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银子买官最高可到几品,从京师到各省,又有哪些官职可以买到?

左都御史有料 2023-08-29 00:58:01

有一位江苏的读者,私信说他高祖的墓碑上刻有“大清正三品按察使”的字样,并把名字也发给了御史,希望能查一查他祖上的具体信息,以及在什么地方任过职。

按察使作为地方大员,如果知道确切的名字和年份,那么查起来不算困难。然而很遗憾,御史查阅了很多史料,始终没有发现其人其事。

故而,御史便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该读者高祖墓碑上的“按察使”一职,恐怕名不副实,大概率是他的子孙花钱捐的虚衔。

当御史把想法告诉这位读者的时候,他起初还不信,后来御史把道光朝江西省历任按察使名单发给他之后,这才同意了御史的观点。为此,他还希望御史写一篇关于清代捐纳方面的文章。

关于清代的捐纳制度,读者朋友应该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不过有些情况诸位也未必了解,御史借着这个机会,便来梳理一下清代的捐纳制度。

捐纳通俗地说就是花钱买功名、买官职。但是捐纳也有很多名堂,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捐实官

清初时期,捐实官的情况比较罕见,从康熙十四年开始才规定民人可以捐资选授知县。康熙三十三年,捐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监生最高可以捐至道府。

乾隆时期,捐纳制度趋于完善,规定文职京官最高可至郎中,外职文官最高可至道员;武职自参将、游击以下至千总把总并得捐纳。

在京文职如下:

五品:郎中、员外郎、治中;

六品:主事、都察院都事、都察院经历、大理寺寺丞、京府通判、光禄寺署正、兵马司指挥;

七品:内阁中书、大理寺评事、太常寺博士、中书科中书,通政司经历、通政司知事、太常寺典簿、兵马司副指挥、京府经历、国子监监丞、国子监博士、国子监助教、詹师府主簿、光禄寺典簿、部寺司库、七品笔帖式;

八品:部寺司务、国子监典簿、国子监监正、国子监学录、鸿胪寺主簿、八品笔帖式;

九品:国子监典籍、翰林院待诏、刑部司狱、九品笔帖式;

未入流:翰林院孔目、兵马司吏目。

在外文职如下:

四品:道员、知府、盐运司运同;

五品:直隶州知州、同知、知州、提举、盐运司运副、盐运司运判;

六品:通判、布政司理问、布政司经历、直隶州州同、州同;

七品:知县、按察司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八品:布政司库大使、运库大使、盐课大使、批验所大使、外府经历、县丞、盐运司知事、布政司照磨、教谕、训导;

九品: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县主簿、州吏目;

从九品及未入流:京外府照磨、宣课司大使、道库大使、府税课司大使,以及驿丞、河伯所官、闸官等等。

武职如下:

参将、游击、都司、营守备、卫守备、御所千总、卫千总、门千总、营千总、把总。

可以看出,在京五品以下、在外四品以下文职,除了礼部、吏部两个衙门之外,几乎所有的岗位都可以通过捐纳获得。

需要注意的是,捐纳实官也是有一些门槛的,首先需要政审,祖上三代不能有犯罪、亏空钱粮等记录;其次是捐实官之前,先得花钱捐一个出身,即取得贡监生的资格。如果家里不富裕但又想当官,那么只能捐未入流的小吏。

其二、捐虚衔

捐虚衔始于康熙初年,当时富民捐资助饷,朝廷给予八九品顶戴以示恩荣。乾隆以后,虚衔成为常例,与捐实官相比,捐虚衔的价格仅有一半。

比如贡监生捐一个正四品的道员需银13120两,捐知府需10656两,如果只是捐虚衔的话,那么道员的价格是5240两,知府是4256两。基本上越往后,捐虚衔的价格越低,咸同时期,大概只有捐实官的四成。

捐虚衔除了不能正式当官拿俸禄以外,其他的福利待遇都是可以享受的,纵观清代的捐纳,捐虚衔的情况至少占了一半。

不过捐虚衔也有讲究,一般都是捐京官,少有捐外官的,这是因为人们都以京官为清贵,反正都是虚的,至少京官听起来比外官要威风也要显档次。

其三、捐封典

康熙二十八年,在直隶省首开捐封典的先例,当时定捐谷二百石或米一百石,照各品级给予封典荣亲,此后被沿以为例。

乾隆十年规定,文武官员不论已仕或未仕,一二品官捐银八百两,三品官捐银六百两,四五品官捐银四百两,六七品官捐银二百两,八品以下捐银一百两,均给予应给之封典。

乾隆三十八年,不少大臣认为一二品大员班次尊崇,不应该列入捐纳的范畴。不久出台了一个措施,规定在仕或未仕之四品官最高只能捐到三品。

开篇读者提到他高祖的“正三品按察使”,不出意外就是他的子孙是四品官,至于是实官还是候补,又或是捐纳所得之虚衔不好定论,后来通过捐封典这一途径,给父、祖捐了一个正三品按察使头衔。

其四、捐贡、监、生员、举人

贡生捐纳之制最早始于顺治年间,康熙四年规定,民人捐米一千石者,可以送监读书,此后一直到雍正朝,都有捐贡的做法。

乾隆即位后,认为贡生向来与举人、进士都属于正途出身,为士子登进之路,如果纳捐那么于天子士子不公平,于是取消了捐纳贡生的制度。

监生的含金量比贡生低,朝廷向来可以捐纳,价格也很公道,如果是文监生价格为108两,若是武监生则为100两,这是清代捐纳最多的岗位,也是朝廷在捐纳方面的主要收入之一。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贡、监生匾额,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捐纳所得,真正靠本事考上的,估计不足五分之一。

生员、举人起初的时候也是可以捐的,到了乾隆以后,也逐渐出台了许多限制措施。这主要也是因为生员、举人乃科举正途,有碍国家名器,不久也取消了这一规定。

关于捐纳方面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还包括捐复、捐免、捐加级记录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再细讲,如有需要了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5 阅读:4539
评论列表
  • 2023-08-30 13:24

    文章不错,赞一个

  • 2023-09-02 11:44

    李卫指的就是员外郎,非进士出身,不能进翰林院,因此不能进入军机处[呲牙笑]

  • 2023-09-05 01:09

    三大宪捐不了,后人臆写作业的啊。

  • 2023-09-03 20:26

    有钱好办事

  • 2023-10-13 21:22

    前段时间看一个新闻 也不知道真假 说前几年 有人花了10万两银子买了个正三品 (自己去换算 三品是什么职位 10万两银子多少软妹币)😏

  • 2023-10-11 23:46

    九十年代,凯里市明码标价交通局长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