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2024年07月15日版面
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奇幻色彩的家族故事,极具青岛印记的“新写实”小说,老城老海老房子里的青岛往事,海员们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市井烟火里的当下岛城生活,“人与自然”主题下的儿童文学……2024年度“琴岛文学奖”上周公布获奖名单,盛文强以《东海绮谈集》摘取最佳文本奖,艾玛以《观相山》摘取文学创作奖长篇小说奖项,阿占、张毅分别以《来去兮》《鲸鱼号》摘取文学创作奖中篇小说奖项,王国梁以《无法抵达》摘取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奖项,魏晓曦以《虎豹山林》摘取文学创作奖儿童文学奖项。“琴岛文学奖”是由市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于2022年发起设立的文学专项奖励政策,日前在终评会议上,青岛市市南区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冯晓松总结,本次入围终审的各门类作家,兼顾了老中青三代,彰显了岛城创作队伍的日渐壮大,梯队渐次形成。多位评委现场点评了作品,“都能看到海洋文化、青岛元素的彰显。”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高建刚认为获奖作家实至名归,体现了青岛文学近年的创作水平。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心主任徐妍则认为获奖的作品有一种青岛人的“目光”,代表着青岛人在21世纪里对各种生活的认知。
《东海绮谈集》“海味”文字
盛文强以《东海绮谈集》摘取最佳文本奖。这一组发表在《花城》杂志的《东海绮谈集》包括两篇:《盛将军事略》和《老人鱼》。
“盛将军抵达海坛岛那天,海面上摆满战船,盛将军在船头的太师椅上端坐,手按剑柄,四顾睥睨……”盛文强介绍,《盛将军事略》写的祖先的故事。《老人鱼》写的是早期的海洋动物展览,都带有一点传奇的色彩。“故事发生在东海,模糊了地理边界,因为海是流动的,有些故事发生在船上,是一个不断移动的点,有别于农耕时代的‘文学地理’。”《东海绮谈集》是盛文强正在书写的最新小说集,部分作品在《天涯》《花城》等发表。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温奉桥认为《东海绮谈集》文体的开放性,打破了文体边界,盛文强找到了最适合他的文体和内容,独具一格的“海味”文字,具有现代意蕴、旨趣。评委张祚臣认为“盛文强通过古雅的语言风格、详尽的细节描写、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创造了一个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观相山》蕴含青岛印记
《观相山》是艾玛继2017年《四季录》之后的第二部长篇,自2023年底首发以来,受到很多评论家和作家的关注。在青岛的海边,有一座小小的山,因为山上设立着气象观测台,所以山名叫做观象山。在青岛生活了20年的艾玛,曾在创作谈中笑言:“象,是形而上的;相,是形而下的。”《观相山》书写的是“形而下”的普通人琐屑生活的作品。《观相山》是艾玛“送给青岛的书”。这部具有新写实主义的《观相山》,被评论家们视作青岛版的《浮生六记》。
小说《观相山》标志着艾玛文学“身份”的转变,由一个“客居青岛”的文学立场,转变成了真正的“青岛作家”。温奉桥表示,此前艾玛的代表性作品大多围绕她湖南老家的小镇展开,最近几年艾玛的创作,青岛元素明显得到了进一步呈现,从自然景物到日常风物、生活风俗中充满更为强烈、鲜明的青岛印记,更重要的是,这种印记“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
《来去兮》书写老城命运
《来去兮》故事起始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三代女性的命运变迁,塑造了祖母、坏女人、吕剧演员、王小鱼等诸多女性形象,而广博的海直接参与了诸多人物的成长……阿占表示:“《来去兮》从构思到完成,在我眼前浮现的是几张老脸,老城的、老海的、老房子的、祖母的,以及属于我一个人的自由飞翔的童年。整个写作过程,我都在为这些轻轻哭泣。”《来去兮》首发《小说月报原创版》,《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入选《小说月报原创版2022年精品集》,《十月》年度中篇小说榜提名,已收入阿占个人中篇小说集《墨池记》。
“老城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是我的血缘地缘,是生命的经纬和坐标,能在这片土地获奖,让我感到生命的意义很完整。”阿占说《来去兮》写的恰恰又是老城故事,“我让生命的顿悟、自省、提问都发生在海边,是本能,也是直觉——因为海边不需要搭建阐释生命诗学的现场,却会产生现场。”温奉桥表示,阿占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她的小说辨识度很高,带有独特的“阿占味”,“所有的故事又皆超越了对现实层面的指涉,直抵人性之最幽深处。”
《鲸鱼号》重塑水手传奇
“当年住在八号码头,常看到外国船员从高高的舷梯上走下,沿海边的道路走出港口。我常想,这些海员究竟怎样渡过茫茫大海?那些货轮要穿过多少风暴,才能到达彼岸?”张毅的《鲸鱼号》是在真实情感基础上的虚构之作。
“我有一个水手朋友,他经常往来于东南亚沿海国家,我每年只能看见他几次,其他时间都是海上漂着。我偶尔会听说到他在船上支离破碎的生活内容。一年夏天,那个朋友出海再没回来……”张毅透露,除去生活积累,《鲸鱼号》的写作还与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有关,“这部小说让我产生了写水手生活的冲动。”《鲸鱼号》里的主人公吴海林是“鲸鱼号”货轮的水手,他经历过海上的风暴、大雪封海和幽灵船等人生奇特的经历……
“《鲸鱼号》带有传奇色彩,其中关于‘幽灵船’的段落,着墨不多,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彤认为,小说的读者会感觉自己就像“对着大海伫立凝望的人”,为那近在眼前却知之甚少的海洋世界着迷。
《无法抵达》抵达城市边角
几个散落在城市边角的小角色,他们的人生轨迹寡淡而乏味……《无法抵达》所想投射的,是平凡的大多数以及被忽略的特殊极少数,他们生活的互相映衬与交叉堆叠构成了一种既令人警惕又极为难得的平衡。
“我认为写作者所看到的生活往往与其他人不同,它更加区块化,像是阳光透过树叶投下的光斑。”王国梁认为写作者的任务是把这些光斑,利用某些拧巴的脉络,把他们链接起来,让其成为一个整体。这些看似拧巴的脉络,即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矛盾,而那些被发现的光斑则是一个又一个微缩的世界,里面无一例外地被各种人物和故事填满。“创作《无法抵达》是希望人们能用一种更为超脱的视野观察世界,对待生活,进而更加珍惜当下。”
王国梁的《无法抵达》是从市井处入笔,同样有浓厚的青岛元素。张彤点评:“在作品里,我们所天天经历的日常生活有着一定的陌生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作家对‘都市人的孤独与隔膜’这个母题的新感受与新的书写。”
《虎豹山林》关注“人与自然”
《虎豹山林》是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题材背景,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注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思考,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的一本儿童文学小说。为了让作品更好地呈现出几代人与自然生态相依相存的真实生活原貌,魏晓曦在创作前期做了大量采访调研,积累了丰富的科普资料和创作素材,“由于我的童年生活就在小兴安岭地区,所以我对大自然的山野拥有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在创作过程中,自然融合了很多自己的童年记忆,以及我所熟知的林区风貌、乡土人情。”
“我想‘人与自然’是文学创作中永不落幕的主题。”魏晓曦认为,儿童文学写作者需要热爱自然的初心,需要热爱生活的初心。“我期待着小读者能够在作品中真正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与价值,并乐于参与其中。”青岛文学创作研究院学术交流部部长章芳表示魏晓曦的儿童文学作品文字一直特别美,《虎豹山林》带有个人感情投注和对环境与人的深入思考,很适合少儿阅读。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贾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