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如何利用飞轮效应,让自己一飞冲天?

高广银 2021-09-23 06:51:32

本篇是我亚马逊如何利用飞轮效应,让自己独步天下的文字稿,如果看视频觉得费劲,可以看文字版。

今天给大家介绍吉姆·柯林斯的《飞轮效应》,这本书本来是他《从优秀到卓越》中的一个章节,随后被作者单拿出来出了一本书。

书中主要用亚马逊的案例讲述了什么是飞轮效应,以及如何应用飞轮效应。我这个视频也借着亚马逊来给大家聊下,我理解的飞轮效应。

什么是飞轮效应呢?

什么是飞轮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开过农村的拖拉机,就是手摇的那种拖拉机,这种拖拉机需要你用一个摇杆使劲启动它,在启动十几圈之后,整个发动机才能转动起来。

这本书认为,你做出一系列明智的决策,并且精准执行的时候,就好比你摇动那个摇杆,随着摇杆越来越快,飞轮转速也越来越快,你的业务也能够快速增长。

那么驱动亚马逊这个巨大飞轮关键决策是什么呢?贝索斯在2014年股东信当中提到,他选择业务有4个属性,分别是第一有客户需求;第二,有很大的规模;第三、资本回报率很高;第四、能够对抗时间。

很多人会疑问,不是所有公司都这样做的么?我告诉你还真不是,比如理发店,这个行业有客户需求,资本回报率也很高,但是很难形成规模。还有房地产,有客户、有规模、有回报率,但是它不能对抗时间,住房满足之后,大家需求就下降了。

大家可能发现了,这样的业务其实很难筛选,那么亚马逊找到了这样业务了吗,不但找到了,而且还找到了三个飞轮。它们分别是prime、market-place、以及AWS。

第一个prime也就是亚马逊的会员业务,只要你花费99元,就可以成为亚马逊的会员,你不但有免费的邮寄服务,同时还能够在亚马逊平台收听免费的音乐,看免费的节目,甚至还能读部分免费的书籍。

第二项market-place,类似于我们中国京东商城,第三方卖家平台,你可以享受亚马逊的仓储、物流平台,售卖自己的产品。

第三个AWS也就是亚马逊的云平台服务,类似于我们今天使用的阿里云,任何平台都可以入驻云平台,享受和亚马逊一样的企业服务。

那么这三个业务如何实现亚马逊飞轮效应的呢?首先我们看亚马逊的会员服务,每年99美元,不但享受包邮服务,还包括各类娱乐书籍内容,怎么看都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就拿免费包邮来说,哪怕你一单9块9,买10次也平了会员费了,更不用说亚马逊平台上那些免费内容服务了。

然而你会发现,只要这个飞轮转起来,形成了规模效应,也就是说购买了亚马逊的会员,之后就会倾向于在这个平台购买商品,随着客户越来越多,平台也越来越有话语权,商品的价格也能够随之降低,当然,平台利润也能够提高。这是不是一个巨大的飞轮,只要转起来,会越来越快。

我们再说下第二个飞轮market-place,这是一个第三方卖家平台。引入第三方卖家和自己竞争,这事看起来非常不靠谱,这不是引狼入室吗?这就好比天猫开放给京东,想想都是醉了。

然而在贝索斯看来,他所服务的是客户,而不是产品,只要在这个平台上的客户满意,才是他最终要的结果。如果其他卖家比亚马逊产品好,那么亚马逊就要思考如果提高产品质量,如何降低产品价格了,这样反而能够促进亚马逊自家平台的成长。

第三个亚马逊的AWS云服务,亚马逊当年做云服务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使用,经历过双11的都知道,客户一天暴增量有多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云服务,背后是很难支撑的。可是这些云服务,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闲置状态,于是亚马逊就思考是不是可以拿出来与别人共享呢?最后就形成了自己的云服务。

当然云服务也遵循着飞轮效应,用户越多,云平台容量就会越大,服务升级速度就会越快,随着服务提高,吸引客户的能力也越来越高。

除了这三个飞轮自己能够形成飞轮效应,彼此之间还能够形成协同,形成互相啮合的齿轮。随着购买服务客户增多,消费频次增加,平台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因此亚马逊也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继续加大对云服务平台的投入,当然,会员收入也会越来越高,这就是飞轮效应,彼此协同,彼此带动。

飞轮无论如何转动都有一个主芯轴,那么亚马逊的主芯轴是什么呢?以客户为中心。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也是很多公司挂在嘴上的,可是当我们在做的时候,就很难做到了。

我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在拼一个单子的时候,特别是一个金额很高的大单子,你是不是会安排公司的精兵强将去参与投标前的商务会谈,客户答疑等工作?可是当订单签订之后,所有事情都会委托给交付,这批精英会赶赴下一个战场。

正确的以客户为中心,肯定是获取订单后,把客户服务好,而不是把精英们撤走,去抢下一个订单。当初贝索斯在创立亚马逊平台的时候设置了内容评价功能,结果有很多负面的评价,很多人建议删除这个功能,因为会影响到产品的销量,可是贝索斯认为,我们所服务的是客户,而不是商品,客户的满意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这个评论就保留了。

另外还有引入第三方卖家这个行为,其实对平台也是一种伤害,因为会分流部分产品销量,可是在亚马逊看来,如果第三方卖家产品更好,我为什么不卖他们的产品呢?因为这个原因,当年亚马逊和自己的供应商对簿公堂。

2004年,玩具反斗城将亚马逊告上法庭,因为在亚马逊平台上有同类产品在销售,违反了当初和亚马逊签订的竞业协议。可是最后亚马逊不惜赔偿5100万美元,也要在平台上引入竞争,为的是更好服务客户。

好了这就是亚马逊的飞轮效应,那么我们个人有没有飞轮效应呢?

我们个人也同样,找到一个能够转动飞轮的行业,我们通常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何筛选呢?还是亚马逊那4点。

第一有客户需求;第二,有很大的规模;第三、资本回报率很高;第四、能够对抗时间。

找到一个好的行业,想方设法转动你的飞轮,让你的各项技能能够为这个飞轮添加速度,如果你是做软件可能要熟悉硬件,硬件的要熟悉软件,因为未来的产品都是软硬结合的。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