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作品,完成于1940年。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曾经师从于鲁迅先生。萧红的文字新鲜自然、稚拙浑朴,就像她的人一样率真、不做作。
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不同,《呼兰河传》没有贯穿全书的叙事线索、没有主要人物、没有主要事件。整部书就是作者在给我们讲述她记忆中的小城,还有小城里面的各种生活图景以及一些人物的碎片。作品名称中的“呼兰河”指的也不是那条流经小城的松花江支流(虽然它也叫呼兰河),而是萧红生活过的这座闭塞、落后的小城。
这部不像“小说”的小说,是萧红在颠沛流离之中完成的,带有自传的性质。在中国文学史上,《呼兰河传》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用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就算是今天,这部诗化的小说仍然深得读者的喜爱,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萧红在《呼兰河传》当中,通过描写那些生活在这座小城中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来表现小城居民的愚昧、自私以及对生命的漠视,并以此来揭露和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摧残。
在萧红的笔下,生活在呼兰河这座小城里的人们思想僵化,冷漠、自私,麻木、愚昧。他们对生命极其漠视——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在他们的眼里生命根本就不算一回事,活着或者死去在他们看来都没什么区别。呼兰河的人们每天醒来也不过是机械的重复着昨天的动作,他们自己的生命没有色彩,也不愿意看见别人活的有光彩、有激情。
当他们见到了活泼、天真、自然、活力四射的小团圆媳妇的时候,他们就好像见到了洪水猛兽,他们用尽各种办法,想把小团圆媳妇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最终,他们没能成功的把小团圆媳妇转化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反倒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折磨死了。
但是,这些人却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错,反而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小团圆媳妇好。就算小团圆媳妇死了,那也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这些人的冷漠和残忍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然而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
在萧红笔下,这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本身就是可怜人,但是他们却在不知不觉当中成了给别人制造悲剧的人。更可悲的是,他们对自己参与制造的悲剧根本不在乎: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像小团圆媳妇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人们看得多了、参与的多了,早就已经变得麻木了。至于这悲剧产生的背后根源,他们既不会去思考也不愿意去思考。
敏锐、细腻的萧红在成年以后,终于发现了造成“小团圆媳妇们”悲惨命运的幕后黑手,那就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一、被封建礼教和迷信迫害致死的无辜少女小团圆媳妇其实才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只是长得比一般的小孩高一些,壮一些。她的脸儿黑黑的,留着一条又粗又长的大辫子。小团圆媳妇还很活泼,不怕生,见到人就笑嘻嘻的。
可笑的是,在小团圆媳妇婆婆的眼里,长得高也是罪过。她竟然因为怕小团圆媳妇个子高被人笑话,而对外宣称她家的团圆媳妇已经十四岁了。不过,小团圆媳妇毕竟是个孩子,有着儿童的天真、直率的本性。她见到“我”就高兴地把自己十二岁的“秘密”告诉了“我”:小团圆媳妇并不懂得成人世界的险恶,她就是用她的赤子之心来对待这个世界。
吃饭的时候,小团圆媳妇又“坏”了规矩。她第一次在婆家吃饭,就吃了三大碗。这可触怒了她的婆婆,也惹得来看热闹的人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这个小团圆媳妇不知羞耻,作为一个团圆媳妇,怎么可以第一次在婆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呢?
