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想趁重庆谈判扣押毛主席,为何最后突然放弃:料他不能成事

同巍聊历史 2024-10-10 00:46:45

1945年9月27日,国共进行了近一个月的磋商,始终难以达成协定。蒋介石见谈判不成,索性携宋美龄到西昌度假散心。

“这些‘草寇’,剿了半天怎么越来越多!”

蒋介石在深夜竟骤然暴跳如雷,心中的怒火无从宣泄,只得将手中的报纸狠狠扔到地上。

秘书见状赶忙走来,斟上一杯水,又将地上的报纸轻轻拾了起来。

但见标题下几个大字醒目写着:

毛泽东回应路透社记者,现已有党员一百二十万。

报道中更是表明,在其领导下获得民主生活的人民已超过一万万。

“原来如此。”明白事情的原委,身边的秘书在心中长叹一口气,悄悄将这份报纸藏了起来。

报纸不在眼前,其中的内容却仍如鲠在喉。蒋介石眉头紧蹙,靠在椅子上,似是在做一个棘手的抉择。

良久,他烦躁地掏出日记本,搓了搓揉皱的纸张,愤愤地发泄道:

“如此罪大恶极之祸首,尤不自后悔,而反要求编组一百二十万军队,如不加审治,何以对我为抗战而死军民在天之灵耶?”

笔尖落下,心中滔天的恨意也在无尽地蔓延。

囚禁?暗杀?这些都是老蒋惯用的伎俩,可谓百试不爽。

然而,几日后,他便骤然反悔,声称对共问题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贸然行事。

“对共问题,郑重考虑,不敢稍有孟浪。总不使内外有所藉口,或因此再起纷扰,最后惟有天命是从也。”

难不成度假期间他忽然良心发现,决定放走毛主席?这场历时43天的“鸿门宴”背后,究竟隐藏怎样的内幕?

赴宴前的纠葛

昔日项羽以四十万兵力的压倒性优势,自恃强大,称霸天下。

而刘邦恭顺谦卑,于鸿门宴中对其俯首称臣。

他这般姿态,尽显形势所迫下的无奈。

如此来看,似乎是项羽在这场生死交锋中牢牢把握着主动权。可也正因他的轻敌,二人的命运就此发生转变。

2152年后的一天深夜,延安窑洞仍旧灯火通明,蒋介石十天内连发的三封急电,让大家的心都在悬着。

“阴谋!他的算计倒好,不去恐被落井下石,似是我们要挑起内战。

去了怕是正要中他下怀,主席的安全谁来担保?”

“老蒋的宴请准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明眼人一看就知,绝无好意!胡汉民的下场已经说明一切。”

大家已经争论数日,对于蒋介石的企图开始便心知肚明,可前路万分凶险,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重庆之行,非去不可。去了方有占据主动的机会。”

毛主席掷地有声,言简意赅表明自己的态度。

闻言不少人表示赞同,可接下来的部署,又让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紧紧提了起来。

由刘少奇同志暂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书记处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位候补书记——陈云,彭真。

这样的决策不言而喻,此行艰险异常,自然要做出最坏的打算。

军事上又安排邓小平、刘伯承等人奔赴前线,随时应对蒋介石出尔反尔,伺机挑起内战。

“你们打得好,我的安全便更有保证,如若不好,我便要危险一些。”

此时此刻,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却是一副胜券在握的姿态,草寇马匪罢了,终归成不了什么气候。

想着又细细抚摸起手中的《剿匪手本》,嘴角不由扬起得意的笑容。

鸿门宴上,谁与争锋

“润之,你终于来了。”蒋介石亲切地关怀道,似是见到许久未见的老友。

毛泽东却不动声色,仍旧称其委员长。

二人共同举杯庆祝这一历史的时刻,碰杯的刹那,国外的记者疯狂按动快门,生怕错过一个细节,隆重程度绝不亚于好莱坞巨星登场。

在场的党外人士却早已热泪盈眶,自古以来战争苦的都是百姓。

一次次碰杯燃起的是和平的火花,尽管它随时都有可能再度熄灭。

“你的那首《沁园春雪》真是好词!只是不知,“千古风流人物”所指何人。莫非,你想效仿秦皇汉武?”

