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今世界上似乎并不太平,俄乌争端的持续,朝鲜半岛的关系恶化等等都让世界局势变得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番话将矛头直指中国,“锅从天上来”或许也不过如此了吧。不过对于美国这种见怪不怪的“骚操作”,对中国构不成威胁……
主讲人:王德培
知名经济学家
在网上,有关这一主题的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该领域的一位知名专家指出,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严重的衰退,他的结论引人注目。他认为,历史上由大规模疫情引发的社会动荡,最终导致了重大的经济危机。他的逻辑是:疫情造成的社会混乱,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而这些冲突可能导致经济崩溃。这个观点鲜明且逻辑简练。
然而,我对他的逻辑基础提出质疑。虽然疫情对全球社会确实造成了显著冲击,例如中国的疫情封控措施影响极大,但疫情的影响并不等同于经济的长期衰退。随着疫情的缓解,经济在去年春季开始反弹,造成反弹的因素更为复杂,涉及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首先,尽管疫情确实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中国,例如上海曾经历了超过两个月的封锁措施,但这种影响并不意味着经济必然会走向萧条。实际上,自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在2023年4月份开始复苏,许多核心经济指标也显示了反弹。疫情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背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市场机制的调整同样在发挥作用,因此我认为该专家的逻辑根基存在缺陷。
当前的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在上升,但我认为总体上和平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乌克兰局势进一步恶化,北约的干预将不可避免。然而,这些情况是否真的会出现尚且未定。早在几年前,我们就曾预测到新的边界划分及地理对峙的可能性,对此我们需要保持警惕。
在与多个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进行商务洽谈时,突发的新闻情况表明,国际局势的变化可能迅速影响我们计划的执行。因此,我认为即使出现类似红海地区的局部冲突,也未必会引发全面战争。
所以说,虽然一些观点认为全球经济将陷入大萧条,但我不完全认同这种看法。根据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预测,2024年全球GDP增长率预计将从2.9%修正为3.1%。显然,关于全球经济衰退的论调显得极端了些。
另外,中国目前面临外贸受损的局面,外部环境日益严峻,而这一切与中美关系密切相关。确保中美关系的持续改善是实现世界和平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我们常说,政治的本质在于“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唯有永恒的利益”。回顾冷战时期,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时,美国面临苏联的压力,而中国的边境防线亦备受威胁。此时,利益促成了中美关系的走近。而基辛格与周恩来等领导人的贡献不可忽视,但推动这一关系的更深层次原因是整体国际格局,而不仅仅是战略考量。
当前,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对我们的企业产生了显著影响。近期,拜登和雷蒙多在对华政策上出现争论,形势复杂。例如,前几天有消息指出,美国码头上的智能化设备大幅减少了人力需求,而相关的数据流向中国。与此同时,我国的外交态度也在收紧,例如关于电动车出口至美国的讨论,若达到300万辆的量,势必会影响供应链。
特朗普若再次上台,可能的政策将对中国及其供应链产生更大压力,甚至可能对墨西哥和越南等国实施高额关税。可以预见,全球产业格局将面临剧烈动荡。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中国的外贸环境确实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而这一切又与中美关系息息相关。维护良好的中美关系是实现全球稳定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历史上中国与美国的互动,还是当今各国利益的博弈,都是基于利益而非固定的敌友关系。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的地位愈发重要。
奥巴马在担任总统期间,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不应将战略资源过多地输送至中国。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其中中产阶级约为4亿。如果预见未来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渐与发达国家相当,我相信这会对全球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需要另一个地球来支持。
这一言论真实反映出了现实情况。过去,人们常说上海的变化频繁,如今杭州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在我前往此地的途中,看到许多精美的住宅,推测这些房屋甚至配备了地暖设施。如果中国公民普遍享有类似的居住条件,地球资源必将不堪重负。
在全球人口结构中,美国约有3亿,加上欧洲发达国家不到6亿,而中国则有14亿人口。当我们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或购买商品时,这种需求和供应的变化显而易见,影响着商品价格。美国也深切感受到,自中国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以来,进口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
因此,奥巴马所提及的中美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关于生存空间的竞争,体现了丛林法则,很难有其他合理解释。美国政要对中国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恐惧,反向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势头。实际上,随着中国继续沿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道路前行,整个世界的格局也必然会被动摇。
前些天,我参加了一场国际能源大会,会上有联合国和多个发达国家的专家发表演讲。我起初以为他们的观点过于乐观,但细读他们的数据和逻辑推导后,发现他们并非空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在未来30至60年实现全面的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与利用。
近期我访问内蒙古,目睹了广袤的风电设施。尽管已经有多条高压电力输送线建成,仍有一半的电力未能输送出去。这也促使当地希望引入沿海地区的工业,以实现电力的就地消耗。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专家指出,中国正充分利用其国土条件,例如沿海地区的风能和内陆的太阳能。因此,日本由于国土面积有限和资源匮乏,选择了氢能源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这种策略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其技术积累与专利支持。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中美之间的根本矛盾实际上是关于生存空间的争夺。我们国家正在迅速调整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由浙江扩展至全国。如果这一转型得以成功,中美以及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会随之演变。
总结而言,中国与国际社会,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面临着复杂的生存空间问题。随着国家在生产及生活方式方面的转变,以及全球格局的重新洗牌,中美间的摩擦与合作将在未来的十年中持续演变。
我们不也在敌视美国吗,打倒美帝国主义,解放全人类。
胡说八道!为什么不“敌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