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朱瑞:在山东是罗荣桓顶头上司,为何到东北上下倒转

史墨弦说说 2024-09-19 15:35:12

中国近代,风雨飘摇,无数文人志士站了出来,为国效力。

这些人中,大多都在战火中升迁,获得了较高的地位。但是,在党的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升迁,甚至曾经成为了罗荣桓元帅的上司。

但后来却主动申请调离成为了一个技术人员,转眼间,又成为了罗荣桓的下属。

这个人,就是我国炮兵的奠基人之一,一位有着理科思维的学者型军官——朱瑞。

自古英雄出少年,几番辗转当历练

1905年,朱瑞在江苏宿迁的一个书香世家呱呱坠地。与家中的期待一样,朱瑞在还很小的时候,就对学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只不过是在学术的方向,体现在军事方面。

1913年,年仅八岁的朱瑞遭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的变故——丧父。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个节骨眼上,朱家还遭受了土匪连续多次的劫掠。迫于无奈,朱瑞只能跟着母亲四处迁居。

1924年,朱瑞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与红色政权有了联系。也正是在这一年,他考进了民国的“国立广东大学”(即今中山大学)。

1925年,朱瑞远赴苏联,进入了著名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军事知识。

也正是这一段留学经历,为他日后回国,参与中国近现代炮兵建设的累累战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前些年加入了共青团,加上苏联的影响,这让朱瑞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后加入共产党。

但是从苏联回国之后,国内战乱的环境,根本没有当时课堂上讲授的种种条件,朱瑞的学识暂时还派不上用场。

加之政工线岗位的缺乏,朱瑞只能进入政工线暂时任职。后来因为队伍内的叛徒,朱瑞有工作上的调动,回到了中央苏区。

正是在这时,他与日后的元帅罗荣桓,开始在工作上相互接触。

命运的安排总是充满巧合。在这期间,罗荣桓担任红一军政治部主任,但没过多久,就被调离岗位,先后前往江西军区政治部、总政治部担任主任。

这样一来,红一军政治部的主任岗位就出现了空缺。这个时候,朱瑞就主动申请前往红一军政治部任职。

罗荣桓回到红一军之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红八军团。

由于战况需要,加之共产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党内开始了重新调整编队。

在这次调整中,红八军团在编制上被撤销,并入其他兵团,罗荣桓的“红八军团管理层”也就不复存在,他重新回到了红一军团。

这个时候的红一军团,还是朱瑞在主持工作,日后的罗荣桓元帅,这个阶段只是在给朱瑞当副手。

然而这个局面没有维持多久,1936年,贺龙获得了中央的批准,邀请朱瑞前往红二军团担任政治部主任,朱瑞只好答应。

同时罗荣桓也兜兜转转,重新回到了红一军的政治部主任这个岗位。两人的上下级关系暂告一段落。

1939年,抗日形势严峻,罗荣桓奉命率领115师东进,赶赴山东。

战线吃紧,经中央研究决定,山东是不可放弃的要地。于是派朱瑞等有知识的军官,带领八路军“空降”山东,负责前线的指挥工作。

在命运的安排下,朱瑞和罗荣桓再次在前线相遇。由于朱瑞在指挥中充分展现出了水平,帮助我军守住了重要的据点,很快就被提拔,接替郭洪涛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局书记。

在共产党的体制中,“书记”历来是一把手,这个时候还在山东工作的罗荣桓,又一次毫无疑义地成为了朱瑞的部下。

但是朱瑞却在这个“书记”的位置上干多久,就被调离山东。

对于此次调任,众说纷纭,但根据党史来看,朱瑞的表现,似乎说明,他确实只能在一个不高的位置上进行领导。

像“红一兵团政治部主任”,但是如果让朱瑞统揽一整个山东,还是有待考虑。

比如在朱瑞任书记期间,鉴于当地日伪势力强大,我军需要集中力量才能对其进行有效抵抗。朱瑞便向中央发出申请——请求让山东地区重新整合各方资源。

尽管朱瑞是为了战局出发,甚至后来朱瑞调离山东之后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但是这样大的转变,应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绝不应该一份申请、一个批复就完成。

虽然朱瑞能够一针见血地看清敌我对抗的决胜关键,但在处理上却对人的因素缺乏考虑。

当时的山东,并不是只有日伪军和我军两股势力对抗,夹杂其中、置身其外的各路人马,都会因为共产党的决策而受到影响。

当“炮兵司令”,干“专业对口”

