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明朝武将,父亲湖广巡抚,为何年羹尧却是雍正的包衣奴才?

傲云历史谈 2024-05-28 23:25:08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朋友,想必对杜志国所扮演的年羹尧会有所印象。

年羹尧此人,从初入官场的意气风发,到帮助雍正即位的运筹帷幄,再到征战沙场的杀伐果断,最后却是一朝倒台的惨淡收场。

年羹尧的一生毫无疑问是个传奇,但同样,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命运的曲折和捉弄。

而矛盾的是,这又恰恰是年羹尧这个人最大的魅力,或者不如说正是年羹尧这种曲折的人生,才造就了后世人对他的兴趣。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年羹尧的经历会如此离奇?从高峰到谷底,从宠臣到逆臣,年羹尧都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曲折故事呢?

一、不容小觑的世家

这几年出了不少跟雍正皇帝有关的电视剧,而在这些电视剧中,对于年羹尧的描述,大多认为年羹尧是雍正的包衣出身。

“包衣”这个词出自满语,大概意思是世代服务于皇室宗亲的奴仆的意思,影视作品试图用这点来解释为什么雍正皇帝在他即位的最前期,会如此信任和重用年羹尧。

毕竟如果年羹尧是包衣出身,再加上他本身只跟雍正差了一岁,妥妥属于雍正从小到大的好兄弟和好伙伴嘛!

去九月递还,未及授职,奉天府沈阳人,本汉人也。其祖为明朝指挥,其父方为湖广总督,其弟羹尧方为四川总督,年今四十二,渠年五十云。颇秀俊,以笔帖式拔身者也。——《庚子燕行杂识》

可惜真实的历史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这点看看年羹尧的家世就知道了。

年羹尧的爷爷叫年仲隆,是明朝辽东广宁卫的一个武将家庭出身,据说年仲隆本人也担任过明朝的指挥使,说实话,就凭这个出身,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包衣。

后来年仲隆的整个家族,在明末看到局势不稳,说好听点是“审时度势”,说不好听就是“见风使舵”,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清军,被编入了镶白旗。

年家其实挺有危机意识的,换了新领导,就要换个新的生活方式,接着做武将明显不合时宜,毕竟汉人越能打,满人就越不放心。

于是年家果断开始培养年仲隆弃武从文,读书科举,年仲隆本人也挺有天赋,在顺治十二年考中了进士,官拜江南地区的和州知州,放今天高低也是个市长。

其实这就算是年家正式踏入士大夫行列了,再往后,年羹尧他爹年遐龄当了湖广巡抚,他哥年希尧是广东巡抚,从官位来说都属于从二品的地方大员。

这样的家世,哪怕是在汉军旗里都是数一数二的显贵,既没有必要,更没有可能回头去给皇室宗亲当奴仆。

所以在真实的历史上,年羹尧的确是旗人,但几乎不可能是包衣,从他祖父时代开始算,年家至少也是三代高官,朝廷上面应该也积累了不少人脉。

年羹尧倘若真想用这些人脉来为自己的仕途打好基础,也并不困难,也谈不上非要靠雍正皇帝的提拔和赏识。

只不过年羹尧自己,在高官子弟里,也算个“异类”。

二、年少得志的英才

说起来,年羹尧的老爹和老哥两人,虽然也都是高官权贵,但是这两人身上有个共同的小瑕疵,那就是他们都没经过科举,走的是“笔帖式”的路线。

什么意思呢?类似于大领导身边的小秘书,因为处理公务水平不错被领导赏识,直接提拔上来的,顺便说一句,后来还有个名人也是走的这条路发家,那人叫和珅。

但年羹尧就不一样了,他大概一直觉得自己老爹和老哥两人上位的道路“名不正言不顺”,容易被人嘲笑和质疑,所以憋了一股劲,就是要考中科举给其他人看看,年家也是正八经的书香门第。

结果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真的考中了进士,成为老年家除了他爷爷之外,第二个考中进士的“高材生”。

而且年羹尧比他爷爷更进一步,在考中进士后,被康熙皇帝钦点成为庶吉士,这是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你当了庶吉士,就能直接进翰林院,进了翰林院,恭喜你,未来最差也是个地方大员,基本上未来都能进内阁,成为国家重臣。

