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羌溯源

正瑜河套 2024-05-30 07:51:32

党项羌,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历经战火纷飞、迁徙流离的岁月,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一路艰难地躲避着战乱,一路坚韧地奋进着,最终在我国大西北找到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土地,逐步建立起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政权。西夏,是党项羌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与宋、辽、金三国并立,其历史跨越了长达190年的辉煌岁月。而若依照《宋史》所记载,从“虽未立国而王其土”的夏州政权算起,党项西夏政权则长达347年之久,其时间跨度从881年至1227年。

党项羌族在其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包括了今天宁夏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总面积达到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域。

党项羌,作为古代西部地区众多羌族部落中的一员,汉人多称之为党项。据历史记载,羌族的发源地可追溯到“赐支”或“析支”,即现今青海省东南部的黄河一带。

在汉代,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地区,然而真正崭露头角却是在南北朝末期,即公元六世纪后期。到了唐朝,其活动范围进一步拓展,东至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北),西接叶护(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南至春桑、迷桑(今青海省北部),绵延数千里的山谷间,都是他们活动的舞台。

党项羌族以不同的姓氏为纽带,组成了大小不一、数量众多的部落。这些部落各自独立,没有统一的君长与法令,尚处于原始社会的阶段。其中,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房当氏、米擒氏和拓跋氏等八大部落尤为著名。在这其中,拓跋氏以其强大的势力,在党项诸部落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

《旧唐书·党项羌传》中,对党项社会有着生动的描绘:“他们的居所建有屋宇,屋顶覆盖着用牦牛尾和羊毛编织的织物,每年都要更换一次。男女都穿着皮裘和褐色的衣物,身披厚重的毡毯。他们饲养牦牛、马、驴和羊作为食物来源,并不懂得农耕种植。当地土壤贫瘠,五谷不生,甚至酿酒所需的大麦都需从外界引进。”这段文字细腻地展现了党项羌人早期的生活状态。他们居住的房屋仍保留着原始的风貌,屋顶覆盖着动物的皮毛,每年都需要更新一次,以应对自然的侵蚀。由于缺乏农耕知识,他们无法种植五谷,甚至连酿酒的原料都需要依赖外界。这充分反映了当时党项羌人是以游牧为主,尚未涉足农业的马背民族,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处于以氏族为基础的原始社会末期父权制阶段。

公元六世纪中叶,正值魏周时期,史料记载党项羌人时常骚扰边境,时而叛乱时而归降。然而到了公元六世纪末期,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乱,人民得以享受短暂的安宁。在此背景下,边境上的党项羌部落也开始逐渐内迁,寻求新的生活方式。

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党项羌人中的千余家选择“归化”,即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第二年,党项拓跋部的大首领拓跋宁丛率领部落前往旭州(今甘肃省庆阳市境内),向隋文帝表达定居的意愿。隋文帝得知他们的来意后,欣然应允,并赐予党项首领拓跋宁丛“大将军”的荣誉称号。这是党项部落首领首次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标志着党项羌人与中原王朝的进一步融合与交往。

0 阅读:0