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识失眠等睡眠的问题,从失眠嗜睡到昏迷

言身的记事本 2024-09-15 19:00:43

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洒进谢老师的诊所,光影在古朴的木质家具上跳跃,给这个安静的房间增添了几分暖意。诊所墙壁上的书架整齐排列着一排排中医典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带着岁月积淀的厚重感。谢老师正坐在桌旁,双目炯炯有神,手指间缓缓抚过一本《黄帝内经》,眼神专注而沉稳。

小王站在一旁,手中握着笔记本,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谢老师。他是谢老师的学生,从刚入学那天起,小王就对中医充满了好奇和敬仰,如今更是珍惜每次跟随谢老师学习的机会。

“小王,”谢老师的声音缓缓响起,打断了他的沉思,“今天有什么问题想问我?”

小王急忙翻开笔记本,指尖轻轻滑过几行字迹,抬头看向谢老师,神色认真:“谢老师,我最近在思考中医里关于睡眠的理论。现代社会压力大,很多人失眠或嗜睡,我想知道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发生?我们应该如何诊断和调理?”

中医讲究顺应自然

谢老师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睡眠对于我们人体的阴阳平衡至关重要。你应该知道,中医讲究顺应自然,而睡眠正是人体适应昼夜节律变化,维持阴阳平衡的重要环节。”

他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绪,小王紧张地等着,手中的笔已准备好随时记录。

夜晚,阴气盛,阳气收,易入眠

“《灵枢·口问》里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简单来说,白天阳气旺,人就清醒;到了夜晚,阴气盛,阳气收敛,人就容易入眠。”

小王轻轻点头,快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白天阳气旺,夜晚阴气盛,阴阳相互作用决定睡眠。”

谢老师见小王认真记笔记,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接着解释道:“在诊治失眠或嗜睡时,我们要从阴阳气血的角度出发。失眠,通常是因为阴虚阳盛,阳气不入阴,导致神不守舍、心神不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虚证和实证。”

虚证和实证

小王微微皱眉,笔尖悬在纸上,停顿了一下,眼中流露出一丝疑惑:“虚证和实证具体是指什么呢?”

谢老师抬起头,语气温和:“虚证是指体内的阴阳、气血亏虚,比如营血亏虚、阴虚火旺,导致心神失养,难以入眠;而实证则是由邪气干扰,比如火邪、痰热,扰乱心神。你可以通过问患者的症状,比如是否伴随胸闷、烦躁、口苦等,来判断病因。”

小王眼睛亮了亮,手中的笔飞速滑动,将这些要点一一记录下来。他抬起头,接着问道:“那么嗜睡呢?有些人似乎总是精神疲倦,动不动就昏昏欲睡,这和失眠的机制是相反的吗?”

嗜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

谢老师点头,深思片刻后说道:“没错,嗜睡的主要原因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中医讲,阳气不足时,人体清阳不升,脾气虚弱,阳气无法振奋,所以人就容易困倦。”

小王若有所思,低声重复道:“阳气不足,清阳不升,脾气虚弱……”

谢老师看着他思索的模样,语气缓缓放轻:“脾虚是引发嗜睡的常见原因,尤其是饭后困倦的人,通常脾胃虚弱、纳呆腹胀。阳气不升,脾失健运,身体就会出现倦怠感。”

这时,小王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个朋友,便脱口而出:“谢老师,我有个朋友,常常说自己一吃完饭就困得不行,听您这么一讲,感觉他的症状和脾虚有关?”

谢老师微微颔首:“很有可能。饭后嗜睡的确与脾虚密切相关,建议你可以让他调整饮食,健脾养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气强健,身体才能有足够的能量支持日常活动。”

小王的眉头舒展,露出了一丝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是这样!看来我得好好提醒他注意养脾了。”

谢老师笑了笑,轻轻敲了敲桌面,继续说道:“不过,不要忘了,嗜睡还可能是由于心肾阳虚,特别是当病人表现出极度疲惫、肢冷脉微的症状时,这往往提示阳气虚弱,阴寒内盛。”

小王认真点头,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下:“心肾阳虚,阴寒内盛,肢冷脉微。”

嗜睡和昏睡、昏迷

他突然想到另一个问题:“谢老师,嗜睡和昏睡、昏迷有什么区别呢?”

谢老师双手交叉,微微倾身,神情严肃了些许:“这是个关键问题。嗜睡虽然困倦,但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唤醒。而昏睡则是意识模糊,甚至叫醒后也无法正常交流,这通常提示邪气闭阻心神,比如痰热、湿浊或热邪引发。昏睡是昏迷的前兆,若不及时处理,患者可能会陷入昏迷。”

小王听得入神,眉头微蹙,仿佛在思索这些复杂的病机关系。沉默片刻后,他问道:“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处理?”

谢老师思索片刻,语气凝重:“遇到昏睡或昏迷的病人,首先要查清病因。若是热邪、痰湿引发,需要清热化痰;若是阴寒内盛,需温阳补气。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情况严重时,一定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小王郑重地点了点头,心中对中医的复杂与深邃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份沉重的思考,笔尖轻点纸张,继续记录着谢老师的教导。

诊所内的空气再次安静下来,唯有笔尖轻轻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阳光缓缓地从窗外消退,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的余晖将房间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谢老师轻抬眼眸,眼神深远,仿佛穿透了时间的帷幕,看到中医千年传承的精髓正在一代代的弟子手中延续。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