而这年,他只有22岁。

羹尧少官都下,好冶游,而博闻强记,文誉甚彰。一日试翰林,题为“西南垦荒防边事”,年备言地理险要,圣祖大悦。未几,遂以阁学擢巡抚。——《清稗类钞》

说实话,虽然年羹尧青史留名是在雍正年间,但真要说他心里认可的“伯乐”,恐怕还是康熙。

这不仅是因为年羹尧踏上官场是因为康熙的选拔,更因为康熙对年羹尧的赏识,即使终康熙一朝,都是很罕见的。

从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正式成为进士,担任了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开始,几乎每隔一两年,康熙都要把年羹尧的官位升上一升,一直到了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正式成为了从二品四川巡抚,成为年家第三个封疆大吏。

这个升官速度简直跟坐了火箭一样,而这时候年羹尧也才只有31岁,这是个什么概念,人家都是“三十而立”,年羹尧的三十岁,已经可以决定别人能不能“立”了。

当然,年羹尧升的这么快,肯定也会让一部分人觉得很不爽,你个毛头小子,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凭啥升官发财啊?所以年羹尧马上用实际行动打了这些人的脸,在四川巡抚的位置上,年羹尧兢兢业业,不仅把四川因为明末起义和后来“三藩之乱”导致的人口和农业发展一点一点地恢复起来,让四川重新找到了“天府之国”的繁荣景象。

更重要的是,在康熙末期,十四阿哥胤禵征讨盘踞在西藏的准格尔势力时,年羹尧以一己之力保障了大军的后勤,让漫长的战线没有出现实际上混乱,极大程度保证了整场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清王朝的领土完整,无论是于国于民,都算是居功至伟了。

乙酉諭大学士等、陝西总督鄂海、著办理軍粮餉四川总督年羹尧、著兼理四川陝西总督事务。——《圣祖仁皇帝实录》

但也就是因为这点,他的人生,注定要卷入政治斗争中难以脱身,而这个政治斗争,就是康熙晚期的“九子夺嫡”。

三、雍正即位的“恩人”

其实到现在为止,咱们也不太清楚年羹尧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加入到四阿哥胤禛麾下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年羹尧的亲妹妹年氏被纳为雍正的侧妃后,年羹尧实际上就成为了雍正的大舅哥。

其实依照年羹尧自己的性格,如果没有妹妹这档子事,多半在皇位之争上,年羹尧会作壁上观,谁当皇帝他都会效忠谁,毕竟政治投资的前提往往是一文不名的小人物想靠赌一次来一步登天,可到了年羹尧这个位置,无论下一个老板是谁,他都至少能保证自己稳坐钓鱼台,不说平步青云,至少也是优哉游哉。

但既然有了四阿哥这个妹夫,这下子两人就成了亲戚,年羹尧就算想支持别的皇子,人家也不接受了。

某种程度上,这等于年羹尧被强行拉上了四阿哥的“战车”,想下也下不去了。

于是在康熙晚年,尤其是康熙六十一年,老皇帝驾崩的那个时间段,面对最有可能威胁到四阿哥即位,手里握有大把兵权的十四阿哥,年羹尧成为了四阿哥最大的一张手牌。

要知道十四阿哥的大军虽然战力旺盛,但不能不吃饭,一旦断了粮草,你就是再能打,也使不上力气。

于是这个阶段四阿哥就授意已经当上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故意给十四阿哥的军队在粮草上做小动作,一方面不能让军队饿着,一方面也不能让他们吃得太饱。

这样十四阿哥就算想带兵进京夺位,手下的士兵也不可能跟着他这么干。开玩笑,没吃饱就让我们打仗,这不哗变还等什么?

