得知中国同意援建坦赞铁路,并且开始派出勘察人员实地考察时,原本对坦赞铁路推三阻四的西方国家顿时大感紧张。
他们已经做惯了非洲太上皇,打心底里并不愿意接受非洲产业升级,摆脱廉价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倾销地的地位。
根深蒂固的帝国主义思维方式也令他们觉得,一旦坦赞两国接受中国援助,会逐渐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这更是他们所不愿意接受的。
因此,原本一直声称坦赞铁路修建难度大、修出来也是亏本运营,并以此为由拒绝援建的欧美国家,在中国展现出援建意愿后又纷纷改口,表示这件事还可以再商量商量。
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眼中,这些西方国家技术更先进,资金更雄厚,如果他们愿意援建,两国还是倾向于选择西方。
就在两国为该如何向中国开口感到为难时,中方主动表示,这条铁路由谁建并不重要,早日建起来才是关键,两国可以拿中国的援建意向去与欧美讨价还价,令坦赞两国深感动容。
在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坦赞两国发现,这些国家口头上说愿意援建,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推三阻四,好像并不是真心来帮忙修路,而是在以抢标为手段阻止中国援建。
这让两国最终下定决心,就算引起西方国家的不满,也要与中国敲定援建方案。
就这样,1967年9月,3国最终签署了关于修建坦赞铁路的协定,中方随即派出人员前往现场,坦赞两国也顶着各方压力,竭力配合。
最终,在三国的共同努力下,1975年10月,坦赞铁路提前一年完工通车,狠狠打脸了西方的污蔑唱衰之声。
回报
对坦赞两国来说,铁路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虽然铁路的运营如西方经济学家在事前所评估的那样,很难获得收益,尤其坦赞两国缺乏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更是加剧了运营成本,铁路本身一度出现亏损。
但交通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最大的意义本就不是自身的盈利,而是对沿线经济的带动作用。
随着铁路的开通,沿线的大量荒地逐渐发展成为村落、城镇,其中一些地区甚至成为了重要经济区。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缺乏维护,坦赞铁路的运力、速度都有所下降,但这条铁路依旧是沿线居民工作、生活的重要保障。
而对于中国来说,在自身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斥巨资援建坦赞铁路,固然给经济发展造成了压力,但中国也并非没有收获。
通过坦赞铁路的建设,中国证明了自己的基建能力和水平,为后来中国基建出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经济上的广告效益,作为中非友谊之路,坦赞铁路给中国带来的政治回报更是丰厚。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央就确定了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方针,然而由于美西方国家的政治影响和舆论抹黑,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外交之路一直不太顺利。
尽管中国也一直通过包括对外援助在内的各种方式,向外交展现中国的友善,但受国力的限制,中国的援助项目大多是一些中小型项目,产生的影响极为有限。
在了解到尼雷尔访华可能有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意愿时,中国国内其实也曾有过争论。
当时,经济部门的同志大多认为,坦赞铁路这样的项目金额太大,可能超出了中国的负担能力。
但是周总理却认为,考虑到援建资金可以多年分批拨出,中国应当有能力负担坦赞铁路项目,而一个坦赞铁路这样的大项目所能达成的效果,是多个中小项目也无法比拟的。
果然,随着坦赞铁路这样一个西方话语也无法视而不见的大项目开工建设,许多非洲国家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政府和人民,也由此转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开始将中国视为可靠的朋友。
也正是在非洲朋友们的支持下,在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在美国强烈反对,苏联消极支持的情况下,中国依旧顺利重返联合国。
要求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并驱逐台湾代表的23个提案国中,有11个是非洲国家,26个非洲国家为提案投出了赞成票。
在投票开始之前,为了抵制美国的“一中一台”方案,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为首的多个非洲国家代表也是费尽了心思。
萨拉姆提出,可以将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两个中国的声明作为联合国正式文件发给与会各国,令各方了解中国立场。
考虑到负责确认联合国文件的副秘书长的亲美倾向,代表们还专程绕过此人,将自己的意见和中国声明送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手中。
原本中美两国都以为,要等到尼克松正式访华后,中国才能顺利回归联合国。
然而,在萨利姆等人的努力下,1971年,中国就提起实现了这一目标。
得知联合国通过了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并驱逐台湾代表提案消息后,毛主席在意外之余,不由动情感叹,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但非洲兄弟之所以愿意这样全力相助,也是因为从坦赞铁路项目上看到了中国对非洲的倾力支持。
参考资料
坦桑尼亚外长:感谢中国“激活”坦赞铁路 这是告慰先人激励后人的明智之举 金羊网
坦赞铁路和中非关系 刘平
国家记忆-1971重返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