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智经济原创)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部门职能的扩张,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类目和规模都在持续扩大。一方面,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不但原来已经存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要扩大规模,而且越来越多的私有产品逐渐向公共产品转变,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拓展,也在不断主动探索和创新公共产品的供应方式和管理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公共产品的效率和质量。
公共产品供给扩大的好处
通常而言,公共产品类目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正外部性,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溢出效应,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扩大公共产品的提供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教育水平、促进科技创新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水电设施、通信网络等)的加强,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扩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政府通过提供科研资金、建设科研平台、制定创新政策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活动,能够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次,公共产品和服务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通过提供基本保障和支持,可以减少贫富差距、改善社会福利状况,增强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公共产品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能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降低因疾病、失业等原因导致的贫困风险。同时,通过税收调节、转移支付等手段,可以有效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世界所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支出普遍成为政府支出的主要方向之一。
再次,加大公共支出,可以加强环保治理和减少环境污染。公共支出中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部分,可以直接投入到减少环境污染的项目中。例如,政府可以投入资金治理大气污染、修建污水处理设施、清理污染土地、建设垃圾回收站。公共支出还可以用于建设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境监管,以及加大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从而保持环境管理的正常秩序,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此外,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可以减少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公共产品供给扩大的缺陷
虽然公共产品的扩大具有诸多好处,但是过度地提供公共产品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供给过剩、资源浪费、政府债务快速膨胀,以及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
公共部门债务扩张。公共产品供给的扩大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这些资金通常来源于政府财政,容易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大。为了筹集资金,政府会增加债务发行,长期而言必然增加国家的债务风险,甚至影响经济的稳定性。我们可以观察到,几乎所有高收入国家的政府债务规模都比较大(少数资源丰厚、外向型中小经济体除外),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收入国家人均获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规模较大。实际上,在缺乏充足的外部资金净流入获取能力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要达到高收入水平,公共部门的债务扩张是一个必要条件。
市场扭曲与失灵。政府过度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将对市场供给形成一定干预,可能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例如,政府补贴可能导致市场价格扭曲,不但影响供给端的非公平竞争,还会影响需求端的消费者行为选择。有时候,过度的政府干预还会抑制企业的创新动力。当企业过于依赖政府的支持,例如依靠财政补贴而存活,就会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失去市场竞争能力。
低效与浪费。通常而言,公共部门的运营效率低于市场部门,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于私营企业。在公共产品供给扩大的过程中,不但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而且会降低经济发现效率。政府的过度干预,使得一些地区或项目获得过多的资源,而另一些地区或项目则资源匮乏,整体资源利用效率下降。在缺乏有效规划和监管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的现象,浪费宝贵的公共资源。在某些行业,政府提供不当的补贴支持还会造成浪费和污染。例如,对光伏行业大力度财税支持,在极短的时间就产生产能过剩,并且光伏板的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
寻租与腐败。公共产品供给的扩大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一些利益集团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影响政府决策,获取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权或特权,损害公共利益。在公共产品供给的过程中,如果监管不力,就会出现腐败现象,如贪污、受贿等,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数据来源:财政部、学之智经济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2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三项支出分别达到3.94、3.66、2.2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3%、8.3%、17.7%,均连年创历史最高。按照14亿人口算,年度人均教育、社保、医疗获得财政支出2818、2615、1610元,三项合计获得财政支出7042元。然而,即便财政投入持续加大,似乎教育、生活、医疗等生活成本却有增无减。2022年我国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59亿人,如果教育支出全部用到义务教育上,那么人均每年能够获得2.48万元,这是一笔不少的公共财政支持。然而,这些钱是否真正用到了刀刃上,如何才能真正改善居民体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政府应如何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虽然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扩大能够带来正外部性,拥有诸多好处,但是并非公共产品和服务越多越好。是否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何更好地提供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应当深入了解和分析公共产品的需求状况。这包括通过市场调研、民意调查等方式,收集公众对于各类公共产品的需求信息,了解需求的规模、结构和变化趋势。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差异,以确保公共产品的供应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其次,需要评估财政能力和资源状况。公共产品的提供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资源支持,因此政府需要根据自身的财政状况和资源储备情况,合理规划公共产品的供应规模和优先级。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政府需要优先考虑那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升公众福祉的公共产品。
再次,还需要注重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效率。这包括加强公共产品的设计、生产、运营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公共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和使用要求。此外,还需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和运营,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服务质量。
最后,提供公共产品时还需要注重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公共产品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应当惠及全体人民,政府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公共产品的供应能够覆盖到所有需要的人群和地区。同时,还需要考虑公共产品的长期供给能力和可持续性,避免因为短期利益而损害长期利益,确保公共产品的持续稳定供应。
(原创作品,请关注学之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