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朝最显赫的锦衣卫,而且创下一个记录,同时身兼公、孤衔

左都御史有料 2023-08-29 00:58:04

自唐宋以后,三公、三孤实际上成了官员最高的荣誉加衔。所谓的“三公”即太史、太傅、太保;所谓的“三孤”即少师、少傅、少保。明代以前,公孤都属于正一品加衔,上朝时站第一排,宰相、亲王站第二排,可见公孤地位之高。

明代时将三孤定位为一品,三公也就成了仅存的正一品加衔。从明代的情况来看,内阁大学士常以三孤作为加衔,一般来说能到少师也就算是官至极品了。有明一代,虽然三公的数量有50余人,但文官却只有张居正(太师)一人。

明代的官员按照不同阶层被分为勋臣(开国功臣之后或有军功之大臣)、亲臣(外戚)、文官、武官四种类型。从《明史》记载中可以发现,50多个三公大臣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勋臣和亲臣。

按照定制,公、孤头衔是不能同时兼任的,只能兼级别较低的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少(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然而嘉靖朝创造了一个记录,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同时兼太保、少傅衔。那么,陆炳为何会得到嘉靖帝如此恩遇呢?他后来的结局又如何?

出身“底层”的陆炳

陆炳的祖上是追随太祖朱元璋创业的红巾军老兵,但是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具体的爵位,应该级别很低。陆炳的祖父仅仅获得一个锦衣卫总旗(正七品武职)的职位。

锦衣卫是明代专门安置勋贵子弟的地方,理论上来说一个卫的编制只有5600人,但实际上在嘉靖时期,锦衣卫的编制一度达到6万余人。而且这些人当中基本上都是勋贵后裔。

可以这么说,站在北镇抚司的衙门外,随便扔一块石头,就可以砸到徐达的百来个曾孙以及常遇春几十个玄孙。与这些开国勋贵后裔们比起来,陆炳显然就是草根出身了。

但是陆炳也有他人不具备的优势,他的母亲曾经给嘉靖皇帝当过奶妈,更凑巧的是陆炳的年龄与嘉靖帝相仿,两人成了亲密无间的发小。正是有了这层关系,陆炳才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嘉靖即位后,陆炳的官职水涨船高,尤其是嘉靖十八年,嘉靖皇帝驾幸卫辉,半夜里突然行宫失火,陆炳冒着生命危险背着嘉靖帝逃出火海。

此后陆炳的仕途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屡迁都督佥事、都督同知、都督。本来锦衣卫只是一个卫所,长官应该是指挥使(正三品),但由于地位特殊,皇帝偶尔会高配为都指挥使(正二品),而陆炳则是一步到位提拔为都督(正一品)。

嘉靖一朝对宦官的势力打压得很厉害,锦衣卫的地位远在东厂之上,陆炳执掌锦衣卫长达二十余年,堪称是锦衣卫历史上地位最高的一个时期。

嘉靖三十五年,陆炳被加太保兼少傅,成为明代历史上唯一一个以三公兼三孤的特例。当时内阁及六部大臣都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嘉靖帝这么做是在挑战祖宗和文臣的底线。

对于嘉靖来说,底线就是用来挑战的,从他即位以来,不断触碰文官的底线来拓展皇帝的权威。从大礼议之后,嘉靖帝每一次试探看似动作都不大,但每一次又都成功了,所以后世有人说嘉靖是明代诸帝中最会做皇帝的。

陆炳死后子孙受累

在明代特务系统中,陆炳的名声还算可以,他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大肆结交有利用价值的高官,可以说凡是当朝最有权势的高官,都在陆炳的网路之中。

嘉靖是个刻薄寡恩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屡兴大狱,残害了不少正直的大臣。陆炳执掌锦衣卫多年,见多了屈打成招、冤死狱中,在职权范围内,他是能救一个是一个,确实结了不少善缘。所以《明史》中说陆炳“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

如果仅此就认定陆炳是一个好人,那么也是不客观的。陆炳救过不少人不假,但是他救人的目的是为了结党,且被救之人一定是有利用价值的。如果被救之人不站在他的阵营,就会立即翻脸,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他与夏言、仇鸾的相爱相杀。

陆炳也干过不少缺德事,他凭借皇帝的信任,大肆敛财,且敛财的方式远远突破寻常贪官的底线,其嗜血凶残的本性更胜寻常贪官百倍。

嘉靖三十九年,50岁的陆炳去世,嘉靖帝给予了极高的待遇,赠忠勤伯,他的儿子授锦衣卫都督佥事。

明穆宗登基不久,朝中大臣和御史们追论陆炳的劣迹,刑部调查后给陆炳定了罪,抄其家产,剥夺其子、其弟的官职。经过审查,陆炳的家产近百万两,朝廷要求他的儿子陆绎偿还。

陆绎连续还了好几年,直到万历三年,陆家实在拿不出一两银子,才上疏请求免除。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重启对陆炳的调查,认为陆炳当年救驾有功,而且也没有犯下谋逆大罪,最终停止了对陆家的追赃。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