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中国无人母舰出海,改变未来海战规则,我们走在了前面

环亚观察家 2023-01-16 02:03:03

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由中国自行研制设计制造的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号已经正式交付使用,目前正进行交付后的首次海试。

珠海云号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

作为全球首个智能无人母船,“珠海云”号的无人不仅体现在其可以自主航行与远程遥控,还搭载多种不同观测仪器的舰载无人子舰船、无人机以及潜航器,可以根据需求对海面、水下、空中等不同环境进行观测。此次海试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进一步检验“珠海云”号的自主航行系统与自主收放舰载无人子舰艇能力。

作为一艘民用科考船,“珠海云”号的无人智能化程度可以说是相当“奢侈”,以至于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在为同类型军用技术做技术验证。尤其是在考虑到该船排水量已经达到了2100吨的时候,这种可能性大大提升了。

珠海云号的概念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国海军主导的无人水面舰艇项目中的LUSV计划,也就是大型无人水面舰艇的设计吨位也恰好是2000吨。而且在美军的定位中,LUSV是一种采用商业化民用级船体,具有低成本、高耐久、模块化设计等优势,可自主航行并能够通过安装不同任务模块执行防空、反潜、反舰、侦察等不同类型作战任务的无人舰艇。

民用船体、低成本、自主化、可执行不同类型的任务。这不就和身为民用科考船,搭载了空海潜无人系统,可以自主航行的“珠海云”号高度相近吗?可以说,这两种无人舰艇在技术层面上最大的差别,就是一个是军用舰艇,一个是民用科考船。

美军的LUSV想象图

更不用说“珠海云”号所使用的一系列智能无人技术也确实都在军事领域有着极高的战术价值,而这种技术的高度,甚至可以达到改变未来海战规则的层面。

先说“珠海云”自身具备的自主航行能力。相信观众朋友们应该都听过“大海航行靠舵手”这句话,它的直意就是船只如果想要安全的航行在海面上,需要舵手时刻盯紧海面,及时调整船只航行方向,躲避礁石或者其他危险。

当然,这句话放在今天也已经落伍了。随着技术的进步,船只航行早就不只依靠眼睛,还有着各种卫星定位、声呐等辅助探测设备,帮助舰船更好的规划航线。

珠海云号概念图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有了如此多的辅助设施,操作舰船仍然是一件需要多名船员合力进行的工作。因为在绝大多数民用船舶上这些设备都是分布布置的,虽然现在先进的商船已经可以做到“无人机舱”;对于航向的把控,远洋船舶在大洋上我们可以设定自动航行,但在复杂水域还是只能依赖人工操控。

就像我们之前在北斗加入海事救援系统的节目中提到的一样,将卫星定位系统与海上求救系统联动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就是有好多船没有这个功能。

而在一些集成度较高的军舰上,尽管雷达、声呐等系统被统一,但操作系统与动力系统之间的联动仍然需要人工介入。更不用说船上也不只有操作系统与动力系统,还有其他各种子系统。

这也是为什么相比于无人机与无人车,无人舰船的发展反而要更慢的原因,船上子系统太多了,普通的无人操作系统根本应付不过来。

珠海云号配备了专用的智能无人操作系统

现在,观众朋友们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会专门强调“珠海云”号是一艘无人智能化舰船了吧。无人并不是重点,智能才是。而如果解放军能够将这种级别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在军舰上的话,那么这将大大降低每艘战舰上的所需人员数量。让海军可以在人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服役更多的作战舰艇,大大缓解“船等人”的问题。

此外,“珠海云”号上的自主收放舰载无人子舰艇能力也拥有很大的军事潜力。举个例子,我在之前的节目中提到过解放军水面舰艇部队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来自于美军的潜艇部队,为此我们甚至让潜艇部队出身的技术军官去当福建舰副舰长,以加强舰队的反潜作战经验。

那么这时,解放军就可以通过在水面舰艇上加装无人船与无人潜航器的方式,加强舰船的反潜预警能力,遏制美军潜艇的威胁。至于无人机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了,无论是作为侦察力量补充还是作为误导敌方的诱饵都有很大的作用。

然而问题在于,目前解放军都是通过人工手段收放这些无人装备,而且流程不算简单。在战时船员高度紧张,以及有可能出现战斗减员的情况下,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进行的工作很可能会拖累全船的作战效率,甚至会影响整个舰队。

珠海云号的无人子舰艇收放演示动画

可如果整套无人设备收放系统都能够做到自主化的话,那么这将节省大量宝贵的人力。而且收放速度还可能进一步提升。毕竟俗话说得好,机械系统中最大的隐患其实是操作系统的人。而没有人的自动化系统往往能够以极高地效率完成任务。

可以说,“珠海云”号虽然是一艘民用科考船,但它所带来的价值却并不仅仅只局限在民用领域。随着解放军不断地在无人技术领域中投入,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将看见属于中国自己的无人作战舰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