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一句话害惨后世女性,细究下来他却甚觉无辜

璞因挲果 2024-09-06 09:34:43

关于理学大家程颐,最被人诟病的一句话莫过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句话确实是程颐说的,这没得洗,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娶),如何?”

伊川先生(程颐)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

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从这段话中可见,程颐对于,女性改嫁所持的是极端抗拒的态度。但是,有趣的是,作为一族之长,他也依旧没能禁止族中侄媳的改嫁。程颐为何会有这般矛盾的言行,且“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为何会对后世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这或许就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程颐本人的个性和他的哲学理念说起了。

从历史背景上看,北宋的社会风俗承袭唐末的奢靡腐化之风。再加上赵匡胤为巩固政权,在杯酒释兵权后,所倡导的“富贵论”便是:“人生如白驹过隙耳。所谓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显荣耳。汝曹何不释去冰泉,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食相欢以终天命。”

上既有此倡导,下民自然乐得效仿之乐,于是一时之间,士大夫群体便成日流连青楼,轻歌曼舞,甚至纳妓女为妾之风甚隆。这使得许多大家氏族中的女性也纷纷效仿歌妓舞女的行事与穿着,并不为耻,反以此为荣。一时间奢靡腐败之风对社会风气的腐蚀严重的破坏了儒家千年来建立的伦理秩序,使得女德尽失。惯看史书的朋友或许会发现,唐宋时期确实是女性相当自由开放的时期。

然而这种风气自然是让一部分保守且道德感强的人看不惯,程颐便是出生于保守派世家大族,其母乃温婉贤淑的进士之女,自小受家族及母亲的熏陶,使程颐从小便形成了 “从严治内”的观念,即便对待家事时宁可因严格而伤情,也不愿放纵而失礼。在家中更是不许妇人随意嬉笑打闹,于他来说这便是破坏家法,置伦理纲常于何地?自然,对于社会上奢靡“放纵”的自然更是入不得眼。

且程颐自小出身于保守世家大族,因此难的接触底层民众,自然对人情世俗也少有接触,因此也难免会在一些涉及儒家价值观的问题上表现得相当极端,甚至让人觉得迂腐的近乎清教徒。

但关键是,程颐的这些理念在宋朝其实并不太受重视,即便到了朱熹时代,人们依旧不太放在心上。

很多时候程颐对于这些话语也不过是当做阐述自己理学观念之言,也不曾那么上心。因此,程颐的侄女成寡妇后,她父亲帮她再嫁,程颐还曾盛赞道:“嫁遣孤女,必尽其力。”

于程颐来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体现的是理学思想中,欲与理的取舍。于理学家来说,人欲与天理是对立的,“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而程颐更是以此语来抒发追求天理气节的决心。

只不过这么一句阐述理学观点的话语程颐本人并不是那么在意,但自宋理宗之后,理学取得了意识主导地位。自此,尤其是元明清之后,将理学进一步拔高为社会唯一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后,“存天理,灭人欲”成了堂而皇之打击横扫一切社会行为的规范后,变成了专制的工具,使得一代代读死书无实用的书呆子将这期间的理念越读越越歪,越读越刁钻,更使得一批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以此作为打击女性和异己分子的政治工具。

因此,于小君来看,理学迫害女性的肇端之一虽在程颐,但终究罪在思想专制。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