在年羹尧的积极配合下,四阿哥成功登基称帝,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雍正皇帝。

雍正上位后,年羹尧对雍正的作用依然很大,因为十四阿哥虽然驱逐了西藏的准格尔势力,但蒙古的和硕特部对青海又产生了野心,趁着康熙皇帝去世,就跃跃欲试想要从清朝身上咬下一块肉。

雍正肯定是不能依赖十四阿哥继续打仗了,要不然自己这个皇帝还能坐稳吗?于是他就只能依赖年羹尧,毕竟老年常年负责管理军队的后勤事务,是目前雍正近臣里唯一一个对军事有了解的人。

諭总理事务王大臣等。青海逆賊罗卜藏丹津之事。大将軍年羹尧、奋威将軍岳钟琪、以及兵丁皆奋勇杀賊。於十五日內、即能逆賊剿灭平定。殊为可嘉。年羹尧、著授为一等公。

雍正索性把整个川陕一带所有兵权都交给了年羹尧,显示自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气度。

不得不说,雍正这点上真是挺有魄力的,年羹尧自然也没辜负雍正期望,只花了一年时间,就平定了青海的叛乱,为雍正能够顺利巩固自己的皇位,在军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为这个事,雍正专门下旨册封年羹尧为一等公爵,并且写信称呼年羹尧是自己的“大恩人”。

所以说,年羹尧是雍正“恩人”这话,还真就是亲口出自于雍正,咱们这也不是胡说。

不过,俗话说得好,“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年羹尧既然爬到了最顶端,离掉下来的时间也就不是很远了。

四、身败名裂的结局

在前面咱们反复说过一件事,那就是年羹尧人生的崛起和辉煌,其实大部分是在康熙年间。

也就是说,雍正对于年羹尧来说,更像是“锦上添花”的领导,而不是“拔于微末”的尊长。

这点其实非常致命,雍正这个人性格是很敏感而且极端的,他对一个人好的时候,是毫无保留地好,竭尽全力地好,但同时他也希望对方也回报他同样的感情。

类似的有他对自己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重臣张廷玉、田文镜和李卫,都是如此。所以这几个人在雍正手下都是卖命工作,而且君臣之间极为亲密,可以说毫无保留的相互信任。

但年羹尧可不是这样,他对雍正的感情,很难比对康熙更深,而且依照年羹尧的性格,他很可能觉得,自己能够走到今天,说到底是因为自己足够厉害,才华卓著,军政全能,即使你雍正不欣赏我,照样有人会欣赏我,我为你效力,也是看在你真的信任我的基础上,再加上你是我妹夫罢了。

这种态度,雍正会体会不到吗?除非雍正是傻子,而雍正体会到了以后,对年羹尧就出现了各种看法,甚至会觉得自己的一片真心,被年羹尧这条狗吃了。

如果是这样其实还不见得能让年羹尧最后落得自尽的下场,更重要的在于,年羹尧在立了大功后,真的觉得雍正对自己是不敢得罪并且小心翼翼了,于是开始放纵手下,侵占原本只属于雍正的皇权,比如这中间最过分的事情就是“年选”事件,这是个什么事呢?简单来说就是年羹尧自己搞了个名单,只要是自己推荐的人,一定能在朝廷里担任官职,而且基本上不会被驳回。

雍正看了这个东西,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恐怕只会觉得,你年羹尧还有没有把我当皇帝?

于是年羹尧的命运也就注定了,在雍正三年年底,被列了九十二条大罪,勒令自尽,年四十七岁。

五、临死之前的后路

不过年羹尧也不是傻子,到他死前的一年,自己心里其实也清楚,雍正容不下他了。

于是他做了这么一件事,某天找了一个穷秀才来,跟秀才说,我有个小妾,现在想托付给你,不过她有三个月身孕,你愿意要吗?

秀才觉得很诧异,毕竟年羹尧在他这种普通人看来,是朝廷的重臣,怎么突然开始玩托孤了?于是乎就询问年羹尧,为啥要把小妾给自己?

年羹尧叹了口气,说,人在高处不胜寒,帝王家也最是无情,你看上去我很风光,可谁又能知道明天如何呢?

这一句话,让秀才佩服不已,而秀才似乎也明白了,年羹尧未来在雍正的手下,怕是不得善终。

于是秀才说,年大人,我愿意娶她为妻,将来让他继承年姓,传下去你的血脉。

但年羹尧却摆了摆手,说,不要让孩子姓“年”,让他姓“生”吧,“生”这个字好,生生不息,希望我这条血脉也能这么传下去。

相传,后来秀才带着年羹尧的小妾逃到了江都县,而这就是江都县生家的由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