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没来!但底大概率应该是到了!

白刃行式 2024-09-25 13:15:23

市场反转了吗?牛来了吗?

想必这是今天摆在很多人心头的一个疑问!股市见底了吗?商品见底了吗?以下的观点就代表了不少人的期许。

废话不多说,行情、信息,大家应该知道了,央行、金融监管局、证监会联手出击!这里就不铺垫了,直接上观点。

央行关键转向,历史大底浮现

短期看,市场99%是见底了,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争议。除了在情绪上有了比较大的扭转,更重要是流动性来了,有增量资金了!

央行表示,将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人民银行将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再贷款利率为1.75%,商业银行给客户办贷款的时候利率会加0.5个百分点,也就是2.25%,首期是3000亿,如果这项工作做得好,后续可以追加。

同时,另一项政策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和股票增持。机构通过这个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潘功胜透露,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我跟(证监会)吴清主席说了,只要这个事情做得好,未来可以再来5000亿元,或者第三个5000亿元,我们(的态度)是开放的。

虽然有人说,这个是增持贷、回购贷,但不管怎么说,增量资金要来了这是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可不要小看这2个措施,这对于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相当于央行下场买A股。这种力度与美国的量化宽松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央行把钱借给上市公司回购或者增持,和央行自己下场购买没有本质区别,都会投放基础货币。在美股市场,曾经流传过一句话,“永远不要与美联储做对”,在国内也是一样,如果央行决定下场的时候,永远不要和央行做对!

第二,互换便利相当于变相提供流动性。大家还记得2023年硅谷银行危机之后,各家银行持有的美债价格大幅下跌,结果美联储决定以面值给这些公司贷款。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加杠杆的行为。只要股票的大方向仍然是向上的,这时候,只要股票下跌,这些长线资金就会敢于买入,因为机构提供临时流动性。

除了这两个政策之外,还有一些政策,也有利于市场流动性增加。比如,证监会表示,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支持汇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扩大投资范围的有关安排,也推动包括汇金公司在内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具体将发布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意见和促进并购重组的六条措施。国家监管总局决定,前期大型商业银行下设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已在上海开展股权投资试点,将进一步扩大。

但,这些都没有上面2个重要。因为上面2大措施传递了一个关键信号:央行不允许股票市场再继续下跌了!谈及平准基金的创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回应提问时,甚至公开表示正在研究。

我们在前面的问题中提到了通缩螺旋的概念,股票市场下跌太多(上证估值不到13倍,创业板指20倍出头),会导致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居民就会节衣缩食,而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所以,股票市场下跌过多,可能会加速引发通缩螺旋。

这一次,央行近似于直接下场买债,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态度转变,意味着未来就有可能继续出台其他支持性措施,以提升A股的估值水平。只要A股出现连续下跌,央行就会作为之后的劣后资金托底,这就是此次政策传递出来的最重要信号!

所以,我认为,这一次大概率将是持续了近3年的A股历史大底,当我们以后回忆起来,或许会很特别。

小牛才露尖尖角,睁眼一看是蜗牛

这种政策,似乎让人想起了那个2014年。

别说!当前的情况与当年还真有一点相似,当时也是股票、商品大跌,经济持续低迷,但杠杆硬生生推动A股来了一轮牛市,这一次也还是杠杆快牛吗?

不是!这一次的情况截然不同。

这一次的基本面和上一次截然不同,整个全球宏观环境也截然不同。当年,全球经济经过了几年的低迷,正好进入复苏阶段,国内过度放松了信贷,导致大量资金短期流入股市。

而现在,美国经济走弱才刚开始,国内这一次的2大政策,也绝不是市场想象的那种宽信用,也没有大家印象中的那种巨量宽松。一开始,只有8000亿的规模,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多,央行的态度是且看且行,符合一贯的政策动向。监管绝不是想要人为创造一个牛市,这不是最终的目的。

说实话,此次针对股市的政策,本质上是要对抗通缩,就工具的性质而言,还是支持性的,而不是扩张性的。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到现在我都没有提到降准,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事情。因为这两件事,本质上对当前经济的刺激效果有限。这也是为什么早上刚公布出来的时候,A股还一度跳水了。(参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到底谁在出钱?》)

因为降准其实是把银行的可贷金额提高,但现在的问题不是银行没钱,是银行的钱放不出去,这时候增加银行的钱,除了对利率形成向下的压力之外,没什么用处。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本质上也没什么用处,因为这就是左手倒右手。左手老百姓用更低的利率把钱存进银行,右手老百姓把买房人的贷款利率下调,本质上是一种财富转移而不是财富创造。降低二套房的房贷首付比例,有一点儿用处,但本质上还是财富转移。

现在这个时候,真正有用的大杀器只有2种,一种是央行下场直接购买资产,另一种就是强力的财政政策,强行创造需求。

但,这一次央行直接下场购买资产,规模还是有点儿小了。不像美国,直接来了几万亿美金,那个刺激是真猛。跟老美的相比,咱们这个只能说是毛毛雨。

不过,由于市场被压制太久,情绪得不到释放,这时候关键政策的转向,足以引爆市场,多少是带着情绪来的。但,后续能持续多久,还是得看央行的后续动作,和财政政策的力度。不过,这个时候,先上车总是没有错的。

今天,有个朋友和我说,满仓的股民真幸福。的确,1天的功夫,很多人就已经收复了1个月的跌幅。我还是那个观点,这个位置,绝对不会轻仓的,因为承担不起失误的机会成本。关键还是精选个股,我自己的账户今年一直持续8成仓以上,买了5-6只股票,有医药、有汽车零部件、有芯片、还有银行、农产品,但曲线走势就很平滑,确定性最重要。

最后,对于喜欢炒股的朋友,我建议大家少动多看。戒掉做T的习惯,长期来看,做T的收益终究还是会被手续费吃掉。结果,自己辛辛苦苦没怎么赚到钱,别人拿着你的佣金去潇洒。赚钱,一定要从小细节做起。一年省下2%的手续费,长期复利起来可不简单。

大宗商品:预期起,现实落

说完了股票,简单聊2句商品。

也许有的朋友,已经能够从上面的分析中,看出我的倾向。但,我还是简单扯一扯。在强力的财政政策没有出现之前,我并不认为当前的大宗商品市场已经见底或者反转。(参考《大宗商品探底回升:降息会不会引爆通胀?》、《大宗商品:铁矿跌了、橡胶涨了,机会来了?》)

如果非要说刺激,金融监管局的一项政策,倒是可能会有点效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从三个方面对续贷政策优化:一是对续贷对象由原来的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二是将续贷政策阶段性扩大至中型企业,期限暂定3年。三是调整风险分类标准,对依法合规、持续经营、信用良好的企业贷款办理续贷,不因展期单独下调风险分类。

这一点,对于缓解经营主体的现金流风险,是相对有利的,对于支撑就业和复苏,都有一定的帮助。但,这种动作,仍然是支持性的,而不是扩张性的。

不过,我们不能够否认预期的作用。正如我前面一篇文章中说到的一样,现在的大宗商品市场,基本面都是很差的,需求端主要起作用的还是预期。而现在,恰恰今天的政策就有这样的强预期。

兑现与否,能不能落地,并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有没有预期改善,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所以,大宗商品大概率将会延续多头趋势,至于验证,那就是四季度的事情了,至少国庆之前,快快乐乐的吧。

最后,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财政政策,上面说的这些事儿,都改变不了趋势,除非央行非得强行创造一个牛市,使劲撒钱,否则又是一个从强预期到弱现实的过程,或者是从弱预期走向弱现实。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