此次调离,朱瑞回到了延安。正巧赶上了“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是我党在战争时期保持队伍先进性、党员纯洁性的关键所在。不少干部都在此运动中改正作风,认识自己在过去的工作中的不足。

朱瑞也一样。在整风运动中,朱瑞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战友同志们的批评中得到了成长。

他对当时在山东担任书记时的秘书毛鹏云说,不应该过度美化自己,将缺点说成是优点。

中共七大之后,朱瑞被任命为叶剑英的副总参谋长,希望他在这个岗位上,能够发挥自己的统战能力。

但是朱瑞明白,自己的统战工作,并不是做的最好的,自己的长处,其实还是当年在苏联学堂学过的理论知识。

他找到毛主席,主动表明,哪怕降低等级,也希望能够担任技术岗位。

朱瑞回国之后,由于缺乏现实条件,共产党的部队根本没有成体系的“炮兵部队”,所以苏联基于成体制的炮兵理论,在共军里也就暂时用不上。

但是这时已经不一样了,我方有了苏联的支持,还包括了缴获得来的武器装备,武器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成立成建制的炮兵部队,不再是白日做梦。

毛主席很赞赏朱瑞这个想法,没有由于技术人员级别不高而不愿意担任技术岗位,在战场上愿意把自己所学发挥到极致。

之所以说朱瑞是十足的拥有理科思维的学者型军官,就是因为在担任技术人员的时候,他的发挥实在是太出色了,为共和国当时最为先进的部队奠基。

1945年8月,“延安炮校”迁往东北,也就是后来的“东北军区炮兵学校”。

朱瑞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负责人。在已有装备的基础上,朱瑞仍然尽可能地收集零散的、有故障的各类炮火,并且加以维修,在实践中教授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完善武器设备。

他甚至通过上级,联系到了当年自己的军事启蒙学校——克拉辛炮校,想办法从苏军那里找来回来十几门大炮。

到1946年5月,凭借700多门各种火炮、50万发炮弹和12辆坦克,一个建制炮兵部队,也勉勉强强算是建立了起来。

诚然,比起日寇的,数量不够多;比起苏联的,装备不够精。但是在共和国发家史上,“万国牌”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实力。

这时的朱瑞,只是一个一线的技术人员,罗荣桓却反而是朱瑞的上司。但是两人主管工作性质的原因,朱瑞不适合管政治,罗荣桓也没有那个能力管技术,所以两人的交流其实不多。

在朱瑞的参与建设下,炮兵建制很快有了长足发展。朱瑞也因此被调往东北,担任军区炮兵司令员。

到1947年初,先后派出70多批次炮兵连赶赴江南作战,捷报频传,朱瑞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战术上面,朱瑞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一线的炮兵比他更有经验,但理论知识不如朱瑞在苏联学到的多;同样学院派的军官也有,但是实战经验不如朱瑞丰富。

可以说,他是队伍里唯一一个深入学习过理论知识,同时真正在一线经历过战争的军官,朱瑞所总结出来的战法,是难能可贵的秘术……

1948年4月,朱瑞根据东北炮兵的作战经验,总结出:“快准猛、步炮协同、集中使用火力”等原则,朱瑞用最简单的话,教会了一线的战士们如何使用炮火,为我军扭转局面。

1948年7月,东北接令,率兵计划南下作战,与敌正面接触。

当时,不管是按照条例还是当次行动指示,朱瑞的任务都是留守哈尔滨,主持后方工作。

但是朱瑞知道,炮兵真正投入正面对抗的机会其实不多,与过去的使用火炮进行游击战不同,只有与敌人打过真正的炮战,才算是成为一支与日本、苏联的炮兵部队一样的近代化部队。

为此,他选择跟随部队,开赴前线指挥。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1948年10月,朱瑞率炮兵协助三纵攻打义县。炮兵火力支援后,朱瑞想要亲眼目睹新式武器的威力,不顾安危走向战场,却在这个过程中不幸触雷牺牲,年仅43岁。

参考资料:

朱瑞 ——人民炮兵的奠基人.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朱瑞烈士长眠在闾山脚下.--党史频道-人民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

文章叙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1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