交谈中,蒋介石偶然间提起那首让自己颇为不快的诗词,表面夸奖,实则绵里藏针。

毛泽东对蒋介石话里的意图了然于心,却并未生气,当众表明自己的立场:

“风流人物”不是你我中的任何一个,而是人民。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体,我们要建立的是民主政治,而非独裁统治。

蒋介石听后面露不快,我方的提议他一条都不想答应,可当着众人的面又不好强硬回绝,只得避而不谈。

这次见面,毛泽东的言行举止给蒋介石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前那些狂妄的话语神奇地消失了,忍不住对陈布雷感慨道:

“毛泽东实在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

但他知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的整天期间,竟绝不抽一支。”

乌江自刎,大势所趋

都说是因为项羽的妇人之仁放走刘邦,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

却忘记了杀死刘邦从来都不是项羽的真实意图。

他自封为“西楚霸王”,又封刘邦为汉王。他只需刘邦臣服于自己,周代诸侯的霸业才是他的政治理想。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二人在政治上的不同选择已然暗示最后的结局。

在国民党六大即将拉开帷幕,各代表如往常一样拆开自己的请柬。

“咦?邀请函呢,这是什么?”预料之中的邀请函竟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本厚厚的小册子。

疑惑的神色停留在各位代表的脸上,待到看清上面的内容,又是一惊。

啪的一声,册子直直落到地上。

这小册子上的内容不是旁的,字字句句印刷的正是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

此书自发行开始便隐姓埋名,只敢背地里悄悄流传,不料却在如此紧要的关头惊现在代表的邀请函中。

蒋介石曾在早先的《中国之命运》中公然“反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指出中国未来的命运要彻底依靠国民党。

其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联合政府”的主张则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谁能想到,一封邀请函竟意外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正因如此,在得知毛泽东即将赶赴重庆的消息后,民主同盟会主席张澜大为振奋。

正在吃午饭的他,急忙将最后一口饭吞了下去,扔下碗筷,火速赶到重庆九龙坡机场迎接毛泽东的到来。

两人一见如故,逐渐交心,在之后的交谈中,张澜不禁感慨道:

“你为争取和平,毅然前往龙潭虎穴,人民都会记得你的贡献。”

毛泽东则摆摆手,谦虚回应:

“应该应该,我接下来还打算拜访国民党右派,争取一切力量实现和平。”

“你竟然要去拜访陈立夫、戴季陶等人,难道曾经的血海深仇你都可以放下了吗?”

不料毛泽东对待此事却不以为意,面对自己曾经的仇敌,反而幽默调侃道:

“如今国民党是右派当权,要彻底解决问题就不能放弃和右派的交涉。当年他们残酷屠杀,我们也是逼上梁山嘛!”

一次次地主动争取,究竟谁想和平?谁想内战?答案显而易见地摆在全国人民的眼前。

棋局之外,别有洞天

千年时光一晃而过,时代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若完全以项、刘二人的斡旋来看重庆谈判,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在重庆谈判过程中,蒋介石曾经多次愤愤不平地抱怨道:

“刚打走了日寇,却要再受美苏的掣肘。”

此话一语道破天机,抗日战争后如何处理两党的关系,蒋介石压根无法做主。

美国先后派出赫尔利、马歇尔等人,大力推动和平协商,对蒋介石进行多次施压。

国民党所有的先进武器全部都由美国提供,自然也可随时撤回。

苏联也是如此,在毛主席赶赴重庆前便多次致电催促,要求其维护国内和平协议,一旦打起内战,中华民族有灭亡风险。

更是直接放话:“你的安全由美苏两国担保。”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美苏两国真是古道热肠,不为别的,就怕中国内战打响。

事实上,雅尔塔会议后,美苏二分天下的格局已经显出端倪。此后德国一分为二,朝鲜走向南北对立便可佐证。

两个超级大国,正在蓄谋瓜分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

中国这块肥肉又怎会甘心放过?美苏自然各有筹谋,又心怀鬼胎。

苏联对我党的实力呈现消极的态度,国民党在军事上拥有超四百万人的军队,最有可能获得胜利。

美国则对双方力量都十分了解,国民党虽有先进武器装备,却并不得民心,因而也未必胜出。

这一战一旦打响,美苏两国很可能再度拖入到战局中,世界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则无法维持。

说到底,双方对于在华既得利益都实行保守的策略,并不打算独吞或者武力直接介入,而是期望国共和平达成共识,坐收渔翁之利。

结语

鸿门宴,项羽放走刘邦,最终落得乌江自刎下场。

重庆谈判,蒋介石不敢对毛主席动手,最后兵败退守台湾,大抵也是他一生中最后悔的决定。

历史总有太多惊人的巧合,可拨开层层云雾之后,必然走向的结局早已藏在一个个细节中。

蒋介石的阴谋为何会成为黄粱一梦?

为了实现其政治上的野心,再加之美苏两国的从中干预。

放走毛泽东是迫不得已,也是他在多次交锋中落败的无可奈何。

另一方面讲,也有他个人性格上的原因。蒋是一个高度自信,且处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此时,他手握430万军队,还有美援。从单纯军事角度上讲,我们的军队难以望其项背。

蒋曾在日记中记录道:

“我料定毛这个人不能成事,他终究不可能逃出我的‘一捂’。”

换言之,哪怕将来开战,他认为对方也跳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者则昌,逆者则亡。

在命运的关键时刻,能否把握机遇正确抉择,成败往往由此分晓。

-END-

【文|竹溪】

【编辑|长庚】

0 阅读: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