可是,就没有人想一想,小团圆媳妇还是一个孩子,她饿了就吃饭,不扭捏,不装蒜,这不正是她这么大的孩子的正常行为吗?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那些看客们都觉得这个小团圆媳妇胆子太大,没规矩,以后得管管她,否则“规矩不出好人来”。
从此,小团圆媳妇的灾难就来了。打着为了把小团圆媳妇变成一个合格的媳妇的名义,她的婆婆打她、骂她,不给她饭吃。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脚底板,用皮鞭子抽打,各种各样的虐待让小团圆媳妇在很短的时间就崩溃了。
小团圆媳妇病了,哭着要回家找妈妈。她的婆婆和那些“热心”的看客们,开始心疼小团圆媳妇,说她是被鬼怪附体了。随后找来跳大神的给她治病,又当众把她脱光了衣服摁在装满了热水的大缸里。最后,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在他们的“救治”下悲惨的死去了。
究竟是什么害死了小团圆媳妇?书中那个作为孩子的“我”是不知道的。但是,当“我”成为萧红以后,终于明白了千千万万的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来源:那就是封建礼教和落后的迷信思想。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抱着封建礼教不放手,要以一个封建大家长的身份管教、约束儿媳妇。在她眼里,小团圆媳妇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而是一个必须立刻进入儿媳妇角色、任由她这个婆婆驱使的奴隶。而那些前来看稀奇的看客们,也同样是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帮凶。
杀死小团圆媳妇的,除了吃人的礼教,还有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小团圆媳妇被打的那么厉害,能不生病吗?可笑她婆婆和那些闲人们却偏说她是中了邪,又是请神、又是烧纸的,最后还弄了一口大缸给她当众洗滚水澡。
小团圆媳妇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吞噬掉了。
二、害死小团圆媳妇的人其实也是受害者小团圆媳妇的死,和她婆婆对她的虐待是分不开的。可是,从她生病到死亡,最忙碌、最着急、哭的最惨的也是她的婆婆。她婆婆的本意也不是要故意虐待她,而是“要规矩出一个好人来”。
还有那些看热闹的人们,他们对小团圆媳妇的死绝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是,当小团圆媳妇病了以后,他们也都忙着给出主意、寻药方。他们的本意好像也不是要杀死小团圆媳妇。
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他们所有的人都是罪人,但是为什么看起来又好像都没有什么错呢?这是因为这些参与迫害小团圆媳妇的人,既是施暴者,同时也是受害者。
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婆婆”那样的人。他们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位置上,一生被压迫、被剥削,他们的头脑早就被封建礼教和迷信占据。在他们的心里,那些吃人的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就是正确的。他们祖祖辈辈就那么过来的,从来也没有人质疑过那样做有什么不对。
所以,当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为了给小团圆媳妇立规矩,而对小团圆媳妇肆意打骂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觉得不妥。其他的人也没有任何质疑。因为,大家就认为世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要不怎么有一句话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呢。
在小团圆媳妇婆婆的心里一直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婆婆该做的事,她不是要虐待自己的儿媳妇,而只是在调教儿媳妇。当小团圆媳妇“病了”的时候,她花了很多钱给她用偏方治疗,还请人来跳大神驱魔。为了给儿媳妇“治病”,婆婆都破产了。
其实,与其说是小团圆媳妇病了,不如说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病了。他们被封建礼教、落后的习俗束缚住了,见不得一点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有人和他们不一样,那么,一定会被这些人当做异类。“异类”的结果,不是变得和他们一样眼里只有“规矩”,没有了人性,就是像小团圆媳妇一样被摧残致死。
三、塑造小团圆媳妇形象的作用
小团圆媳妇被婆婆虐待而死,死了还变成了一只大白兔,整夜整夜的在桥下哭泣,希望有人能送她回家。即使这样,仍然没有人可怜她。当“我”问别人那只兔子的情况时,人们还是那样的冷漠,好像这个女孩子的死是那样的不值一提。
这正是敏锐的萧红要表达的问题:在那个时代,家庭里面女性的地位、存在的价值,都不被人们所重视,女性的一切苦难与付出都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萧红通过小团圆媳妇的悲剧,让读者“目睹”了“真”与“美”被毁灭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礼教、迷信思想对人性的残害,抨击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现象。
结语
在《呼兰河传》产生的那个年代,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落后的习俗一起压制和束缚着广大的中国女性。千年的陋习和思想枷锁牢牢地控制着她们,使她们完全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美好的人性。她们每一个人都曾是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将来也会大概率地成长为凶狠的婆婆。除了打倒封建主义思想、推翻封建礼教以外,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解救她们。萧红以一位女性特有的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出了这一切。
然而,在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竟然仍然有人把封建礼教的糟粕拿出来宣扬,大讲特讲什么“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论调。近几年,一些地方还冒出来不少所谓的“女德班”,企图用落后的封建思想来控制女性。幸好这些洗脑的培训机构被有关部门及时叫停了,否则任由这种带着浓郁酸腐味的封建糟粕死灰复燃,岂不是又要女性重演小团圆媳妇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